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要点
一、生活与消费
(一)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4.信用工具和外汇:
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l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汇率是经常变动的,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我国和世界的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2.消费的类型
消费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会有不同的类型。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
(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
(2)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3)求美心理,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
(4)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5)求异心理,这是与从俗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同的消费倾向。
(6)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7)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
(8)便利心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择商品的心理现象。(9)选价心理,指顾客在选择商品时,对价格的特殊关注。
这些心理类型并不分属于不同的人,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当一种产品满足了顾客某一类心理需求时,就会诱发他的购买动机。
3.高一政治重点和考点
1.生活与消费(1)货币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信用卡的功能外汇和汇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价格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3)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类型恩格尔系数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和我国法定的公司的形式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和就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投资理财的选择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异同3.收入与分配(1)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财政与税收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财政收支平衡我国财政的作用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个人所得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跨国公司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利弊与态度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们经济生活一些共性的追求,是人们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相似心理特点。从消费者来说,春节到了,许多人要置办棉衣;节假日到了,许多人要安排旅游;学生求学,许多人要择校就读等现象,都是从众心理发生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从众心理就是“大家这样,我也这样。”在通货膨胀时期,它能引发抢购风;在通货紧缩时期,它会带来惜购风;从商学来看,恰当地把握和充分利用从众心理,适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依赖。可见,从众心理能够引发人们去安排自己的消费或生产活动,从而避免因延误了时机造成遗憾。
求异心理。简单地说,就是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创新思变。它本身没有错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展示个性风采,也可以愉悦自己;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可以推动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求异,创新是生产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力,因此,我们不应反对求异心理,而应保持求异思变的心理。
攀比心理。攀比心理不是一无是处。不能把攀比心理与攀比虚荣。奢侈浪费简单地等同。攀比心理也有正常攀比和虚荣攀比。在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中,在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又没有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就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相反那些社会规范和个人实际相悖的攀比消费,拥有的目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以此炫耀比别人更优越的经济条件,并造成资源浪费,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实质是浪费。
求实心理。求实心理不是一种决然独立于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之外的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包含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中积极的健康的方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从大众共性的需求中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求中达到一种自我身心愉悦和社会评价良好的境界。因此,不能把求实消费,讲究实惠简单地理解为购买和消费价格低廉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