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透的知识

1.关于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

透析是指溶质从半透膜的一侧透过膜至另一侧的过程,任何天然的(如腹膜)或人造的半透膜,只要该膜含有使一定大小的溶质通过的孔径,那么这些溶质就可以通过弥散和对流从膜的一侧移动到膜的另一侧。人体内的“毒物”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外源性毒物,只要其原子量或分子量大小适当,就能够通过透析清除出体外。其基本原理是弥散和对流。弥散就是半透膜两侧液体各自所含溶质浓度梯度及它所形成的不同渗透浓度,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对流也称超滤,是指溶质和溶剂因透析膜两侧的静水压和渗透压梯度的不同而跨膜转运的过程。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和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 其适应症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肾衰竭:①无尿或少尿2 天以上,伴有高血压、水中毒、肺水肿、脑水肿之一者;②血尿素氮大于35.7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或每日升高>10.7毫摩尔/升(30毫克/分升);③血肌酐大于530.4微摩尔/升;④高钾血症,血钾大于6.5毫摩尔/升;⑤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毫摩尔/升,药物纠正无效。

(2)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血肌酐大于884微摩尔/升(10毫克/分升);②血尿素氮35.7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③血清肌酐清除率小于5毫升/分。并伴有下列情况者:①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②难以控制的高磷血症,临床及X线检查发现软组织钙化;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④明显的水钠潴留,如高度浮肿和较高的血压;⑤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毒物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应争取在中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

(4)其他:①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②肝胆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③水电解质紊乱,如各种原因所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与高钾血症。

哪些药物或毒物能通过透析膜?

能通过透析膜的主要药物和毒物有: ①安眠镇静类药:巴比妥类、眠尔通、安 眠酮、利眠宁、安定、水合氯醛、冬眠灵 等;②镇痛退热类药:乙酰水杨酸、非那 西丁、扑热息痛等;③三环类抗忧郁药:阿嘧替林、多虑平等;④心血管药物:洋 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硝普钠、甲基多巴、二氮嗪、苯妥英钠等;⑤抗癌 药: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等;⑥毒物:有 机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砷、汞等; ⑦肾毒性和耳毒性抗菌药物:链霉素、卡 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

血液透析的禁忌症有哪些?

①严重贫血;②严重低血压或休克;③严重心脏并发症,如明显心脏肥大伴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变;④终末期尿毒症并出现不可逆性并发症;⑤未控制的糖尿病;⑥严重感染; ⑦同时已有癌肿等恶性疾病;⑧大手术后未过3天;⑨老年高危患者,精神病,不合作的婴幼儿。

由于肾功能衰竭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常是病人所迫切要求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可供选择的基本措施,加之透析装置的不断完善及普及,透析技术与条件不断改进,近年透析的禁忌有所放宽。

2.血液透析的原理(最好有图示)

什么是血液透析?

作者:经营部 转贴自:肾病科 点击数:84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蛋白质、致热源、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3.请详细讲一下血液透析及其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是在病人肾脏失去正常滤过功能后人工滤除血液中代谢废物的方法。其实就是模拟肾脏功能,两根管子把血液通往透析仪里,经过透析仪滤除代谢废物后再把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至于透析原理,很简单,高浓度溶液中的溶质会向低浓度溶液中扩散。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将这两种溶液分开的半透膜,只通过小分子物质。拿血透仪为例,血液中低分子的代谢废物肌酐,尿素氮等会扩散入透析液,而大分子蛋白等超出半透膜孔径,不会被滤出,循环后起到肾脏作用。

腹膜透析的话就是利用腹膜其实是天然半透膜的道理,把透析液注入腹膜腔,这样代谢废物就会慢慢通过腹膜渗入透析液,相比于透析仪,这样透析虽然效率不高,但是稳定且易于护理,并发症也少得多,主要用于家庭透析

4.血液透析的原理

1. 弥散: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3.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内毒素等)。

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超滤定义: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2. 影响超滤的因素(1) 净水压力梯度:主要来自透析液侧的负压,也可来自血液侧的正压。(2) 渗透压梯度: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移动,称为渗透。

其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当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且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量不等时,水分向溶质颗粒多的一侧流动,在水分流动的同时也牵引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移动。

水分移动后,将使膜两侧的溶质浓度相等,渗透超滤也停止。血透时,透析液与血浆基本等渗,因而超滤并不依赖渗透压梯度,而主要由静水压力梯度决定。

(3) 跨膜压力:是指血液侧正压和透析液侧负压的绝对值之和。血液侧正压一般用静脉回路侧除泡器内的静脉压来表示。

(4) 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5.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

一、透析前护理

1.透析设备的准备:透析器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最常用的是中空纤维型透析器。中空纤维是由人工合成的半透膜,空芯腔内供血液通过,外为透析液。血液透析机可控制透析液的流量及温度、脱水量、血液的流量等,并具有体外循环的各种监护系统。护士应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且注意在开机后各项指标达到稳定后才能开始进行透析。透析设备还包括透析供水系统、透析管道和穿刺针、透析液的准备。透析液可分为醋酸盐和碳酸氢盐两类,首先配制成浓缩35倍的透析液,经机器稀释后流入透析器。

