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关光的知识点

1.光的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c=3.00*108米/秒. 3.表现: (1)小孔成像: (2)影的产生(本影、伪本影、半影),如图6-1所示. (3)同种介质中,两眼可确定光源位置. 光的传播规律是物体成像作图的基础,也是整个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 (二)光的反射现象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应用: (1)平面镜成像. 1)成像光路图,如图6-2所示; 2)成像特点:像和物与镜面对称,成等大、正立、虚像. (为作图准确,可先根据对称性确定像的位置,再画反射光线) 注意 (i)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 (ii)入射光线不变,当镜面转过α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α角. (2)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成像. 1)凸面镜成缩小、正立虚像; 2)凹面镜成像规律(不做要求). 特点 凸面镜使光束发散,四面镜使光束会聚. (三)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即 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 2.折射率 i为真空(或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r为介质中光线的折射角,n为该介质的折射率. (1)其物理意义为反射光线在两介质界面上发生偏折程度的物理量(n越大、折射线偏离原来方向越厉害). (2)两种介质比较:n大,光密介质;n小,光疏介质. (3)折射率(n)和光的频率(f)有关(在介质中f大则n大). 注意,光线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折射时,反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3.全反射 (1)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发生全反射时,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4.应用 (1)平行玻璃板. 光线在两个界面上发生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发生了侧移,光束性质不变. (2)棱镜. 作用: 1)色散,即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色散后,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 2)偏折: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发生偏折. (3)全反射棱镜:用临界角小于45°的介质制成直角三棱镜,可使光线发生全反射,可以控制光路. (四)透镜成像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控制光路和成像的光学器件,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透镜光路可逆. 1.透镜成像作图 三条典型光线是透镜成像作图的基础: (1)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5); (2)凹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6). 注意 1)入射、反射、折射光线用带箭头实线表示,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2)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箭头表示像的倒正. (3)成像规律和特点如下: (4)成像作图类型. 1)已知物、透镜,确定像; 2)已知像、透镜,确定物; 3)已知物、像,确定透镜. (5)透镜的遮挡与拆合. 1)遮挡:凸透镜部分被遮挡,仍然成完整像,但像变暗; 2)拆开:凸透镜切成两部分,相当于两个透镜分别成像. 2.透镜成像公式. (1)公式 (2)符号: 注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2)v≥2f,物距和像距之和随v增大而增大,即物越靠近焦点,物和像的距离越大. (3)放大率: l为物长,l’为像长.。

2.光的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c=3.00*108米/秒. 3.表现: (1)小孔成像: (2)影的产生(本影、伪本影、半影),如图6-1所示.(3)同种介质中,两眼可确定光源位置. 光的传播规律是物体成像作图的基础,也是整个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 (二)光的反射现象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应用: (1)平面镜成像. 1)成像光路图,如图6-2所示;2)成像特点:像和物与镜面对称,成等大、正立、虚像. (为作图准确,可先根据对称性确定像的位置,再画反射光线) 注意 (i)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 (ii)入射光线不变,当镜面转过α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α角. (2)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成像. 1)凸面镜成缩小、正立虚像; 2)凹面镜成像规律(不做要求). 特点 凸面镜使光束发散,四面镜使光束会聚. (三)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即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 2.折射率i为真空(或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r为介质中光线的折射角,n为该介质的折射率. (1)其物理意义为反射光线在两介质界面上发生偏折程度的物理量(n越大、折射线偏离原来方向越厉害). (2)两种介质比较:n大,光密介质;n小,光疏介质. (3)折射率(n)和光的频率(f)有关(在介质中f大则n大). 注意,光线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折射时,反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3.全反射 (1)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发生全反射时,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4.应用 (1)平行玻璃板. 光线在两个界面上发生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发生了侧移,光束性质不变. (2)棱镜. 作用: 1)色散,即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色散后,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 2)偏折: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发生偏折.(3)全反射棱镜:用临界角小于45°的介质制成直角三棱镜,可使光线发生全反射,可以控制光路. (四)透镜成像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控制光路和成像的光学器件,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透镜光路可逆. 1.透镜成像作图 三条典型光线是透镜成像作图的基础: (1)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5);(2)凹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6).注意 1)入射、反射、折射光线用带箭头实线表示,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2)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箭头表示像的倒正. (3)成像规律和特点如下:(4)成像作图类型. 1)已知物、透镜,确定像; 2)已知像、透镜,确定物; 3)已知物、像,确定透镜. (5)透镜的遮挡与拆合. 1)遮挡:凸透镜部分被遮挡,仍然成完整像,但像变暗; 2)拆开:凸透镜切成两部分,相当于两个透镜分别成像. 2.透镜成像公式. (1)公式(2)符号:注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2)v≥2f,物距和像距之和随v增大而增大,即物越靠近焦点,物和像的距离越大. (3)放大率:l为物长,l’为像长.。

3.一些关于光的知识

光的本质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

光可以在真空、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中传播。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部分。电磁波之可见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60nm(10-9m), 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

