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发现重点知识

1.电子发现是如何发现

电子是人们最早发现的带有单位负电荷的一种基本粒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是第一个 通过实验证明电子存在的人。 关于电,人们知道最早的而且规模最大的是雷电现象。

由于雷电的发生没有规律,而且无 法控制,所以人们在探索电的过程中,就特意寻找比较容易控制的放电现象。 因此,对稀薄气体 的放电现象的研究,从18世纪初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很多人都注意到,当把一个玻璃容器中 的空气抽走,让气压降到正常气压的1/60时,再把它与一个电源连接起来,就可以看到容器里 出现奇异的闪光。当时人们不理解这种发光的本质,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电导致的发光现象。

因 为电流通过气体时,定向运动着的电子与气体原子碰撞,电子便把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了气体原 子,然后这部分能量便被气体原子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1858年,德国的玻璃吹制工人盖斯勒,利用托里拆利真空原理制造了水银真空泵。

他的真 空泵能够把玻璃管内的气压抽到正常气压的万分之一,相当于0。 1毫米汞高以下1此后大约30 年里,德国科学家普鲁克、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等人,利用盖斯勒真空泵做了极低压强下的一系 列实验。

在这些装置中,玻璃管内安放了两块金属板,用导线把它们连接在一个强电源上,接电 源正极的板称为阳极,接电源负极的板称为阴极。 他们都发现了这样的异常现象:当玻璃管中 的气压降到0。

5毫米汞高时,在阴极附近就出现一段不发光的暗区,并且暗区随气压的降低而 扩大。当气压降到0。

01毫米汞高以下时,则全管变暗,不再发出辉光,而在阴极附近的玻璃管 壁上却出现绿色的辉光点,辉光似乎与阳极无关,好像有什么东西从阴极跑出来,撞在玻璃管壁 上。 由于这种东西是从阴极飞射出来的,所以科学家们把它叫作“阴极射线”,而把这种可以放 电的玻璃管叫作“阴极射线管”。

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光、原子、分子,还是阴极电源板上剥落的碎屑?它带电还是 不带电?这一系列问题,激起了各国科学家深人研究的兴趣,导致了 19世纪末接二连三的重大 发现。 例如,1895年发现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6年发现放射性的法国物理学家贝克 勒尔,都是因研究阴极射线而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在对阴极射线进行的长达近30年的研究中, 许多科学家先后做了大量实验,唯有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阴极射线,汤姆逊在1881年是这样猜想的:“在真空管中的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 子,玻璃发光的原因是由于这种微粒子以极大的动能冲击管壁而引起的。”

根据这种猜想,他做 了大量的实验。1897年,汤姆逊终于证实了阴极射线果然带负电。

“电子”这个名称,是1874年英国人斯托内为最小的基本电荷起的名字。 汤姆逊开始把他 发现的粒子叫作“微粒”,并按斯托内的叫法,把微粒所带的电荷叫作“电子”,后来,人们习惯于 把这种粒子叫作电子。

2.电子技术需要知道哪些主要的知识

我觉得一个电子技术人员应该有下面的能力:

1、模拟/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教科书上讲的都应该会,包括分离元件和运放的信号放大,滤波,波形产生,稳压电源,逻辑化简,基本触发器,基本计数器、寄存器,脉冲产生和整形,ADC、DAC,锁相环等。要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比如说稳定性、频率特性等。这些东西一般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到见多识广,然后熟能生巧。

2、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结构。现在的电子设备基本上没有不用到计算机的,所以对计算机一定要了解最好是熟悉。要明白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软件在计算机内是怎么运行的(最好自己写一写程序),要熟悉常用计算机系统的外围电路和接口,并且要明白CPU和外围电路是怎么协调工作的等等。最好能熟悉MCS-51,写程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思路,但一定要做出来。

