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语录 中体现温习旧知识重要性句子
主要是下面的这一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还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
2.怎么才能让6岁的小孩子正确看待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二楼的观点我部分同意。
因为没有过赞许经验的家长,开始发现赞美孩子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时间的赞美、或者无目的的赞美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所谓物极必反吧!
从问题上能看出家长是急于让孩子成才,有可能会拔苗助长的!
家长您那么希望孩子智力上飞速发展吗?您不关心他的情商培养吗?您可以考虑一下:现在孩子这么小,您可能让他在几年之内学习上比同龄人强一些,但是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却缺失了,比如待人接物之类的,孩子在应有的年龄受不到应有的全面的培养,势必还需要在以后将其他跟不上的补回来。
要不为什么当今那么多的大学生,初入社会一点实践的能力都没有呢?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只接受了所谓知识的培养,没人关注他们是否与同学、老师相处的好!
一个人的成功,其实是跟情商有很大关系。现在孩子那么小,就是努力不停的学习知识也不 见得他能真正掌握多少?不如多关心下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方面培养好了,也能比其他的孩子有优势。
3.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李老师:您好!我是一位初一孩子的母亲,我多次听过您的报告会,受益非浅.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李老师,我的孩子也很聪明,也能算得上一个好孩子,但是不论我们怎么说,怎么讲他总是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老觉得学习是给家长给老师学的,请李老师指教,帮一帮我们怎样去让孩子能扭转这点呢?谢谢!一位初一孩子的母亲这位家长:您好!可能你越是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他越是会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如果老师反复的讲学习的重要性,他就会越是认为学习就是给老师学的.因为,你们强调重要,就意味着对你们重要,尤其是说孩子他的学习,他就会越认为他的学习是家长或者老师的事情了.这和我们成人干工作一样,如果领导反复强调眼前工作的重要,但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以为那是领导在忽悠我们.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因为他自己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你说得再多、再好都没有用处,反而还会起反作用,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家长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呢?一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感到很荣耀,但这是虚的,孩子是感觉不到、体验不出来的,孩子只会感知他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道理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二是看到现在的社会现实中,学历高的人,可能会好找工作,生活好一些.我们的孩子可能看到的更多的是没有高学历的人,照样有工作,照样有很好的生活,甚至可能自己的家长就是例子,家长没有高学历,自己的家庭生活却就是很不错的,从这方面说,家长的话就没有力度了;三是家长从自己的工作中切实体会到,没有高学历,工作就是有压力.但这一点孩子是没有办法体会到的,甚至很多家长还是很忌讳在孩子面前说自己因为学历不高而不能胜任工作的,甚至还会“打肿脸充胖子”,平时自己就根本不学习.那么,孩子还是很实际的,他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现实来理解学习到底有没有用处.其实,学习是否重要,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家长可能也说不清楚,甚至有些老师也说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学生只能从我们家长或者老师的嘴里知道:学习,从近了讲,就是为了得到高分,为了排名次,为了升学;从远了讲,就是为了上大学,为了有个好工作,为了有个好生活;从大处讲,就是为了国家做贡献.实际上,这些与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尤其当孩子感到学习并不是那么容易争取的好名次、高分数,考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的时候,孩子就不会买这个帐.因为,他不想为了自己很难实现的目标和看不到的好处去努力;如果讲到将来上大学、找工作,他更不会着急.一是远着来,不用忙;二是没有上大学的照样有好工作好生活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他可以不相信这一层意义;如果讲到为国家、为家长争面子、做贡献,现在的孩子自私自利之心那么重,还会把这当回事吗?所以,我们家长对孩子讲什么都是无用的.还有一些情况下,不是孩子不知道学习重要,而是因为有一些别的思想观念和态度在影响和左右着孩子的学习行为.比如,你说“孩子很聪明”,他就会以为所有努力学习的同学都应该是笨蛋,是傻子,聪明人不需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我们有不少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不断地夸他聪明,尤其是当着亲戚朋友的面,不断地夸孩子聪明,可能孩子真的在某些方面的反应显得快一些,灵活一些,也可能我们家长是为了鼓励孩子的信心,但这些夸孩子的信息给孩子多了,孩子就会真的以为自己很聪明了,他就要通过不认真学习,来表现自己的确很聪明.所以不管你怎么说,孩子都不会去努力学习的,不然,他就不会显得很聪明了.其实,他们都只不过还是一个孩子,他们会有什么聪明的?所谓聪明,只不过比别人早知道一些,掌握得熟练一些罢了,对于需要学习的中学课程来说,谁都使不聪明的,关键要看你是否认真学习.再比如,你说孩子“也是个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不知道你是从哪个方面说孩子是好孩子的,但仅仅从“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能认认真真地、刻苦努力地学习”这一方面来说,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好孩子.你既认为孩子应该好好学习,而孩子却并没有努力学习,你就说孩子是个好孩子,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你这样的说法和观点,怎么会给孩子一个清晰的学习重要性的影响呢?“好孩子”在初中阶段,有一个很关键的标志,就是舍得出力,舍得吃苦,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应该做的,就会认认真真地去做,而且要把事情做好.学习就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孩子不管是否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只要他不能认认真真地去完成,这就是最起码的一个问题,怎么能说这也是一个好孩子呢?作为初中生,不一定学习成绩高就是好孩子,但必须是能够扎实认真做事情,尤其在青春年少,具有了一定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时候,看到书就应该如饥似渴的去学习,去阅读,根本不需要家长老师督促.尤其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应该能够自己自主学习了,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甚至家长不让学都会感到很委屈似的,而不会感到这是给家长或者老师学的.可以说,“给谁学的”,这可能就是初中学生优秀与低。
4.孔子语录中体现温习旧知识重要性句子
主要是下面的这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还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习,那就会精神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