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管引流管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T管引流管患者的护理要点如下: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向患者及家属说明T管引流的意 义,宣教妥善固定的方法,勿打折、受压及自行拔出,防止牵拉 致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有效引流:术后24h每30min挤 压引流管一次,以后每1〜2h挤压一次,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 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无加压冲洗;引流袋每日更 换,并检查有无破损,注意无菌操作;活动时引流袋的位置应低 于腹部切口的高度,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防止胆汁逆流造成逆 行性感染。 (3)观察与记录:胆汁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可直接反应 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因此术后应准确记录,并观察有无鲜血或碎 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大小便颜色及黄疸 消退情况。
(4)T形管周围皮肤的护理:每日用75%乙醇消毒T管周围 皮肤1次,并以剪开一缺口的无菌纱布围绕引流管,告知患者注 意保持局部无菌,不可擅自处理,以防感染。 如有胆汁渗漏,应 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应严格按医嘱应用抗 生素,控制感染。 (5)胆汁还纳:胆汁引流过多会丢失大量胆酸、胆盐,导致 消化能力下降,若患者营养状况差,可遵医嘱口服自体引流的胆 汁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6)拔管的护理: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体温 正常、黄疸减退、引流量逐渐减少至每日200〜300ml,术后 10〜14天,可考虑拔管。 ①拔管前观察: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lh,观察有无腹痛、饱胀、发热、黄疸的出现,1〜2日后全日夹管,观察患者反应。
拔管前行T管造影,若胆道通畅、无残留结石,开放引流,充分 排出造影剂,1〜2天后拔管。若造影发现仍有结石残留,需保 留T管6周以上,待纤维窦道形成坚固后,再拔出T管经窦道管 道镜取石。
②拔管后护理:患者卧床休息3〜4h,不宜立即运动,但 可进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大便色泽,有无发热、黄 疸,有无腹痛、腹胀等胆汁性腹膜炎的表现。
患者在拔管后残留 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经2〜3天换药治疗后,瘘道外口即 可自行闭合治愈。
2.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2.1外科引流的目的
外科引流的目的是针对积存于体腔内、关节内、器官或组织的液体(包括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汁、分泌液等)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通过观察引流情况还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
2.2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
手术后为了达到排除渗出物、观察有无出血、防止消化液积聚、减少吻合口张力等目的,常需放置各种引流管。一般有胃管、导尿管;置于体腔的有胸、腹腔引流管或引流条。
① 必须熟知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
② 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
③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④ 避免压迫或扭曲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⑤ 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口处必须按无菌技术换药,每天更换引流袋
⑥ 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
3 护理措施
3.1 积极治疗原发症,严格执行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
3.2 保持引流管通畅
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手术后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到准确、及时的反映病情,为能顺利抢救提供了可靠依据。
3.3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3.3.1 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过高所致的逆流污染。
3.3.2 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的洁净,以防感染。
3.3.3 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3.4 做好防止感染措施
3.4.1 保持好病房内空气、物品,床铺的消毒隔离工作
3.4.2 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3.4.3 随时观察置管部位有无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
3.4.4 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
3.4.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定时更换引流袋和引流管
3.5对患者家属进行讲解指导
及时给患者及病人家属讲解引流管装置的目的及引流液的色、量、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伤口愈合的照顾工作,同时使家属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饮食护理,饮食要定时,定量,清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全身营养,充分的休息,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生活护理,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树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
3.6及时拔管,根据医嘱和病情好转及时拔管,引流液逐渐减少或内容清澈无渗漏20-50CC/24H时,可遵医嘱由医师拔除引流管。
3.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包括哪些
(1)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水封瓶长玻 璃管需没入水中3〜4cm,引流瓶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水平60〜100 cm。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倒流而造成逆行感染。 (2) 病人取半坐卧位,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膨胀,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必要时引流管可接持续低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
(3) 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征象,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口的敷料,局部有渗血渗液,并做好记录。 (4) 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颜色变浅,24h引流液量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即可拔管。
拔管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异常,若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师。
4.T管引流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T管引流护理的注意事项有: (1)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出:引流管长度应合适,让患者翻身无阻。
对躁动不安者,应 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以免将导管拔出。 (2) 防止堵塞:避免引流管弯折、受压、扭曲或被血块堵塞,必要时协助医生用无菌生理 盐水低压冲洗。
(3) 防止逆行感染:平卧时引流袋位置低于腋中线,站立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但不宜过 低,以防止胆汁流失过多,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正确描写与记录,有异常及时处理。 (5) 引流管周围皮肤用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纱布保护,以防止皮炎。
(6) 饮食:作好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摄入的宣教,以免发生腹泻。 (7) 夹管方法:T管引流到9天左右,观察胆汁澄清、食欲增加、体温正常时可饭前、饭 后各夹管1小时,观察有无夏科三联症出现,夹管后无不适主诉可全天夹管。
(8) —般T管引流至少需14天,可行T管造影,观察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9)造影后回病房,开放T管引流1〜2天,将造影剂引出,防止过敏反应。
(10) 拔管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拔管后观察有无胆汁外漏,若有反应要及时 处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