3、PCB。基本要求是4层板,要了解PCB对EMI、ESD的影响并想办法避免。PCB能做得既美观又没有问题是需要花时间来训练的。

4、VHDL。在国外这是要求掌握基本技能,在国内也正在普及。主要是用来开发FPGA/CPLD器件和逻辑仿真,还有IC设计也常用VHDL作输入。就目前来说,如果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不掌握。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可以学一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当然首先必须掌握好C(C++)语言,以便将来可以做(软/硬件)系统方面的工作。但模电/数电基础一定要好,这是学习其他的基础。开始时一般从分析电路入手,要搞清楚一个电路的电流是怎么流的,电压是怎么产生的,电感、电容是怎么冲放电的等等。从简单到复杂,慢慢养成习惯,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3.电子专业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知识及电脑软件

模电和数电是基础,一定要学好的!

C语言是你以后想混好的必备武器

高数这门课如果你想以后工作牛一点的话!就必须要学了!

电子绘图软件有好几种,不知道你学的是哪种,不过不管哪种,如果你不能熟练使用,可以告诉你!你会悲哀的发现,原来你算不上电子人!开始的时候一般都用PROTEL 99SE

单片机学好以后你会发现,是个极品装备。工作爽呆了!那就要提到C语言了,每种单片机的汇编语言都不一样,而且中国市面上常用的,用量大都是一些台湾货,或者我都不知道什么牌子的货!根本就没有成套的汇编语言,这个时候就要用到C语言了!你不可能每种汇编语言都学!那样的话,你就是“天才”了!

接着就是单片机的外围电路,就要用到模电数电了!供电,驱动,功能的实现,都是靠电路来完成的!

没有外围电路的单片机,我都不敢想象!

4.关于电的知识

远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发现用毛皮磨擦过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杆等一些轻小的东西,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电”。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在吉尔伯特之后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过多次试验,不断地积累对电的现象的认识。1734年法国人杜伐发现了同号电相互排斥、异号电相互吸引的现象。1745,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莱斯特在实验中发现了放电现象。

18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又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他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的物体之中。如果一个物体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正电(或“阳电”);如果一个物体少于它正常份量的电,它就被称之为带负电(或“阴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他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他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电流现象的研究,对于人们深入研究电学和电磁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最早开始电流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发现源自于1780年的一次极为普通的闪电现象。闪电使伽伐尼解剖室内桌子上与钳子和镊子环连接触的一只青蛙腿发生痉挛现象。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弃对这个“偶然”的奇怪现象的研究。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研究象青蛙腿这种肌肉运动中的电气作用。最后,他发现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丝和铁丝)接触,青蛙腿就会发生痉挛。这种现象是在一种电流回路中产生的现象。但是,伽伐尼对这种电流现象的产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认为蛙腿的痉挛现象是“动物电”的表现,由金属丝构成的回路只是一个放电回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另一位意大利科学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认为电存在于金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肌肉中,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并使科学界分成两大派。

