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趣味语文的知识

1.有什么有趣的语文小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3. 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24. 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25. 三教: 儒 释 道26. 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7.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28.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29.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30.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1.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2.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3. 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4.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5.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6.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7.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38.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39.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0.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1.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42.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43.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4.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

论文>>(曹丕) 45. 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46.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 47.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 48.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 49.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 50.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2.趣味语文知识

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3.趣味语文知识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月亮 ①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②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③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④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燕子①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②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唐代皇甫嵩《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竹子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又如刘兼《新竹》:“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杨柳①柳谐音“留”,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又常被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杜鹃鸟 ①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②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③也有用来比喻忠贞的,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等。?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鸿雁 ①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赵嘏《长安秋望》: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②也有以鸿雁来指。

4.趣味语文知识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名人读书对联拾趣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涌现出了许多妙联。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书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变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自勉联。以此来督促自己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字。范爷爷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实践了诺言。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见解独到,志向宏大。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暴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某日侍郎、尚书、御史三个高官走在路上,看见一只狗从三人面前跑过。

御史藉机会问侍郎:『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脸都绿了:『是狗。』

尚书和御史都大笑:『何以知道是狗?』

侍郎:『看尾毛,下垂是狼,上梳是狗(尚书是狗)。』尚书脸也歪了。

侍郎:『也可以从食性看。狼是肉食,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吗?”客人说:“我看清楚了。”店主不留客人住,客人非要住。 这个句子可以这么念:

1、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2、下雨,天留客留,天留,客不留。

竹子拆开为个个,苞字拆开为草包,合起来就是个个草包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开玩笑的话叫(戏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虚假伪装的话叫(佯言)

诽谤攻击的话叫(恶言)

欺骗臆造的话叫(谎言)

胡说八道的话叫(胡言)

挑拨离间的话叫(谗言)

违背事实却有意加以传播的话叫(谣言)

不守诺言的话叫(食言)

5.有关趣味语文的资料

趣味语文题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二、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 ) 形容说话轻薄( )

形容能说会道( ) 形容惊诧无言( )

形容不善辞令( ) 形容随声附和( )

三、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

表示差不多时用(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

表示把握大时用( )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

表示距离远时用( )

四、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 ) 陈残云(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焦若愚( )

五、成语填空:

()服()服 ()德()德 ()讹()讹

()牙()牙 ()老()老 ()计()计

神()()神 精()()精 痛()()痛

欺()()欺 将()()将 日()()日

微()()微

六、宝塔诗如何读?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好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6.趣味语文,越多越好,请收集

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

留客不?留!’”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方式: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先生的字据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

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刻薄。

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账。

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7.趣味语文,越多越好,请收集

1.猜城市名 (1)八月飘香香满园(桂林 ) (2)千里戈壁仅是沙(长沙 ) (3)夏天穿棉袄(武汉 ) (4)一路平安(旅顺) (5)船出长江口(上海) (6)两个胖子拥抱(合肥) (7)风平浪尽(宁波) (8)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 2.猜字谜 (1)一钩残月带三星(心) (2)两人大力冲破天(夫) (3)大火烧耳边(耿) (4)喜上眉梢(声) 3.歇后语 (1)老大懒汉老二勤——(一不做二不休 ) (2)公鸡难下蛋——( 肚里没有 ) (3)老母猪追兔子——( 上气不按下气 ) 二、描写花、春天的诗句 兰花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李白 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8.有关语文的趣味知识,比如所像歇后语,谜语,成语,谐音,多音,

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

(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

(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

(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

(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

(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

(什麽仁都有)。 灯草打鼓————不想。

(不响)。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

(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

(离海)。 老九的兄弟———-老实。

(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

(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

(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

(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

(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

(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

(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

(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

(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

(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

(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

(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

(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