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脸中的天文知识

1.关于月亮天文知识

月球又称“月亮”。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

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

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

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

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

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

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 * *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

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

2.有关月亮的天文知识

你可以去找百度百科的,里面有相当详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编辑本段]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编辑本段]月球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面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编辑本段]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3.关于月亮的天文知识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

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4.8公里,大约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27.3216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4.有关月亮的天文知识

你可以去找百度百科的,里面有相当详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编辑本段]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编辑本段]月球运动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还不如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面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

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

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编辑本段]天秤动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5.月亮阴晴圆缺的天文常识

看下面两张图。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地球公转。由于地球潮汐力对月球自转的锁定,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球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永远背着地球。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看第一张图(最右侧的名字应该是“朔”,蛾眉月就是新月),最右侧的位置的农历月初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暗面对着地球,与太阳同升同落,晚上看不到月亮。

然后月球向上方运动,初二、初三开始,在太阳落下后的西方,能看到凸向西方(太阳方向)的月牙,就是新月了,也就是下面图中左上角的样子。然后月球逐日向东移动(第一张图中向上移动),每天晚出现约50分钟,月牙也越来越大,在下图中是向下移动(然后到第二行的上面,再向下移动。后面也同样这样看)。到能看到半个月亮时,叫上弦月,时间大约是每月七。八日到十日前后。太阳落山时,月亮已经在头顶上方了。然后月亮继续晚出来,出来时越来越大,到每月十五日前后,月亮终于成了完整的圆盘,就是第一张图中最左侧的样子,叫满月,也叫“望”。而且由于跑到地球与太阳的另一侧,恰好是在日落时升起。随后,月亮仍然是升起的一天比一天晚,到每月二十二、三日,月亮又剩下了半个,不过这时是西边的半个不见了,而且升起的时间也拖到了半夜。到二十七、八日,月亮只剩下一个月牙了,仍是凸向太阳(向着东方),叫残月。是在日出前才会升起来。到月底,月亮又不见了。再过几天,到下个月月初时,月亮又会出现在太阳的另一侧,在西方重新出现,开始另一个周期。

6.有关月亮、古代天文、科学的知识问答题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b]384400千米[/b]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b]分别是新月和满月[/b]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b]月海是月球上的平原和低地,最大的月海“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

[/b]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b]月球年龄~4.6*10[sup]9[/sup] 年,但是也在月球上找到53亿年前的岩石,因此月球可能比地球更老[/b]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b]1790公里[/b]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b]地球挡住了到达月球的太阳光[/b]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b] 叫“环形山”是陨石撞击的月球表面的结果。[/b]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b]因为它的引力只相当于地球的1/6[/b]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b]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

[/b]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b]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月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变得与公转速度相等,月球总只有一面朝向地球。[/b]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b]金字塔(我有点怀疑)[/b] ●月球是行星吗? [b]是地球的卫星[/b]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b]叫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还包括太阳)对地球的潮汐力(不是简单的引力)作用发生。

[/b]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b]天文望远镜 经纬仪及赤道仪[/b]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b]天文观测与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宁静度密切相关[/b]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b]可以做360°的旋转,观察天空区域更大[/b]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b]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一)恒星都是太阳,( ) (二)地球的大气层上空没有地心引力( ) (三)流星是一种从它原来的位置上被逐出大空的星星。( ) (四)只在十五月圆时才有可能发生日全食。

( ) (五)极光是太阳辐射出的带电粒子形成的。( ) (六)火星上的暗区是植物丛生的古老海底。

( ) (七)陨星通常在暴风骤雨时坠落。( ) (八)“伯利恒星”目前已被确认为哈雷慧星。

( ) (九)地球在1月份比7月份离太阳近。( ) (十)在清澈如洗的暗夜,用肉眼可见三百万颗左右的星星。

( ) (十一)一年中可能看不见弯弯新月的月份是二月。( ) (十二)水星上也有贝多芬、肖邦、歌德和易卜生。

( ) 参考答案: (一)是。太阳是恒星的典型代表,一个能辐射热气体的自身发光体,与地球等下会自身发光的行星完全不同。

(二)非。地心引力随着与地分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

从理论上讲,地心引力区域是无限的。月亮能不离开我们,就是由于地心引力的牵引。

(三)非。流星是来自太空的物质颗粒在地球大气层上空燃烧时发生的曳光现象。

(四)非。日面完全为月球遮盖时产生的日全食现象,只在月初才能产生。

那时地球、月球与太阳列成一线,而月球介于两者之间,我们所能见到便只是月球阴暗的一面了。 (五)是。

来自太阳的一部份粒子瀑布般地落入地球的高层大气。因粒于带电,它们被吸向地磁两极,地球的高纬度地区便能看到异常明亮的极光。

(六)非。1965年发射水手4号宇宙探验器后,已弄清火星上并非所有的暗区都是凹地,有些竞是高原;暗色也并并不表示长满了有机生物。

(七)非。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暴风雨纯属气象变化,而大块岩石与金属之类的陨石则来自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太空。 (八)非。

哈雷慧星七十六年沿椭圆轨道太阳运行一周,它至少到耶稣出生之前七年就已经存在了。samuel注:有关伯利恒之星的详细介绍 (九)是。

地球离太阳最近的距离约为1.480亿公里。季节的划分主要根据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度,并不根据我们离太阳的远近。

(十)非。肉眼可见的星星,其数目在5,800左右,但一个人次至多只能看见2,500多颗;另一半球可见的星星及那些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光色模糊,极难进入视线。

(十一)是,两次娥眉弯月的间隔期为29.5天。2月份只28天,即使闰年也只29大,故无从得见了。

(十二)是。它们都是水星的火山口(或陨石坑)。

7.月亮的科学知识

一、概述 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

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

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

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

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

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

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 * *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

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