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欺凌包括哪些内容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
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
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①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③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⑤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
“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
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学校 1.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3.各学校、教育部门等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学生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对方的言语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为自己争取时间; 5.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或家长解决; 6.穿戴不要奢侈,尽量低调,不过于招摇; 7.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学生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
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
2.对于校园欺凌,采取什么措施
校园暴力该如何应对和防范?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
1、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2、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5、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不要沉迷于网络。
6、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7、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8、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9、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打击力度。
3.从法制角度看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一是加强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抄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二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知,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是完善体系。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四是及时处置。一道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4.校园暴力包括哪些内容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主要表现是欺负、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
·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5.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应该怎么做
近日,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政协活动学生社团8名学生递交了一份《关于完善现有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体系的提案》,这份提案将被提交至3月3日开幕的2017年全国政协大会。
针对我国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存在的现状,这份提案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入手:一是成立校园欺凌专门委员会。建议由教育、司法、公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门委员会,出台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专项法规,并将校园欺凌的专项治理常态化。
同时,各省市也应成立当地专门委员会,对辖区各学校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进行规划和监督。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全国统一热线电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制副校长”制度、在极少数欺凌严重的学校成立警务室等。
二是要完善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体系。比如加强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净化网络文化传播环境,规制校园欺凌事件视频的传播、在学生教材和教师培训中增加应对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教育,同时建立亲职教育制度等。
三是完善校园欺凌的事后处理和预防再犯体系。我国目前对校园暴力事件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建议全国人大法律专门委员会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起草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对校园暴力侵害事件进行规制。
同时,对未追究刑事责任的青少年建立社工服务制度,建立学校义务调查和报告制度。建议专门委员会要求学校必须在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后一定时间内调查处置。
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在知情后一定时间内积极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对企图对受害人施压,不积极调查、报案,消极配合调查的学校、法人或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6.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扩展资料:
校园霸凌事件的防治措施
1、家庭层面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
首先,夫妻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和熏陶孩子。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
其次,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帮助孩子抵制不良诱惑和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善于同孩子沟通交流,拒绝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增进亲子互动,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2、学校层面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道德与法律教育,形成相应的校纪校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与法律、校纪校规,如果学生触犯了法律法规、校纪班规,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告诉学生遇到“霸凌”时该如何应对。学生之间,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矛盾如果没有及时化解,极有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因此,学校在家校沟通方面,更应该占据主动的位置。通过家校互动,尤其是家长与班主任老师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有一个大致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校园霸凌”的出现。
3、社会层面
防范校园霸凌,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扬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过武力来解决,这样的外在因素给学生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在这种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在学生潜意识里,暴力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
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应该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还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还校园一方净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校园欺凌
7.如何面对校园暴力和欺凌
校园暴力该如何应对和防范?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
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
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 1、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2、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5、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6、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7、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8、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9、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