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1.老师这个职业需要哪些现代知识技能

亲,这个老师是得这样的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

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

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

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

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

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

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

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

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

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

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

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

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

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

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

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

综合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充实,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的自觉

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优良的素质,成为一名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1.品德高尚。高尚的师德是为师之首要条件,师德中最重要的就数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了。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还是身体、生活,教师都要关心;不管优生还是差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贴心人

和知心朋友。

2.教法要灵活。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便于学生接受;语言幽默,适时地激活课堂气氛;能尊重学生的创新,迅速、恰当地处理突发性的

教育情景;能循循善诱,而不是生硬灌输。

3.为人师表。教师的所作所为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

错了的,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4.学识渊博。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些课外知识是令学生钦佩的,这是作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5.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优秀的教师能主动为学生减负,善于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

学艺术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从时间里抠、工夫里磨、题海里捞,从不布置有形的课外作业,占用

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亲之、信之、爱之。

2.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职业技能

教师需具备的职业技能: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7、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即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

扩展资料

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共有六个方面: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教师

3.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技能:

1、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除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学网站,可以在高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无忧试验网等优质的网站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课件或试卷,可以从高中视频网,小学视频网等教学视频网站中吸取名师讲课的精华。

3、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

教师的含义: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教师要求的技能、知识、学历、个性

教师职业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职责,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要能做到“多走一步,深人三分”。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造诣愈深,教学才愈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首先,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学科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其次,是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想知。而且今天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许多新鲜知识,他们往往能提出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问题,使教师汗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但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没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述要有教育专业素养,具体如下。

1、敬业

作为教师,敬业是使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说,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①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这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②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③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这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而不能仅凭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但不应成为主要和唯一的标准;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德、智、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衡量学生各项基础素质的发展状况。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成功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能力。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善于了解学生是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必备的重要教育才能。经常了解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选择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并预见教育行为的后果。教师即使掌握了广博而深厚的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的研究,不注重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他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②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对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进行一番加工处理,通过加工处理使得知识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③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经过教师加工设计过的各种方案,要使之实施并作用于学生,还必须经过一个传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传导和施加影响的能力,也是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一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分析文章的成败得失,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创作性活动,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就很难分析得人木三分、切中要害。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教师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实践的宗旨,着重于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研究,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5.作为未来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教师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和育人,否则,耽误的是一代人的成长。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品德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常识.学科知识包括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等。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课前教学准备及学习准备,教学预设及教法学法等研究;上课: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调控、学习指导等研究;作业与辅导:根据每个学段儿童的基本特点,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与辅导等研究;检测与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检测及改进教与学等研究。教学技能:各学科通用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及学科特点的教学专业技能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7.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

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2、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

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4、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

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四、敏锐的时代意识 要更新教育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

8.老师这个职业需要哪些现代知识和技能

亲,这个老师是得这样的 一、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 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 放在首位。

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 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 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

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 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 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 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 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 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与学生 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 ,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

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 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学 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 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 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 综合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充实,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的自觉 的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优良的素质,成为一名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1.品德高尚。高尚的师德是为师之首要条件,师德中最重要的就数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了。

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还是身体、生活,教师都要关心;不管优生还是差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贴心人 和知心朋友。 2.教法要灵活。

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便于学生接受;语言幽默,适时地激活课堂气氛;能尊重学生的创新,迅速、恰当地处理突发性的 教育情景;能循循善诱,而不是生硬灌输。 3.为人师表。

教师的所作所为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 错了的,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4.学识渊博。

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些课外知识是令学生钦佩的,这是作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5.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优秀的教师能主动为学生减负,善于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 学艺术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从时间里抠、工夫里磨、题海里捞,从不布置有形的课外作业,占用 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亲之、信之、爱之。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