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物理上学期有那些知识点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八章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
2.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有哪些
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符号是g、毫克,符号是mg、吨,符号是t。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g=103g1mg=10-3g1t=103kg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是6*10-3kg天平使用时要注意: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如果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会导致砝码被手上的汗液腐蚀而导致砝码不准。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使用天平前要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使用天平前要把天平调平。(图)加砝码时要向右盘中加,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当在盘中加减最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取下最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用天平时如果把物码放反并使用了游码,那么物体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示的质量。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计算公式:ρ=m/v密度的法定单位是千克/米3,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
这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1*103千克/米3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它的意义是每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测量物体的密度时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相平。大部分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其密度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在0~4℃时热缩冷胀。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s-1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做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这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长度的法定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是km、分米,符号是dm、厘米,符号是cm。这几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1m=10dm,1cm=0.01m。
单位换算:1mm=10-3m,1μm=10-6m,1m=109nm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这把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位置、零刻线是否磨损。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尺放正,使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测量一个定值时要读三次(以上)。
时间的法定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符号是h、分钟,符号是min。
这几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斜面小车实验中,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小车下滑高度不变是为了控制变量,使小车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不变。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若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则该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则该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
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在本质上都属于弹力。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物体因形变而导致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也称范性形变。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挂钩。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观察其量程,认清分度值,较零指针。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弹簧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牛顿。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是:G=m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
3.初三物理上学期有那些知识点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八章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 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
4.【高一第一期化学物质量浓度知识点提要】
猜你应该是没弄懂物质的量,c=1000dw%/M (W是质量分数) C=n/V c1V1=c2V2c=(m/M)/V⑴物质的量浓度公式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⑵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⑶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 c(b)(Cl2)=0.1mol/L c(NaCl)=0.2mol/L c(Fe2+)⑷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来表示例如:配制1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的相对分子量为23+35.5=58.5,故称取58.5g氯化钠,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即可获得1mol/L的氯化钠溶液含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 / L 或 mol*L^-1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CB常用的单位为mol/L和mol/dm^3.『 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 间 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cB=nB/V(pw/m)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由CB=nB/V可得CB=(m/M)/V=m/MV注意:其中 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二者都表示溶液的组成,可以通过一定关系进行相互换算.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n=m/M=V·ρ·w·1000 /MC=n/vC= (V·ρ·w/M)/V= V·ρ·w/MV[式中:ρ—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或g/cm3W—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1000—指1000mL溶液以下公式所用与此相同.推断过程:假设取 1L溶液,则:C=ρ·w·1000/M若题目中出现了溶解度S,则可用代入上两个公式,得:C={1000·ρ·(S/100+S)}/M[式中S—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以g为单位;100—指100g水]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不变得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4、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相近时,可以近似看成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时 C1V1+C2V2=C3 (V1+V2).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时 C1V1+C2V2=C3 V3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高中)m浓W浓=m稀W稀(初中)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C=ρ·ω·1000/M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ω: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
5.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点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
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A是N的下标写在N右下方]以0.012kgC-12(请注意,此处C-12中C-12 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21367*10^23mol^-1.1mol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质的微粒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近似值为NA=6.0221367*10^23。 注意1mol任何微粒的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应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理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时要满足:物质在所给温度,压强下为气体几个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在标准状况下,即在0℃101千帕的条件下) 物质的量浓度——CB(B在C的右下角)——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B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常用单位:mol/L或mol/m3 。
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mol)x气体摩尔体积(Vm)编辑本段浓度,与溶液密度的关系 W=(C*1L*M)/(1000ml*ρ)*100% 拓展:C=(1000·a%·ρ)/M w(溶质质量分数) =m溶质/m溶液 =(n*M)/(v*ρ) =(M*C)/ρ 1000*ρ(密度)*w(溶质质量分数) c= —————————————————— M (”———”表示“/”)编辑本段相关公式 n=cv n=N/NA n=m/M n=V/Vm 混合物利用平均摩尔质量求物质的量之比: (M1 M2表示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M平均 指混合物质的平均摩尔质量)。
6.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点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7个基本的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发光强度、温度、物质的量),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A是N的下标写在N右下方]以0.012kgC-12(请注意,此处C-12中C-12 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21367*10^23mol^-1.1mol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该物质的微粒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近似值为NA=6.0221367*10^23。 注意1mol任何微粒的粒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应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理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时要满足:物质在所给温度,压强下为气体
几个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在标准状况下,即在0℃101千帕的条件下) 物质的量浓度——CB(B在C的右下角)——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B表示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常用单位:mol/L或mol/m3 。 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mol)x气体摩尔体积(Vm)
编辑本段浓度,与溶液密度的关系
W=(C*1L*M)/(1000ml*ρ)*100% 拓展:C=(1000·a%·ρ)/M w(溶质质量分数) =m溶质/m溶液 =(n*M)/(v*ρ) =(M*C)/ρ 1000*ρ(密度)*w(溶质质量分数) c= —————————————————— M (”———”表示“/”)
编辑本段相关公式
n=cv n=N/NA n=m/M n=V/Vm 混合物利用平均摩尔质量求物质的量之比: (M1 M2表示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M平均 指混合物质的平均摩尔质量)
7.求物理八年级,密度与质量的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2. 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3kg=10^6g=10^9mg=- 3.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物理天平)。(实验室) 4. 质量的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二、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r表示 2. 表达式:ρ=m/V r 基本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3. 单位换算:1g/cm^3=1*10^3 kg/m^3 4. 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密度的大小随温度、压强、状态变化而变化。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越大,其质量越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 二、应用 1. 测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2. 测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3.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1)求质量;(2)求体积;(3)求密度。
假设物体是实心的,然后求出质量、体积、密度与已知质量、体积、密度进行比较。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1)直接测量液体体积;(2)间接测量固体体积。
1. 看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筒用“mL”标度,量筒无零刻度线; 2. 读数时应该平视,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 读数时仰视造成结果偏小,俯视造成结果偏大。 4. 单位换算:1L=1000ml=1dm^3=1000cm^3 =1*10^-3m^3;1ml=1 cm^3;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用剩余法测量液体质量) (1)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中倒入一部分,再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3. )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 密度表达式:ρ=(m1-m2)/v 3、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用排液法测量固体体积) ( 1) 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 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3.) 将固体放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2;(4.+ 密度表达式:ρ=m2/(v2-v1) 4.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采取: (1)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2)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 一般地,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固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热胀冷缩). ( 2.) 水的反常膨胀:水的温度在4℃以上,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睡得温度在4℃以下,遵从热缩冷胀的规律。
2、密度与物质鉴别 (1) 物质鉴别:测出某种物质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各种物质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材质。 ▲仅通过密度鉴别物质不一定准确,还应根据物质的其他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硬度、电学性质等进一步鉴别。
(2) 检验物质的纯度:比如鉴定牛奶是否掺水,酒的品质等; ( 3) 根据密度和要求选定材料: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风扇的底座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