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
从一般意义来说,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过时,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学不可以已”说的是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意思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以致用”,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反思,不断成长。
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现在有了互联网,知识的获取变得如此迅速,不如说学习目的、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排除干扰比其他更重要了!应该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首先是兴趣激发,明确目的、然后是方法、排除干扰、最后才是内容!
2.为什么知识在海量激增,而学生却越学越肤浅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有兴趣一答。
在我的见解当中呢分为高学历的和低学历的。高学历普遍指一本及以上的。
当他们知识接触到一定水平后,一般都会质的飞跃,比如有些人即使很木讷,但是你无法否认在某一专业邻域他出口成章,能吓死你。
至于你说的学生越学越肤浅,有可能和环境有关这个是重点,划起来考试会考,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当然我不能否定知识更重要可以改变一个人,还有就是学生学的越多,接触面大但是太散,中国教育只在于教书,在育人上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这里说的只是大部分地区),还有如见的科技发展快,学生在网上学到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加以运用。
所以最后越来越肤浅。
谢谢。
3.知识的意思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得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知识的定义在认识论中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
尽管“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激发了世界上众多伟大思想家的兴趣,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4.知识的含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5.知识的含义是什么
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知识:经验的固化,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
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
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
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
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