混泥土的和易性知识

1.水泥和易性是什么

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它含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致密性等各方面的含义。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用水量,水泥浆量和砂率等。砂率的大小,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关系很大。实际上存在一个最佳砂率。改变砂率可以适当调整和易性。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调整拌合物的和易性,应该尽量采用较粗的砂、石,改善砂石(特别是石子)的级配,尽可能降低用砂量,采用最佳砂率。再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维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和水的用量,达到要求的和易性。

2.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指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它包括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等。

影响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与稠度: 单位体积用水量决定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它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

2.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3.水泥品种和骨料性质: 包括水泥的需水量和泌水性及骨料的性质.

4.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或砂浆拌合物施工时的和易性.

5.环境条件包括时间、温度、湿度和风速。

3.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怎么调整

1、当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太小时,可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的用量;当坍落度太大时,或保持砂率不变,调整砂石用量;

2、通过实验,采用合理砂率;

3、改善砂石的级配,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连续级配;

4、掺加外加剂,采用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都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尽可能缩短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若不允许,可掺缓凝剂,减少坍落度损失。

扩展资料

影响和易性主要因素

1、水泥浆数量

以满足流动性为度,不宜过量。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泥浆越多,则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但若水泥浆过多,使拌合物的粘聚性变差。

2、水泥浆稠度(水灰比)

水灰比不宜过大或过小。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过小,会使施工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水灰比过大时,又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3、砂率

砂率不宜过大或过小,存在一合理砂率。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增大,包裹集料的水泥浆层变薄,拌合物流动性降低;砂率过小,则会使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产生离析、流浆等现象。

4、水泥品种和骨料的性质

水泥方面:水泥对和易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的需水性上。

骨料方面:骨料的最大粒径越大、总比表面积越小,拌合物流动性大;卵石比碎石的流动性大。

5、外加剂

外加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获得良好的和易性。不仅流动性显著增加,而且还有效的改善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6、时间和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及水化反应加快,相应坍落度下降。搅拌后搁置的时间越长,水分蒸发,则坍落度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易性

4.什么是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形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 种综合性技术指标,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性能。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它主要反映混凝土混合料的稠度。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内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保水性差的混凝土拌合物易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泌水通道,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使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应当指出,上述这些性能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相互一致的。

例如增加拌合物的用水量,可以提高其流动性,但并不一定能改善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而且用水量过多还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对于拌合物的和易性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混凝土的和易性能,通常采用坍落度法或维勃稠度法进行测定。

5.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取决于什么原材料

1、水泥矿物组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主要的组成矿物有四种,它们的水化性质 不同,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不同时影响对水泥整体的性质。C3S虽对早期强度贡献较大,但水化热是其他矿物水化热的数倍。

因此C3S含量较大的早强水泥容易因早期的温度收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而开裂。目前我国混凝土尤其是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由于C3S水化速度最快,生成3个水化硅酸钙几乎不溶于水,而立即以胶体微粒析出,并渐渐凝聚而成为凝胶。

对减水剂的吸附量也最大,它首先吸附了大量减水剂。因而C3S含量高的水泥一般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差。

2、水泥细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泥粉磨条件下,水泥磨得越细,其中的细颗粒越多。

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能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提高早期强度,但是粒径在1um以下的颗粒不到一天就完全水化,几乎对后期强度没有任何贡献。倒是对早期的水化热、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有贡献——水化快的水泥颖粒水化热释放得早;因水化快消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较快,引起混凝土的自干燥收缩;细颗粒容易水化充分,产生更多的易于干燥收缩的凝胶和其他水化物。

粗颗粒的减少,减少了稳定体积的未水化颗粒,因而影响到混凝土的长期性能。我们现有的混凝土结构。

一般的设计寿命是60年,而有专家预测,由于超细水泥颗粒含量太多,50年后,我们的混凝土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40%。随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与相同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差。

为减小流动度损失需要增加更多掺量的高效减水剂。不仅增加施工费用,而且可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水泥细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抗裂性。 3、骨料的品种、质量与数量。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都要求骨料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因 此一般情况下,骨料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是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如淤泥、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它影响骨料的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硫酸盐和硫化物对水泥有腐蚀作用,它与水泥的水化物反应生成钙矾石,使水泥石体积膨胀。

它除了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外,还降低混凝土的搞冻性能。当骨料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或杂质时,也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表面棱角多的碎石表面圆滑的卵石与水泥石的粘结国力要强。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尤其对于水泥用量比较大的高强混凝土。

4、掺加粉煤灰和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目前使用的高等级混凝土中,为了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采用外加剂和粉煤灰双掺的办法比较好,粉煤灰作为活性材料,主要含有大量的三氧化铝和SiO2,与水拌合后,本身不硬化,而是与气硬性(氢氧化钙)相拌合,不仅在空气中硬化,而且在水继续硬化,由于矿物颗粒比较细,具有填充效应和流化效应,增加强度。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但也带来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偏低的现象,28d天标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在配制高强混凝土时,要注意掺加量的比例要掌握准确,适应性如何等等,不要肓目掺加,否则影响混凝土强度。

6.什么东西能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是指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它含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致密性等各方面的含义。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添加外加剂、控制用水量、水泥浆量和砂率等。砂率的大小,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关系很大。实际上存在一个最佳砂率。改变砂率可以适当调整和易性。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调整拌合物的和易性,应该尽量采用较粗的砂、石,改善砂石(特别是石子)的级配,尽可能降低用砂量,采用最佳砂率。再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维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和水的用量,达到要求的和易性。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