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考研政治中,“全面依法治国”有哪些考点
2016考研政治必背: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5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016年考研政治点睛班】万磊 在12月20日9:00—12:00,14:00—17:00行考前三小时模考,三小时预测。秒杀16考研政治马原、史纲、时政考点。稳稳提分,你距离名校只差这六小时!
登录天猫,进入文都网校旗舰店,搜索课程“2016考研政治点睛班 万磊直播课 文都网校视频课程预测六套卷解析”
【2016年考研政治点睛班】蒋中挺 在12月22日9:00—12:00,14:00—17:00进行考前三小时模考,三小时预测。以热点捕捉考点,分分钟绝杀考研政治毛中特、思修、行策!正在火热报名中,名额有限,抓紧时间!
登录天猫,进入文都网校旗舰店,搜索课程“2016考研政治点睛班 文都网校蒋中挺考研预测模考网络视频直播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进入文都网校考研
(打开链接或复制地址到浏览器打开)
2.初三政治关于依法治国需要掌握的考点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包括哪些内容?
3、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从党、国家、社会、个人四个不同的角度来说。)
4、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不同的问法: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也就是:概念、内涵、措施、意义(作用)。
在具体的运用上:最直接的是简答题,其次是材料分析题。
哦,这四个词语对应的是上面的四个问题,我是方面你记忆,就擅自总结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把上面的四个问题答案都给你弄好。
3.简答题 请你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
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4.八年级下册政治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的知识总结框架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表现为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6.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如何依宪执政? ①不得做宪法禁止的事 ②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的事 ③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7.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8.依法治国的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10.生活在法制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认真学习法律,对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①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②有法必依(中心环节)③执法必严(重要条件)④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1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3、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这项权利。
14.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作出自己的贡献
5.普法知识内容
对干部普法教育 关于“五五”普法的侧重点。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四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作了要求。
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五五”普法规划,仍然要突出重点普法对象,明确重点普法内容,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五五”普法取得积极的和突出的成效。 1、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
推动依法治国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通过20年的普法,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法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推进国家法治化管理的自觉性并不十分强、十分高,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做到依法执政,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很高的法律水准是很难胜任的。
近年来,许多违反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随意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法治的破坏及其的恶劣影响,多少年都难以消除。因此,“五五”普法仍然应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只是普法的目标侧重点不是放在提高法律意识,而是放在增强其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上。
农村普法和流动人口普法是我区普法工作的薄弱点。“五五”普法应当将农村普法流动人口普法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来抓。
最近我们下基层作了一些调查,虽然我们武进在经济上属于较发达地区,但从目前了解情况来看,我区农村的普法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自发状态。大多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接受法律知识主要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的。
因此,加强农村和农民群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十分必要,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青少年应当作为普法的重点并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企业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应仍是“五五”普法规划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