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秦朝的知识点

1.秦汉历史的详细归纳

我是高三毕业生,不知道在你这个范畴不?要是你是大学更专业的我也没办法了。你先看下吧。

考秦汉历史,选择题注意秦汉著名的战役。以及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

首先复习秦朝,注意时间

秦国和秦朝的不同

秦大一统的过程,意义。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和中央集权

秦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一般大题就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去答,无论哪个朝代都不容易露点)

秦朝衰落的原因以及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始皇好坏客观评价

汉代 要复习的相对较多。大体走向很简单,初期的奋斗,中期繁荣,而后转败

重要的历史事件,汉高祖分封异姓王,汉景帝七王之乱,汉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东汉刘秀光武中兴

政治方面注意中央与地方的机构设施管理,税收制度,编户齐民。以及对外往来

同时要注意与匈奴的关系从西汉初一直到东汉发生的变化特点

经济方面注意统治者的相关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

还有不得不提的张骞通西域

之后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外引进的多产粮食物种

文化方面,特点是统一多样。从国内外以及各民族间扩展性记忆,由此及彼会轻松一点

汉武帝的部分看一下。核心思想尊儒尚法。

之后,统一比较秦汉之间,汉初到中期繁荣,统治者处理好与人民之间关系同秦保证而亡的关系。

弄清组成的部分,最后理顺事情发生的顺序。

祝你考试成功,历史趣味性很大,掌握好学习方法就能得高分。

2.关于秦朝的各种知识

1内史直管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2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3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庆城县西北4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5巴郡江州今重庆市6汉中郡南郑今陕西南郑东7南郡江陵今湖北江陵8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9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10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湘县今湖南长沙市11陈郡(西汉误作楚郡)陈县今河南淮阳12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13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相县今安徽淮北市14薛郡鲁县今山东曲阜15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16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17邯郸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18钜鹿郡钜鹿今河北平乡19太原郡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0上党郡长子今山西长子县21雁门郡善无今山西朔州右玉县22代郡代县今河北尉县西南23云中郡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24河东郡安邑今山西夏县北25东郡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26砀郡砀县今安徽砀山县南27上郡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28三川郡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9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30临菑郡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31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32渔阳郡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33上谷郡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34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35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36辽西郡阳乐今辽宁锦州市西37辽东郡襄平今辽宁辽阳市38九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39南海郡番禺今广东广州40桂林郡桂林今广西贵港境内41闽中郡冶县今福建福州42象郡临尘今广西崇左县境内43胶东郡即墨2▪ 商鞅变法▪ 大国兴起▪ 攻灭六国▪ 北征匈奴▪ 降服百越▪ 严刑峻法▪ 走向灭亡。

3.求关于秦朝历史的一些知识

贴吧里找到,楼主可以搜索:秦朝皇宫礼仪 试试。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4.历史秦统一中国知识点

历史秦2113统一中国知识点 知识5261点1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秦4102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完成1653统一的主要原因)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5.本人现急征有关秦朝的知识

秦朝 (前248-前206)前二四六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前二三八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前二三零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前二二九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二二八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迁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前二二五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前二二三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刍被俘,楚亡。早在前二二七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杀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二二六年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到到辽东,至前二二二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前二二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至此,秦终于全部并吞了六国,完成了一统全国之大业。

建立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中国历史上诸侯割据纷争达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代终告结束。

为了加强全国之大一统,使秦帝国长治久安、万世不移,嬴政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始皇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系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于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故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之特点。

在始皇当政的十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业已显露无遗。秦帝系表 始皇帝嬴(221 B.C. — 210 B.C) -> 二世胡亥(210 B.C — 207 B.C) -> 秦王子婴(206 B.C)。

6.关于秦始皇的知识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

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

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

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

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

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

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

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

燕。

7.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秦朝至明清常用历史常识有哪些

春秋、战国、秦、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按照历史的时间先后排列。

春秋

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从这以后,天下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而战国七雄则为七个君王(一说是七个国家):韩昭侯、赵武灵王、魏惠王、齐威王、楚悼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15年国祚。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9年-23年)与西汉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

8.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秦始皇赢政年表: 公元前221庚辰 二十六年 -220 辛巳 二十七年 -219 壬午 二十八年 -218 癸未 二十九年 -217 甲申 三十年 -216 乙酉 三十一年 -215 丙戌 三十二年 -214 丁亥 三十三年 -213 戊子 三十四年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赵国大将的女儿,送给异人之前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未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九月产子,生下了政,为异人与赵姬之子。

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对于秦始皇来说,最熟悉的女性最莫过于母亲了。

在秦始皇5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姬妾,所以“两个父亲”的传言一直伴随嬴政的成长,再加上赵国人的唾弃、鄙视都让年幼的秦始皇对母亲———这个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爱与恨的复杂感受。

秦始皇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出生在赵国一直到13岁,这个阶段正好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无法发展出对远在秦国父亲形象的认同,也无法发展出对母亲形象的认同,更无法发展出对仲父———吕不韦这个也许是亲生父亲形象的认同。

这些复杂的状况造成了秦始皇复杂的心理感受。他必须依靠唯一的女性———母亲才能生存下来,他却又鄙视和讨厌自己母亲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造成了他幼年心灵巨大的创伤。

所有的这些创伤带来的不良情绪都会投射到母亲———这个唯一的女性身上。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

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赵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进宫了。秦始皇日渐长大,于是他们就骗秦始皇,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

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离秦始皇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秦始皇。

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

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

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统一中国】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秦夺九鼎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

夏、商、周是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 周赧王59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

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

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昭王大怒。

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

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总方针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灭韩国 秦王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赵国。因为,赵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强,是秦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

但是,赵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赵国均被赵国击退。

在用主力进攻赵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公元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

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