光源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冷光源:指发光不发热(或发很低温度的热)。

如萤火虫等; 热光源:指发光发热(必须是发高温度的热)。如太阳等; 有实验证明光就是电磁辐射,这部分电磁波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

波长在0.77微米以上到1000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称“紫外线”。

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引起视觉,但可以用光学仪器或摄影方法去量度和探测这种发光物体的存在。所以在光学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红外线和紫外线领域,甚至X射线均被认为是光,而可见光的光谱只是电磁光谱中的一部分。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也可把光看成是一个粒子,即光量子,简称光子。 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

后来,随着实验精度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光速用“c”来表示。 光是地球生命的来源之一。

光是人类生活的依据。光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

光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 据统计,人类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过眼睛…… 当一束光投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以及衍射等现象。

光线在均匀同等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波,包括红外线,它们的波长比微波更短,频率更高,因此,从电通信中的微波通信向光通信方向发展,是一种自然的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普通光:一般情况下,光由许多光子组成,在荧光(普通的太阳光、灯光、烛光等)中,光子与光子之间,毫无关联,即波长不一样、相位不一样,偏振方向不一样、传播方向不一样,就象是一支无组织、无纪律的光子部队,各光子都是散兵游勇,不能做到行动一致。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位于法线两边,且光路可逆行。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会产生折射。如果射入的介质密度大于原本光线所在介质密度,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反之,若小于,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但入射角为0,则无论如何,折射角为零,不产生折射。

但光折射还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产生,理论上可以从一个方向射入不产生折射,但因为分不清界线且一般分好几个层次又不是平面,故无论如何看都会产生折射。如从在岸上看平静的湖水的底部属于第一种折射,但看见海市蜃楼属于第二种折射。

凸透镜凹透镜这两种常见镜片所产生效果就是因为第一种折射。 激光——光学的新天地 激光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关联的,即它们的频率(或波长)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传播方向一致。

激光就好像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光子部队,行动一致,因而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事情激光能做,而阳光、灯光、烛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光的种类 光源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热效应产生的光,太阳光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蜡烛等物品也都一样,此类光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颜色。

第二种是原子发光,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此外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原子发光具有独自的基本色彩,所以彩色拍摄时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补正。

第三种是synchrotron发光,同时携带有强大的能量,原子炉发的光就是这种,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到这种光的机会,所以记住前两种就足够了。 光的色散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媒质中的速度(或折射率n=c/v)随光的频率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叫做复色光。

红、橙、黄、绿等色光叫做单色光。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dispersion of light 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的现象。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

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

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

4.有关光的知识

1光既是粒子(光子),也是波。(事实上,一切物质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称之为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在任何时候,都能同时表现出其二象性,只是在我们观察少量粒子时,更容易观察到它的粒子性;而在观察大量粒子时,更容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2通过反射从一个特别设计的全息图所示(激光束的彩色圆圈),物理学家创造了(由彩色结代表)暗丝结。 Credit: Mark Dennis.信用:马克丹尼斯。

光冷冻是可以的 但是现在还没有公布如何做 因此还在研究 无法给你答案

5.光现象知识总结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的传播

能够发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阳是。光的传播有条件,均匀介质才直线。

不同物中速度变,真空每秒三十万(千米) C=3*105km/s=3*108km/s。

光的速度比声快,真空光走声不走。

2.光的反射

法线通过入射点,虚线垂直反射面。反射入射居两边,反角入角总相等。

入法夹角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所有物体都反射,镜面反射漫反面。

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虚像,大小相等对称强。 物像到镜距相等,它们连线垂镜面。

作图反射反延长,虚线交点即像点。 所有像点组成像,虚像要用虚表示。

4.光的折射

光从一物进另物,同时发生反、折射。斜线入水要折射,折线靠近于法线。

法线垂直于界面,折线入线分两边。水中光斜入空气,折线远离于法线。

水下看树树变高,岸上看鱼鱼变浅。人眼感觉光直线,看到物体为虚像。

5.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七色光。色光三原红绿蓝,颜料三原红蓝黄。

红色物体反红光,其它色光都吸收。没有反射光进眼,看到一片是黑色。

所有色光都反射,呈现白色该物体。所有色光全吸收,呈现黑色是物体。

所有色光能透过,无色透明此物体。

6.看不见的光

红光外面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强。利用红外夜视仪,常用还有遥控器。

紫光外面紫外线,有助人体合成D(维生素)。紫外线杀微生物,还使荧光物发光。

6.我想知道所有关于光的知识

光的哈勃红移和引力红移。

哈勃红移和引力红移,不是在光源发出光时形成的,而都是在光传播过程中累积改变的,而且两者具有等效的原因——反向加速度对应的时空弯曲造成的。

哈勃红移情况,空间均匀膨胀,相对退后速度随距离增加,也即随时间增加,具有反向相对加速度。

引力红移情况,由强引力场到弱引力场,具有反向引力加速度。

在广义相对论下,两者具有等同的效应或成因——时空弯曲。

光沿时空弯曲切向运动,能量不变,但会因时空直线弯曲而被偏转;沿时空弯曲法向运动,能量会改变,但方向不变。

因为弯曲的时空与力场等效,所以前者等效于沿等势线运动,后者等效于在等势线间运动,于是前者位能不变,后者位能改变。而因能量守恒,位能改变,会改变运动体的其他部分能量,于是光子能量(电磁能)改变。

