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小知识
生物经典小知识
1.人类全身上下,最强韧有力的肌肉,是舌头。
2.张开眼睛打喷嚏是不可能的。
3.憋气自杀是不可能成功的。
4.每次你舔一张邮票的背胶,就等于吸收1/10卡路里。
5.右撇子平均比左撇子多活9年。
6.鳄鱼无法伸出它们的舌头。
7.北极熊是左撇子。
8.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海星至今还没演化出脑袋。
9.跳蚤可以跳过比它们3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一个人跳过一个美式足球场。
10.一只被摘掉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11.长颈鹿没办法咳嗽。
12.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
13.鲸鱼一分钟心跳只有9下。
14.平均来说,一个成人在清晨比在傍晚时高上0.4吋。因为在白天脊椎的软骨组织容易遭到压迫。
15.我们喝到肚子里头的水已经有3亿岁。
16.巧克力含有一种称为苯基的化学物质。(这是谈恋爱时,大脑里头可以制造出来的一种东西) 。
17.只有30%的人可以放大缩小自己的鼻孔 。
18.英文是所有语言中所含单字最多的,有接近一百万个,德语的字汇少于18万字,而法语更糟,只有不到万字。
19.一尾成年黄鳝的性别会由男变女,此后一生中还会变个几次。
20.艾菲尔铁塔的草稿蓝图摊开来有超过14000平方呎的面积 。
21.根据一项1845年由英国通过的法律,自杀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最重可以处以吊死的极刑 。
22.在太空中太空人是没办法哭的,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眼泪流不出来 。
23.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自己身体的两倍 。
24.最常用牙签的是美国人 。
25.瞎眼的变色龙,还是有能力变色来适应周遭环境的。
26.有27%的美国男性大学生认为人生是一个没啥意义的活地狱。
27.一个正常人的眼部肌肉,一天平均要动1万-1.5万次 。
28.大象死后还会保持站立姿势 。
29.有些昆虫没有头还可以再活上1年 。
30.达芬奇光是画蒙娜丽莎的嘴唇就花上12年 。
31.玻璃破掉时,玻璃碎片的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千英哩 。
32.乳牛听音乐时可以供应更多牛奶 。
33.下午摘下的玫瑰比清晨摘下的玫瑰更能持久不枯萎 。
34.虎鲨的胚胎在母亲的子宫里需经过激烈的搏斗,胜利者就是可以活着出生的小虎鲨 。
35.一只70磅的章鱼可以穿过一个仅一枚银币大小的洞,因为他们没有脊椎 。
36.贝多芬坐着写歌时习惯用冰水冲脸,他相信这样可以刺激他的大脑做出更好的东西 。
37.印尼的竹节虫是全世界最大的昆虫,有些光是身长就有1呎 。
38.男人身体含有比女性身体更多的血液,通常一名男子身上的血液可多达1.5加仑,但女子身上却只有0.875加仑 。
39.降落伞的发明人把第一次乘坐降落伞的机会让给了一只狗 。
40.一台波音747的机翼长度恰巧是莱特兄弟第一次飞行的距离。
41.一只日本大螃蟹可能长达12呎。
42.一只鲨鱼可以侦测到水中仅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液 。
43.”森巴舞”的”森巴”,原来的意思是”一起磨肚脐吧”。
44.小孩子在春天长的比较快 。
45.你知道亚马逊河流入大西洋的水有多少吗?在河流出海口100英里以内的大西洋,你所喝到的水都还淡水 。
46.刚出生的小火鸡要有爸妈教导如何吃东西,不然会饿死 。
47.月亮有810亿磅重 。
48.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 。
49.一只毛虫身上有超过2千条肌肉 。
50.河马跑得比人快
2.如何将本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对小学科学身体的结构一课有效的教学
在当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中,以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要求被明确的提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要想较大幅度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放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一支粉笔包打天下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做到从实际出发,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直观感受相联系;从能力培养出发,将知识的掌握与科学的探究过程相联系。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上两点,就是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来为生物教学服务。下面我就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直观教学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
一.直观教学的类型及特点
直观教学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生物学实验等;一类为间接直观,如多媒体、挂图等。
根据采用的直观教学的不同手段,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其一,活的生物和标本能够真实的代表它的同类,反映它们的形态、习性和某些生物器官的可见功能。其二,多媒体展示是最富有生命的直观手段,在教学中用途最大,也最具有有效性。因为多媒体动画、视频等能够迅速的帮助学生正确地观察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理解生物界各方面的联系。
二.直观教学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虽说激发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但其中直观教学最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中去学习,去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一课中,利用活的鲫鱼给学生做动手探究实验。我体会到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探究活动是那样的认真和细致,他们对于鲫鱼鳃的运动以及各种鳍的配合动作记得都很牢固。课堂中利用活的动物进行教学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经过实践证明,在教学调控中,用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来调动他们学习得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快学习的速度,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在生物教学中,教者在没有直观教具的条件下来传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即使教者的语言再形象,再生动,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也依然很缓慢,从而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利用清晰明确的直观教具,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他们该掌握的内容,在最短时间内让他们获得最多的知识。这样既加快了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速度,又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其次,由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而直观教学可充分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能迅速、正确的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所以直观教学对增强教学效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大型真菌——蘑菇”一课时,教者先利用视频以科普知识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展示蘑菇种植场,让学生对蘑菇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然后再向学生逐一介绍蘑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从而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隶属于直观教学的生物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最终培养,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将那些涉及到的易于操作,学生可完成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去完成。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可由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教师可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由学生亲自寻找实验材料和工具进行操作。根据实验的结果和条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对比,从而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以及衍生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
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用爱心激发兴趣首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以慈爱般的心情,尊重、热爱、亲近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
学生会在师生感情之下,产生极大的兴趣,乐于学你所教的学科。二、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特征1.以实物观察、演示或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上每节生物课之前,根据学生特点,掌握知识的程度,每节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以上事实讲的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怎样发生的?什么物质对其起决定作用?诸如此类的提问,长期以往,必有效果。
4.谁来告诉我一些生物的基本常识
1.植物的传染病大多数是由真菌引起的。
2. 按照茎的木质化程度与高度不同,可把植物分为4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3.低等植物分为12门:蓝藻门、红藻门、绿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金藻门、褐藻门、真菌门、轮藻门、细菌门、黏菌门、地衣门。
4.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是天鹅。
5.象的怀孕期要经过22个月。
6.海洋生物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99%。
7.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是位于耳朵前面的腮腺。
8.婴儿的身体中大概有350块骨头。
9. 人体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
10.人体内共有600块肌肉。
11.胸腺只存在于人一生中的婴儿至青年阶段。
12.人的皮肤下的冷觉感受器往往比热觉感受器多一些。
13.指纹可分为3类:斗形;箕形; 弓形。
14.人的指甲由甲板、甲床、甲根3部分组成。其中甲床里有血管和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