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公因数的有趣知识

1.有趣数学知识

数学黑洞行不?数学中的123就跟英语中的ABC一样平凡和简单.然而,按以下运算顺序,就可以观察到这个最简单的 黑洞值: 设定一个任意数字串,数出这个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及这个数中所包含的所有位数的总数, 例如:1234567890, 偶:数出该数数字中的偶数个数,在本例中为2,4,6,8,0,总共有 5 个. 奇:数出该数数字中的奇数个数,在本例中为1,3,5,7,9,总共有 5 个. 总:数出该数数字的总个数,本例中为 10 个. 新数:将答案按 “偶-奇-总” 的位序,排出得到新数为:5510. 重复:将新数5510按以上算法重复运算,可得到新数:134. 重复:将新数134按以上算法重复运算,可得到新数:123. 结论:对数1234567890,按上述算法,最后必得出123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写出程序,测试出对任意一个数经有限次重复后都会是123.换言之,任何数的最终结果都无法逃逸123黑洞.取任意一个4位数(4个数字均为同一个数的除外),将该数的4个数字重新组合,形成可能的最大数和可能的最小数,再将两者之间的差求出来;对此差值重复同样过程,最后你总是至达卡普雷卡尔黑洞6174,至达这个黑洞最多需要7个步骤. 例如: 大数:取这4个数字能构成的最大数,本例为:4321; 小数:取这4个数字能构成的最小数,本例为:1234; 差:求出大数与小数之差,本例为:4321-1234=3087; 重复:对新数3087按以上算法求得新数为:8730-0378=8352; 重复:对新数8352按以上算法求得新数为:8532-2358=6174; 结论:对任何只要不是4位数字全相同的4位数,按上述算法,不超过7次计算,最终结果都无法逃出6174黑洞;除了0和1自然数中各位数字的立方之和与其本身相等的只有153、370、371和407(此四个数称为“水仙花数”).例如为使153成为黑洞,我们开始时取任意一个可被3整除的正整数.分别将其各位数字的立方求出,将这些立方相加组成一个新数然后重复这个程序. 除了“水仙花数”外,同理还有四位的“玫瑰花数”(有:1634、8208、9474)、五位的“五角星数”(有54748、92727、93084),当数字个数大于五位时,这类数字就叫做“自幂数”.。

2.有趣的数学知识是什么

例如:关于完全平方数有以下几个特点

完全平方数是这样一种数:它可以写成一个正整数的平方。例如,36是6*6,49是7*7。

从1开始的n个奇数的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即1+3+5+7+…+(2n-1)=n^2;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都是0、1、4、5、6中的一个;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3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3整除;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末能被4整除,要末减去1能被4整除。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末能被5整除,要末加上1或减去1能被5整除……

3.小学数学公因数和公倍数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几种方法。

上课时我们教的是列举法。比如

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分别从小到大找出6,8的倍数,然后找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约数 也是分别写出6,8的所有因数(约数),找出公约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大公约数。

2个数的短除法,就是同时除去两个数的公因数(公约数),直到公因数为止(1除外)。把同时除的公因数和除剩下的数乘起来,就是最小公倍数。同时除的公因数乘起来就是最大公约数。

如果是3个数的短除法,也要先除共同的因数,如果三个数的没有共同的除了,再除其中两个数的共同因数(没共同因数的另外一个数直接带下来),一直除到两两都没有公因数为止。那最小公倍数就是除的公因数乘除剩下的数(包括后面没公因数的另外一个数)。最大公约数是三个数能共同除的数乘起来。

4,5,6个数短除法仿照3个数的。

语言描述很空洞,你可以搜索一下短除法的式子边看文字,边操作。

4.求几个有趣的数学知识

关于完全平方数有以下几个特点

完全平方数是这样一种数:它可以写成一个正整数的平方。例如,36是6*6,49是7*7。

从1开始的n个奇数的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即1+3+5+7+…+(2n-1)=n^2;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的末位数都是0、1、4、5、6中的一个;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么能被3整除,要么减去1能被3整除;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末能被4整除,要末减去1能被4整除。

