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这课的知识点

1.初一《羚羊木雕》的知识点

本文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赞美了小朋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1)无奈:无可奈何;用在转折句的头上,表示“可惜”。

(2)允许:许可。

(3)仗义:主张正义;讲义气。

(4)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5)犄角:两个边沿相交成角形的地方;角落。

(6)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很不重视。

(7)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

(8)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是一种拟声词。 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

(9)树杈:树木的分枝处。

(10)寒战:冷得颤抖的样子,或指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11)反悔:翻悔,收回自己说出口的话。

(12)抹:揩,擦。

(13)攥:用手抓住、抓稳、抓紧或握住。

(14)逮:捉。

2.初一《羚羊木雕》的知识点

本文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赞美了小朋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

(1)无奈:无可奈何;用在转折句的头上,表示“可惜”。(2)允许:许可。

(3)仗义:主张正义;讲义气。(4)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5)犄角:两个边沿相交成角形的地方;角落。(6)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很不重视。

(7)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8)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是一种拟声词。

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9)树杈:树木的分枝处。

(10)寒战:冷得颤抖的样子,或指害怕得发抖的样子。(11)反悔:翻悔,收回自己说出口的话。

(12)抹:揩,擦。(13)攥:用手抓住、抓稳、抓紧或握住。

(14)逮:捉。

3.《羚羊木雕》的文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三、写作特点: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集中紧凑,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

4.初一《羚羊木雕》的知识点快点急

本文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赞美了小朋友真诚而无私的友谊。

(1)无奈:无可奈何;用在转折句的头上,表示“可惜”。(2)允许:许可。

(3)仗义:主张正义;讲义气。(4)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5)犄角:两个边沿相交成角形的地方;角落。(6)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很不重视。

(7)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8)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是一种拟声词。

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9)树杈:树木的分枝处。

(10)寒战:冷得颤抖的样子,或指害怕得发抖的样子。 (11)反悔:翻悔,收回自己说出口的话。

(12)抹:揩,擦。(13)攥:用手抓住、抓稳、抓紧或握住。

(14)逮:捉。

5.《羚羊木雕》的文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中心意思这篇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三、写作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集中紧凑,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

6.羚羊木雕的课文解析

《羚羊木雕》通过写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批评了重利忘义的思想,并含蓄地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友情。

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6):写爸爸妈妈向“我”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 第二部分(17-23):插叙“我”和万芳之间的真挚的友爱。

第三部分(24-25):写奶奶劝解爸爸妈妈。 第四部分(26-结尾):写“我”被逼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①插叙手法的运用:所谓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相关的情况。它是一种局部写法,往往起到介绍人物身份、经历和社会关系的作用,或对某件事情来历起补充作用。

文中介绍万芳情况的文字,说明了“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之深。也交代了“我”送木雕的原因,表明父母所作所为的错误。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母女交锋时语言、神态之间的对比、爸爸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对比都很鲜明。 ③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文中出现了六个人物,妈妈,爸爸,万芳妈是一个类型的人。

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感情是没有分量的,对孩子粗暴,不。《羚羊木雕》通过写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批评了重利忘义的思想,并含蓄地告诫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友情。

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6):写爸爸妈妈向“我”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 第二部分(17-23):插叙“我”和万芳之间的真挚的友爱。

第三部分(24-25):写奶奶劝解爸爸妈妈。 第四部分(26-结尾):写“我”被逼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①插叙手法的运用:所谓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相关的情况。它是一种局部写法,往往起到介绍人物身份、经历和社会关系的作用,或对某件事情来历起补充作用。

文中介绍万芳情况的文字,说明了“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之深。也交代了“我”送木雕的原因,表明父母所作所为的错误。

②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母女交锋时语言、神态之间的对比、爸爸妈妈与奶奶之间的对比都很鲜明。 ③人物形象的细腻塑造:文中出现了六个人物,妈妈,爸爸,万芳妈是一个类型的人。

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感情是没有分量的,对孩子粗暴,不懂得体谅、理解,这是他们的共性。但个性又有差别,如万芳妈和“我”的妈妈急躁些,而爸爸却显得平缓些。

“我”和万芳自然是一个类型的人,其中万芳行侠仗义的形象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写得非常鲜明;奶奶虽然着墨不多,但奶奶体谅、尊重孩子的性格却跃然纸上。

7.羚羊木雕的重点字词是哪些

重点字词1.字音犄角(jī) 羚羊(líng) 伤疤(bā) 怦怦(pēng) 兜里(dōu)树杈(chà) 脸颊(jiá) 寒颤(zhàn) 攥着(zuàn) 逮着玩儿(dǎi)2.多音字3.形似字 1.羚:羚羊,种类繁多.体形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羚羊角可入药. 2.雕:①老雕,又叫鹫,一种很凶猛的鸟,羽毛褐色,上嘴钩曲,能捕食山羊、野兽等.②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浮雕/雕版. 3.犄:[犄角]①物体的两个边沿相接处,棱角:桌子犄角.②角落:墙犄角儿. 4.怦:形容心跳(叠). 5.撒:放,放开:撒网,撒手.又读sǎ①散播,散布:撒种.②散落,洒:小心点,别把汤撒了. 6.允:答应,认可:允许. 7.逮:捉,捕;用于口语:逮老鼠.又读dài①到.②逮捕,捉拿. 8.杈:植物的分枝:树杈儿.又读一种用来挑柴草的农具. 9.疤:①疤瘌,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疤.②器物上像疤的痕迹. 10.兜:①作用和口袋相同的东西:裤兜.②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用手巾兜着.③承担;④环绕,围绕:兜抄. 11.颊:脸的两侧.。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