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的步骤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原发布者:cicinova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知识的两大类别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的一种最基本的区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涉及有关运动技能、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等。本文试从知识的表征形式、类型、习得过程及其条件等方面,比较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异同点。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两种知识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表征形式。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知识。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的形式,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的”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又如何通过实现相关子目标来达到最终的总目标。它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由于所服务的功能不同,这两类知识还有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性的知识,它只是对事情的一种描述,仅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不具动态性。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2、两种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陈述性知识可分为基本单位的表征形式和综合单位的表征形式。命题、表象及线性排序均涉

2.程序性知识的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3.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4.大多数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而大多数程序性知识是不能通过语言传授的(如很多人会游泳,但却不能把这种技能通过语言传给他人)。

5.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媒体、讲座等形式习得(如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如骑自行车的技术)。

6.陈述性知识能够通过应用、回忆、再认以及与其他知识联系等方式来表现,而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各种操作步骤来表现。

在很多活动中,两类知识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过程中,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知识才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讲,在熟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3.什么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陈述性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2、程序性知识

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习得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扩展资料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

1、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3、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4、大多数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而大多数程序性知识是不能通过语言传授的(如很多人会游泳,但却不能把这种技能通过语言传给他人)。

5、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媒体、讲座等形式习得(如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如骑自行车的技术)。

6、陈述性知识能够通过应用、回忆、再认以及与其他知识联系等方式来表现,而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各种操作步骤来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程序性知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述性知识

4.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该怎样教学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有关知识的名言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5.什么是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知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道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

扩展资料: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专,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属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认知策略也可叫策略性知识,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教育心理学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较“描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化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机能。

2、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3、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4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认知过程中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5、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且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概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者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