2.透析药品的准备:包括透析用药(生理盐水、肝素、5%的碳酸氢钠)、急救用药、高渗葡萄糖注射液、10%的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及透析液等。

3.病人的准备:主要是血管通路的准备,如使用动静脉内瘘,应熟悉内瘘的穿刺和保护方法;如使用动静脉外瘘,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注意观察到管有无滑脱、出血、栓塞、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保持导管的清洁无菌。另外,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也很重要,应注意补充蛋白质(摄入量为1.2~1.4g/(kg

6.血液透析室的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机大致可以分为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

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透析用浓缩液和透析用水经过透析液供给系统配制成合格的透析液,通过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引出的病人血液进行溶质弥散、渗透和超滤作用;作用后的病人血液通过血液监护警报系统返回病人体内,同时透析用后的液体作为废液由透析液供给系统排出;不断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完成整个透析过程。

7.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蛋白质、致热源、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8.关于血液透析文章,诗歌,散文,或亲身体会

在医院的角落里,有一座小楼,安安静静的在那儿。有这样一群人,每天轻轻进入,又悄然离开……

他们是一群看上去平平常常却又极其特殊的人,他们活着,满怀着对生命的渴望;他们恐惧着,因为死亡无时无刻不对他们虎视眈眈。他们就是血透患者,而我们,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血透室护士。特殊的科室,特殊的病患群体,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不知不觉我来到血透室已经八个多月了,在这八个月中,我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我目睹过各种悲欢离合的场景,我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但,我无悔!

作为血透室护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同情心。人人生而平等,凭什么让他们遭受这种病痛?他们心中充满不平。他们有的暮年已至,有的正值壮年,甚至有的正处于花样年华,但是都一视同仁,受到病魔的青睐。经济上的压力、生理上的痛苦已是无以复加,心理上的负担更是不言而喻了,很多病人出现抑郁逆反行为。曾几何时,多少绝望的病患将愤怒施加于我们,对我们恶语相向;多少自暴自弃的病患想过拒绝透析,放弃生命。面对这些,我们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他们的心灵指南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渐渐地,我们成为了朋友,成为了一家人,再不单纯的是治疗关系,有时候我们还会聊聊家常,开开玩笑。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天我们都尽早地来到科室开门,()只是不想让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们等得太久,只想让他们早点进入血透室这个温暖的家。很多病人是独自来的,没有家人陪伴,当他们饿了渴了,我们就是他的家人,热心地为他们热饭倒水,并且嘘寒问暖地说一句“慢点,小心透析管路”。当然,理解是相互的,他们也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透析前秩序井然地排队等待着,自觉地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当他们看到病床的被子还没来得及叠整齐时,总是忍不住伸出手帮忙整理,看到我们每天辛苦忙碌着,有的病人出于感激,在他们透析过程中难受的时候竟然不好意思麻烦我们,自己默默忍受着。这让我们非常担心,在透析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巡视着每一位病人,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以及穿刺处有无渗血,不断地询问他们身体状况的同时也常常跟他们愉快地交谈,向他们传输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作为血透室护士,我们要具有比普通病房科室更为高度的责任心。透析患者的体外循环管路里,有200多毫升的血液,以平均230ml/min的速度不停地运转四个小时,并且每个管路都有很多个接头和侧孔,稍有不慎,也许仅仅是一个夹子没夹好,就会使患者丢失珍贵的血液,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我们都知道,每个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所以,每丢失一滴血,不仅患者本人,就连我们都感到万分痛惜。另外,肝素的用量更是马虎不得,用量大,会导致病人出血倾向;用量少,不但达不到防止凝血的作用,反而会让病人丢失更多血液。每次上机结束后,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检查透析机及透析管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透析过程中,我们丝毫不敢怠慢,时刻监护着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着血流量、静脉压以及跨膜压的变化,还要警惕一些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很多情况的发生,几分钟就可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在血透室,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患者的血液一分钟没回到体内,我们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在病人面前,我们扮演着他们的朋友、家人,但是在心里,我们永远警醒着自己,我们是医护人员,要永远牢记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血透室护士,对患者所具有的同情心、责任心以及关爱是不可或缺的,而娴熟精湛的操作技术更是我们护理人员战胜疾病的保障。(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在血透室,我们的操作是要与病人的血液接触,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那粗长的内瘘针,那三米多长的血液管路,都是与病人血液直接相通的,还有的插管直接暴露在外界。如果无菌技术不严格或稍有不当,就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是护士,我们需要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我们是血透护士,我们还要有扎实过硬的血透专科技术。这里的病患看护,不比重症监护室半点松懈;这里无菌操作,不比手术室丝毫马虎!!我骄傲,一个个绝望的患者,在这里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我自豪,我们让健康再一次拥抱每一个躯体和心灵。永远忘不掉那一天,一位高钾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我们全力抢救下,醒来后含泪道出“谢谢你们又给了我一次生命”,这给了家人安慰,更对医护人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这何尝不比感谢信更温暖人心!“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我们的人格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理解与关怀中得到升华!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