每一个完全平方数要末能被5整除,要末加上1或减去1能被5整除……

5.【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最大公因数怎么求

先把题目中的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因数写出来(要全部的哦,没有全部的话,求不出来的),再把里面相同的数找出来,找最大的就可以了.举例:请问: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回答:24的因数:1、24、2、12、3、8、4、636的因数:1、36、2、18、3、12、4、9、6公因数:1、2、3、4、6、12最大公因数:12答: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还有一种方法是短除法,这个我直接举例.举例:请问: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回答:24=2*2*2*336=2*2*3*3公因数:2、2、3.2*2*3=12答: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6.关于公倍数,公因数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应用题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读懂题目的实质。在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作一些深入的研究,加强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1)小明的书房长2.7米,宽2.25米,他准备在地上贴上一层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地砖?思路:用若干块正方形地砖正好可以沿书房的长铺一排,所以,所用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就是小明家书房长的因数,也就是说,地砖的边长必须是书房长与宽的公因数。题中问所铺的地砖应尽可能大,即用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作为边长来铺,所需块数最少:(270÷45)*(225÷45)=30(块)

(2)有一种地砖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现在打算用这种地砖铺一块正方形地,最小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长方形地砖所铺大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地砖长的倍数,也是地砖宽的倍数,25和20的公倍数有100、200、300、……所以只要边长是上述厘米数的正方形都可以用这种地砖铺成。题目要求所铺正方形边长最小,边长必须是地砖长25厘米和宽是20厘米的最小公倍数100厘米,(100÷25)*(100÷20)=20(块),所以,至少需要用20块这样的地砖。

比较:上面两题都是用地砖铺地,不同之处在于,问题(1)是在固定的面积上铺正方形砖,这实际上是把大长方形分成小正方形,侧重一个“分”字。所用地砖的边长越大,需要的块数越少,所用地砖边长最大是这块长方形地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问题(2)则是用若干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侧重一个“拼”字,所拼的正方形边长是地砖长与宽的公倍数,其中面积最小的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用地砖长与宽的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应用题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读懂题目的实质。在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作一些深入的研究,加强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1)小明的书房长2.7米,宽2.25米,他准备在地上贴上一层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地砖?思路:用若干块正方形地砖正好可以沿书房的长铺一排,所以,所用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就是小明家书房长的因数,也就是说,地砖的边长必须是书房长与宽的公因数。题中问所铺的地砖应尽可能大,即用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作为边长来铺,所需块数最少:(270÷45)*(225÷45)=30(块)

(2)有一种地砖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现在打算用这种地砖铺一块正方形地,最小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长方形地砖所铺大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地砖长的倍数,也是地砖宽的倍数,25和20的公倍数有100、200、300、……所以只要边长是上述厘米数的正方形都可以用这种地砖铺成。题目要求所铺正方形边长最小,边长必须是地砖长25厘米和宽是20厘米的最小公倍数100厘米,(100÷25)*(100÷20)=20(块),所以,至少需要用20块这样的地砖。

比较:上面两题都是用地砖铺地,不同之处在于,问题(1)是在固定的面积上铺正方形砖,这实际上是把大长方形分成小正方形,侧重一个“分”字。所用地砖的边长越大,需要的块数越少,所用地砖边长最大是这块长方形地长与宽的最大公因数。问题(2)则是用若干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侧重一个“拼”字,所拼的正方形边长是地砖长与宽的公倍数,其中面积最小的是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用地砖长与宽的最小公倍数。

7.有趣的数学知识 规律

你好楼主!

给你推荐两个有趣的数学知识规律:

1、自然数中,从1开始,依次序把奇数相加,其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例如1+3=4=2的平方,1+3+5=9=3的平方,1+3+5+7=16=4的平方,……

注:这个规律,是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我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教师进修校读书时,偶然发现的。

2、在各位数够减的前提下,任何一个顺着的三位数的顺子数字,减去24,都等于一个倒着的三位数的顺子数字。例如:234-24=210,345-24=321,……789-24=765。

同理,任何一个顺着的四位数的顺子数字,减去246,都等于一个倒着的四位数的顺子数字。例如:4567-246=4321,5678-246=5432,6789-246=6543。

同理,任何一个顺着的五位数的顺子数字,减去2468,都等于一个倒着的五位数的顺子数字。45678-2468=43210,56789-2468=54321。

感谢文/巴山君子兰提供。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