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道难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
危 古意:高 现在:危险
2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 古意:只 现在:表转折 但是
3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 古意那,这指开国之初 现在:你,如此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相隔 现在:到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鹤”通“鹄”。
词类活用
【调朱颜】
调,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原指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边的“上青天”构成的介词短语,介词短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上青天难”。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相当“唉”。
胡为:为何,为什么。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式,整体可以翻译为“唉,你这远方的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虚词【而】
用作连词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还有个百度文库的地址,1-6册的全整理,蛮好的,不要分,你可以去看看,祝你好远了
2.急求《蜀道难》的文言知识归纳
—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 蜀 道 难 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
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
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
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
“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
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二、层次结构剖析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
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
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
3.蜀道难中的文言句式总结
1、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2、一词多义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还 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上屋骑危 屋脊 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为汉家除残去秽 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樵采者 前往,到……去 尔 尔来四万八千岁 代词,那 尔翁归 代词,你,你的 问君何能尔 代词,这样 或 所守或匪亲 如果,倘若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有的人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与,也去 莫之或止 语气词,加强语气 3、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常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使动用法,使……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