1800年春季,有关电流起因的争论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伏打发明了著名的“伏打电池”。这种电池是由一系列圆形锌片和银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装置,在每一对银片和锌片之间,用一种在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中浸过的纸板隔开。银片和锌片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盐水或其他导电溶液作为电解液,它们构成了电流回路。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电池,是由很多银锌电池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但在当时,伏打能发明这种电池确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电池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可以人为控制的持续电流,为今后电流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电流效应的应用打开了前景,并很快成为进行电磁学和化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5.高中物理选修三杠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电的相关知识第一节 电的认识本节主要介绍了电的相关认识,主要的知识点如下:知识点一 电的本质电的本质是由于原子的电学构型所导致的,由于原子外部的电子在外高速旋转,在外界力的作用容易导致它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致使带电体的形成.(注意有关物体在摩擦的处理的电荷显性是正还是负)知识点二 电的产生1.摩擦起电:主要是因为摩擦为分子提供了能量用来克服内部分子作用力.2.感应起电:主要是利用一个带电体去引起另一个金属的内部正负电荷偏向不同,这里不在反复.课本上有3.接触起电:主要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去接触另一个金属,从而产生电荷的转移.(相同的金属电荷平分,前提是中和正负电只显一种电性.第二节 库伦定律本节主要介绍了电荷之间的力的关系及相关试验的方法,要好好体会啊.知识点一 有关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假想主要介绍了几个科学家对这一新的领域的猜测,他们都是类比万有引力的公式来的,但都没有实验依据.这类问题由法国学者解决了.他是通过库伦杠杆来探究的.知识点二 介绍库伦定律的相关知识1.库伦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里的质点类同我们学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一样)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就把空间看作真空环境.2.关于库伦定律的推导过程,库伦通过观察发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电荷乘积有比例关系,同时也发现与距离成反比,为了解决电荷的计算的问题,库伦发现相同的金属体在接触起电的过程中电荷平均分配.这就为关于数学表达式可以表达.而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完成,库伦就是通过这两条方向研究得出结论.他的实验器材是库伦扭秤,力的计算通过偏转的角度得出.公式为F=kQ1*Q2/r*2。

6.高中物理3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

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

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2、应用题:1.(如图所示)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6、潜望镜。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

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

7.9年级化学上前四单元重点

知识框架一、物质的构成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物质组成的表示 重点知识反刍梳理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1个单位负电荷);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标准值(标准值:一种碳原子质量/12)=质子数+中子数,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离子的形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为阳离子,反之为阴离子,他们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校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从宏观上看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4.化合价和化学式 纯净物的化学式唯一,化学式既表示一种物质和物质组成,又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和分子的构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典型例题选讲 知识应用 [例1]在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A.3种 B.4种C.5种 D.6种 [解析]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依次为-3、+5;0;+4;+2.选C. 答案 C [例2]由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 g,经测定其中含氧元素1.8 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CaO B.Fe2O3C.Al2O3 D.CuO [解析]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8/4*100%=45%,氧化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40*100%=40%小于45%则另一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45%.选C. 答案 C 科学应用 [例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选B. 答案 B 能力测试平台 (一)填空题 1.(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②④ . ①电子 ②质子 ③中子 ④原子核 ⑤原子 ⑥分子 (2)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1个H3+粒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实验测定2.32 g某氧化物中含铁元素为1.68 g,则此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3O4. (二)选择题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B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A.H B.CC.N D.O 5.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 kg,且知氧、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6、32,那么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 A.M=2N B.6M=N C.2M=N D.3M=2N 6.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C )A.H2O B.HC.2NH3 D.He 7.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B ) A.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少1 B.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少2 C.钾原子的中子数等于氩原子的中子数 D.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多1 8.下列粒子能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C )A.2N B.NC.N2 D.NO9.下列各组内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11.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B ) A.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 -2 D.Al2(S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12.2 g R元素与氧元素化合生成14.2 g R2O5,R的原子核内有16个中子,则R的核电荷数为 ( B )A.14 B.15C.16 D.17 13.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D ) A.都不能确定 B.只有③能确定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 14.某元素M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Ox与M2Oy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38,相同质量两种化合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45,则x、y的比为 ( B ) A.1:5 B.1:3 C.2:3 D.2:5 15.金属元素R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同价态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 AD ) A.+(2N-M)/55 B.+(N-M)/55 C.+(2M-N)/55 D.+(N-M)/27.5 16.已知碘(I)元素有-1、+1、+3。

8.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65308;牡继濉2蝗菀椎嫉绲奈锾褰芯堤澹鸾骸⑺芰稀⒉AА⑻沾傻仁浅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

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

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

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65308;缪怪担阂唤诟傻绯?nbsp;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

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

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总=R1+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方法介绍】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元件连接法 分析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 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的路径,直到电源的负极。

如果只有一条回路,则是串联;如果电流路径有若干条分支,则是并联电路。 (3)元件消除法 若去掉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时,出现开路的话则是串联;。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