红移情况,是光沿弯曲时空外法线方向(由高曲率向低曲率的方向)运动,光子能量降低。等效于克服力场消耗自身能量。

光在均匀膨胀的空间运动,必然会产生哈勃红移。

光在引力场间运动,一般是偏转效应为主,而最终是红移还是蓝移看光源与受体处的引力场谁强谁弱。但发光天体的引力场都会大于地球的,所以地球观测的都附加引力红移。

光子能量降低,由光子能量公式E=hν(h是普朗克常数,ν是光子频率),得ν相应降低。而光速c=λν不变,ν降低,则波长λ变长,这就是红移。

而多普勒红移或蓝移,是指波源形成波过程时间间隔改变。

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发射光子是量子效应,对应粒子特性,所以光源与受体处的相对运动(距离改变的),会改变接收光子的时间间隔(距离改变,光速不变),即改变接收光强(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光子数)。

但不会改变光子能量(对应量子能级差),即不改变频率(因光速不变波长也不变,即不变色)。

所以天体发光机制导致没有多普勒红移或蓝移。

7.高深的光知识点,详细

(一)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c=3.00*108米/秒.

3.表现:

(1)小孔成像:

(2)影的产生(本影、伪本影、半影),如图6-1所示.

(3)同种介质中,两眼可确定光源位置.

光的传播规律是物体成像作图的基础,也是整个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

(二)光的反射现象

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应用:

(1)平面镜成像.

1)成像光路图,如图6-2所示;

2)成像特点:像和物与镜面对称,成等大、正立、虚像.

(为作图准确,可先根据对称性确定像的位置,再画反射光线)

注意

(i)平面镜不改变光束性质.

(ii)入射光线不变,当镜面转过α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α角.

(2)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及成像.

1)凸面镜成缩小、正立虚像;

2)凹面镜成像规律(不做要求).

特点 凸面镜使光束发散,四面镜使光束会聚.

(三)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即

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

2.折射率

i为真空(或空气)中光线的入射角,r为介质中光线的折射角,n为该介质的折射率.

(1)其物理意义为反射光线在两介质界面上发生偏折程度的物理量(n越大、折射线偏离原来方向越厉害).

(2)两种介质比较:n大,光密介质;n小,光疏介质.

(3)折射率(n)和光的频率(f)有关(在介质中f大则n大).

注意,光线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折射时,反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折射光线能量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3.全反射

(1)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发生全反射时,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4.应用

(1)平行玻璃板.

光线在两个界面上发生两次折射,出射光线发生了侧移,光束性质不变.

(2)棱镜.

作用:

1)色散,即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色散后,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

2)偏折:光线通过三棱镜后发生偏折.

(3)全反射棱镜:用临界角小于45°的介质制成直角三棱镜,可使光线发生全反射,可以控制光路.

(四)透镜成像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控制光路和成像的光学器件,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透镜光路可逆.

1.透镜成像作图

三条典型光线是透镜成像作图的基础:

(1)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5);

(2)凹透镜成像光路图(图6-6).

注意

1)入射、反射、折射光线用带箭头实线表示,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2)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箭头表示像的倒正.

(3)成像规律和特点如下:

(4)成像作图类型.

1)已知物、透镜,确定像;

2)已知像、透镜,确定物;

3)已知物、像,确定透镜.

(5)透镜的遮挡与拆合.

1)遮挡:凸透镜部分被遮挡,仍然成完整像,但像变暗;

2)拆开:凸透镜切成两部分,相当于两个透镜分别成像.

2.透镜成像公式.

(1)公式

(2)符号:

注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2)v≥2f,物距和像距之和随v增大而增大,即物越靠近焦点,物和像的距离越大.

(3)放大率:

l为物长,l’为像长.

8.物理光学的知识关于光的所有的公式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9.初二物理关于光的知识点,反射和折射的

[光的反射]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1878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3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4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 光速:3*100000千米/秒。 在水中传播速度是这速度的四分之三 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6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7 法线:经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线。8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9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0 光路是可逆的。11 漫反射:如果镜面是凹凸不平的,那么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 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如果镜面是光滑的,则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12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13 平面镜成像四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3 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的连 线与镜面垂直。14 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

最关键是光路图法。15 球面镜:利用球面的一部分进行反射的镜。

16 凹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凸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17 球面镜的作用: 凹镜对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另外放在焦点的光源发出 的光经凹镜反射后,能平行射出。

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 能够扩大视野。18 凹镜的焦点: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反射以后所会聚的点叫焦点。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5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6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 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8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10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 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 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11 照相机的原理: u>2f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2 幻灯机的原理: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3 放大镜的原理: 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 照相机的结构: 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15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 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 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16 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

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18 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17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18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