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

1.乡村旅游的三要素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一、乡村旅游的定义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

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定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乡村旅游一般具有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体验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合于群体团队活动,一般以家庭单元、企业团体为主,兼以零星散客。

组织乡村旅游,对家庭而言,有益于亲情培养,心灵沟通,充分享受家的温暖和关怀;对企业团体来讲,有利于放松心情,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加深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山清水秀,碧空万里的自然风光使游人留恋忘返,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是人们返朴归真的最佳选择。②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

集知识、考察、学习、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例如:宁波奉化滕头村。

③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56个,就有56种风情,富饶的国土形成灿烂的风俗,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民间文化,引人入胜。

④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观赏花卉、采摘果实为主题的“动手果园”,以特产参观、品尝、购买为主的工艺特产一条街等,都对广大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注意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与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间”相比,富有乡野情趣的“绿色之旅”更能使游客放松身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三大要点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

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1991 年美国国家(州) 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 个州中的30 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 %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

1993 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 人,估计84 %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1、天时①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

2.乡村自然要素包括哪些

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等要素,开展的一切游憩、休闲、参与、娱乐、体验、科普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憩时间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青睐。一、乡村旅游的定义要把握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应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①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与都市相对的一个空间概念,它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所住的地方。

②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的资源。它包括乡野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③乡村旅游有别于农业旅游,前者是按旅游的地域空间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按旅游对象来分的一种旅游形式④要区分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民俗旅游指的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两者含有公共部分——乡村民俗旅游的关系。⑤乡村旅游不仅能观光游览,亦可度假休闲,游客还能亲自参与体验农家生活与生产以及购买时新农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

⑥乡村旅游的特色是乡土性,其目标是生存环境与乡村有较大差异的城市居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定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二、现代乡村旅游的基本类型乡村旅游一般具有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体验等功能,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强,适合于群体团队活动,一般以家庭单元、企业团体为主,兼以零星散客。

组织乡村旅游,对家庭而言,有益于亲情培养,心灵沟通,充分享受家的温暖和关怀;对企业团体来讲,有利于放松心情,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加深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乡村旅游由于受到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山清水秀,碧空万里的自然风光使游人留恋忘返,幽雅清静、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是人们返朴归真的最佳选择。②以拓宽视野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教育型乡村旅游。

集知识、考察、学习、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例如:宁波奉化滕头村。

③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民族56个,就有56种风情,富饶的国土形成灿烂的风俗,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多彩的民间文化,引人入胜。

④以观花采果和品尝美食为主题的参与型乡村旅游。以观赏花卉、采摘果实为主题的“动手果园”,以特产参观、品尝、购买为主的工艺特产一条街等,都对广大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⑤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注意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与都市生活的“灰色空间”相比,富有乡野情趣的“绿色之旅”更能使游客放松身心,消除疲劳,陶冶情操。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三大要点全球乡村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地区和社区发展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

旅游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可以估算的,但机制和过程尚不完全明确。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过高估计,会导致发展停滞、后退,甚至导致地方旅游业获得利润能力的损失。

过高估计必然会过高估计对旅游设施的需求。1991 年美国国家(州) 旅游局的调查表明,60 %的州正致力于乡村旅游的发展,50 个州中的30 个州具有目标具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70 %以上的美国居民在乡村娱乐。

1993 年英国每天接待的乡村旅游者为90000 人,估计84 %的人口每年进行一次乡村旅游。反观我们中国国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三大要点。1、天时①给予政策扶持。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乡村旅游的正常稳态发展。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乃至当地政府都要从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出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质性扶持政策。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乡村旅。

3.求关于乡村旅游的一些资料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

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

乡村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进程中,乡村旅游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为解决日渐凸显的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 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并增加了“环境”与“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具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政府每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到2007年预计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英国环保人士巴彻勒说:旅游业是英国最大的产业,截至目前,到英国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亿。

2.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法国、日本等一些旅游发达国家,在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时,非常重视在原有的一些遗址上进行复原和整修,尽可能保持其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点或博物馆,使之成为乡土式的综合博物馆。

乡村旅游与其是在乡村空间里旅行,还不如说是在乡村概念中旅行。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或许并不是换一种“地方”,而是换一种体认“价值”。

在芬兰,农场旅游广受欢迎。人们在农场可以欣赏原生态的乡村景色,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农场主用自己饲养的家禽、种植的农作物等生态食品款待客人。在芬兰,类似的乡村旅游场所有几百处,均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3.乡村旅游朝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普及化,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点和较固定的旅游项目,自主开辟新的旅游点,提出新的旅游要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内容有不断泛化的趋势。

与乡村旅游选择多样性相仿,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愿意选择更加自助的方式开展乡村旅游。自助的方式包括交通出行的自助化,自驾车、单车或徒步出行,更加愿意选择利用乡村环境和资源开展自娱自乐活动。

4.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 乡村旅游在起步阶段,一般以近郊旅游为主,客源为附近城市居民,区域很狭窄。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主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日益注重品牌建设,加大了宣传促销的力度。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构成趋向多元,一些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中远程的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的国际化也随之加快。 关于“乡村旅游”的探讨 在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的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由于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通达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和美国、加拿大落基山区成为世界上早期的乡村旅游地区。

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2O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也到了蓬勃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尤其是近5O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农业劳动力需求下降,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长,这迫使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农产品产量。许多乡村地区人口外移,乡村人口不断下降,导致了乡村服务业的萧条和乡村社区的衰落。

随着年轻人口的移出,乡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乡村地区的发展议题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视。

而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变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5O年代以后旅游业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得到了蓬勃发展,引起学者们的极 大兴趣。

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虽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我国加入WfO,农业和农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

4.乡村旅游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有哪些

1、理论入手。比如吴必虎教授的环城游憩带ReBAM,三力理论等等,这些对乡村旅游规划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2、当地考察资料。我认为这个是绝对重点,规划不能过于务虚,自己亲身体验和记录的更真实也更贴近需求。

3、笼统的各种能找到的关于该乡村的资料。

4、从政府处获得的权威资料。如统计数据、相关规划文本等等。

5、同类型的乡村案例。如安吉美丽乡村、高淳“国际慢城”等等,取长补短。

暂时想到这些,与你分享吧。

5.乡村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服务中的“三四五六十一”:(1)“三”即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2)“三”即三不计较:不计较客人不美的语言、不计较客人急躁的态度、不计较个别客人无理的要求。(3)“四”即四勤:嘴勤、眼勤、腿勤、手勤。

(4)“四”即四不讲:不讲粗话、不讲脏话、不讲讽刺话、不讲与服务无关的话。(5)“四”即四种服务忌语:蔑视语、否定语、顶撞语、烦躁语。

(6)“五”即五声:客来有欢迎声、客问有答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得到帮助有致谢声、客人走时有欢送声。(7)“六”即六种礼貌用语:问候用语、征求意见用语、致歉用语、致谢用语、尊称用语、道别用语。

(8)“十一”即文明礼貌用语十一字: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乡村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都会影响游客对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要重视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