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民族团结的问答题
1:对于3月14日的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2:对于7月15日的新疆打砸抢烧事件,你认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事件?
3: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呢?
4: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当天报道了有关民族团结的新闻,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5:假如老师叫你写一封关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演讲稿,你会怎样写呢?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这一制度保障了个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7我国为什么那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① 民族团结工作事关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顺利进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8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怎么做?
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坚持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同一切破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④ 保守国家秘密,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其他考点链接
1、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侵害
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5、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百姓的幸福安宁,社会的发展进步。
6、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7、“7.15”事件的危害:
(1)严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破坏社会稳定,边境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4)是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
2.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政治问答题
理论角度来说:
1 坚持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 贯彻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3 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本地的特点相结合(扶持)
4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5 保证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权利和自由(政治)
现实角度
1 加强民族交流,往来,融合
2 非歧视原则(政治,经济,文化发面)
3 加大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
4 加大教育投入
5 切实保护和尊重文化发展
3.我要民族团结的资料
刚自己班上用的!!!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教育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二、活动内容:
1、“祖国万岁”歌咏比赛: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祖国万岁”歌曲学唱活动。
2、“民族团结知识”宣传: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和学习:
①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③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④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⑤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3、“民族团结知识”主题班会内容: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团结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4.【民族团结】材料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1)本题考查我国的少数民族相关政策.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对口援疆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本题考查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从三个尊重、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角度考虑作答.故答案为:(1)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6分)(2)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分)(3)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积极维护民族团结等(3分)。
5.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的题目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6.2010年民族团结政治试题 中考快了急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科学发展,都要求必须切实维护民族团结。②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③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请你为学校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答:①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的教学活动。
②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
③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④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
你是如何理解“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答:我的理解:①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是一家人。
②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⑤有利于全面建设xiao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④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⑤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
②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求助填空,谢谢,关于民族团结的
一、1、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让各族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了解各民族的基本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的基本认识,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双语】教学。3、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模范【班集体】和个人。
4、要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关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5、“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5个自治区。7、大理市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5】万人,有白族、汉族、回族、彝族、藏族、傈僳族等【25】种民族成份。
8、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13】个州(市、盟)作为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9、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营。
10、积极提供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二、(一)“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共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践写吧,就帮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