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简单的机械知识点

1.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

2.关于物理中简单机械一节的知识点整理

/source/czwl/index-9.asp 以上网址太多太复杂,复习可能看不完 一) 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常用符号“O”表示。 ②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常用符号“F1”表示。

③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常用符号“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常用符号“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常用符号“L2”表示。 3. 杠杆的平衡: ①定义:杠杆处于静止不转或缓慢地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1/ F2=L2 /L1。 4. 杠杆的应用: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二) 滑轮和滑轮组: 1. 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圆轮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根据使用的方法不同,滑轮又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三种类型。 2.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3.动滑轮:使用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4.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1)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当绳子的股数是奇数时,其固定端在下端;当绳子的股数是偶数时,其固定端在上端。(即:上偶下奇) (2)滑轮组的省力规律: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这个规律的适用条件是,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3)公式:F=(1/n)G (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F=(1/n)(G+G动)。(考虑动滑轮重,但不计绳重和摩擦) (4)使用滑轮组时,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是:s=nh。

3.初三物理上学期简单的机械的重点,难点

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总之,学时数学,不要怕难,不要怕累,不要怕问!

你能在这里问这个问题,说明你非常想把数学学好!相信你会成功的,加油吧!!!

总结最重要,包括课堂老师的总结,下课后自我预习复习的总结,错题的总结,最好找一个本,记录体会,平常多翻翻,

对于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注意公式的运用范围。

不要吧物理等同于数学,特别计算题要养成书写格式的良好习惯。

对于大多数题来说,做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我们一眼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甚至热学的沸腾蒸发都会用到图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难一些,不过不要有压力

我认为初高中物理关键在入门,触类会旁通

多多联系实际,多做练习,物理很有意思

化学:化学的基础无非是元素和化学反应,而初高中阶段的主要化学反应无非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我认为你应该先好好把握好化学反应的原理,知道化学反应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步骤如下:

1、深刻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3、熟记背诵常用的化学反应方程以及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

4、认真阅读课文,增强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5、增强课外练习,推荐选取一些难度较低的习题,增强自己的信心。

语文其实是不难的,只是理论性较强,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不要害怕语文,更不要太紧张.只要把分数看开点就可以了,否则太过于紧张的心情,是无法进行复习的.一紧张,就害怕,语文并不难的,所以不要紧张。提高成绩。学习方面的问题。有学习环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你只要从现在把学习转变了,学牢了,当然就简单了,成绩就会提高。

每天多读课文,而且多借鉴别人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且多练习写作功底,多读优秀的文章。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也不同,所以要采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要把学习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就可以取得进步。学习的方法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基础开始——熟悉技能——应用。一定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了解学科的特点,多思考,多挖掘多做题,学习永远都没有捷径,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

提供下面的方法:要做好四轮学习:

1.全面复习的基础知识(看课本)。

2.用考试来检验自己第一轮的复习情况。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查缺补漏的复习

3.分版块复习。做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4.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自己的应用能力

学好英语需要坚持,多注意平日的积累,遇到一个或老师讲一个单词或词组,就做到当时就记住,不要想着什么课下复习啊,什么有空再看啊,凭我的经验看,越是这么想,累积的要看的就越多,放一起一看一大堆就不爱看了。争取当时就记住。

然后,课下勤看是很必要的,只是当时别这样想。

适当做一些题,如果是初一初二的最好做一些和老师上课讲的同步的题,这样在做题中所学的词组单词语法会记得更牢。如果是初三的做题要做一些贴近中考的,在学校刚开始复习时不要做综合的卷纸,要做专项分类的,免得知识上会出现漏洞。快中考了再做综合的,找考试感觉。

每天给出一些时间来大声读英语来练语感。

注意,英文字也很重要,有空写些字帖练一练,在作文中有优势啊!!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一点小小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些帮助,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希望你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油吧

4.初中物理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初2简单机械公式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 = Fv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牛 约600 约0.5 约75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练习:☆右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 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知识。

6.初2简单机械公式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 = Fv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五、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1) 动能E/J牛 约600 约0.5 约75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练习:☆右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 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知识结。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