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相关知识点

1.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有哪些知识点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

(3)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

(4)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2.声音的特征有哪些

声音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主要特征:

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决定。物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3、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

扩展资料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折射,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

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次声波可以应用于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声音

3.声音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响度(loudness):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pitch):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music quality):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又称音品。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四)乐音: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

(五)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4.声音的特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 声音只是声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

3.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三)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5.声音的特征有哪些

、音调是说明声音高低的一个概念,一个声音音调的高低由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频率(频率:振动的快慢,它的定义是 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来决定,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响度是说明声音大小的一个概念,一个声音响度的大小由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幅度(幅度:振动时偏离初始位置的最大距离)来决定,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通俗地说,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6.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复习提纲

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来,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降低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 B、瓜农用手拍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 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打红砖

4、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