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第三版 考研复习资料
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
回答如下:
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为三支:
1)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
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3)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师,所有专业)
2)、大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乡规划、旅游方向)
3)、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4)、测绘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减灾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7)、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8)、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之气候变化研究方向等)
9)、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
10)、相关公司(例如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11)、相关研究所(例如地理研究所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2)、相关出版社(例如星球出版社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3)、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兴趣爱好决定一切,我想没有人愿意干一辈子自己本不愿意干的事情。
4、你要找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第三版 考研复习资料?建议直接到所报考目标学校去,找欲毕业的本科生或者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索取或购买,再不就直接参加辅导班,非常有效。说明——就算考的都是同一本书,但也不是每个
学校考的侧重点都一样,参加辅导班为上上策,索取或购买为上策,其他为下策。楼主自鉴。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参考资料:hk原创
2.自然地理重要知识点
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3.我想问一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自然地理学》第三、四版的内容都是什
4本书在简要介绍地球和地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和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些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确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理念。
本次修订仍保持了一、二、三版的基本框架,但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更新,反映学科新面貌。本书特点是以综合视角观察和认识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书除适合高校地球科学各专业作为基础课程教材使用外,还可供环境、生态等有关科研、教学人员阅读。 图书目录: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思考题 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三、岁差、章动和极移 第四节 地理坐标 一、纬线与纬度。
[显示全部] 编辑本段文章节选: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韵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战国时代晋国人尸佼(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0年)曾定义“上下四方日宇,古往今来日宙”。
汉代张衡(公元78——139年)则以“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表述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的特点。 但是,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应是人类已知的宇宙,即恩格斯所说。
4.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一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东加西减
月亮: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H位置。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5.自然地理有哪些必考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等值线,包括等温线、等降水线、等压线、等高线、等水位线、等水温线、等盐度线、雪线、等潜水线。这些都是高考中必考的,会结合不同区域地理在答题中出现;或者结合自然地理在选择中出现
结合当年热点:2011年高考也许会涉及航天(结合简单物理常识、世界著名航天基地区域问题、中国航天基地选址及原因分析问题;考到磁场(范艾伦辐射带、极光、两级知识点);洋流(全球气候变暖与冰期到来的矛盾分析、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千年寒冬”的影响及北冰洋冰川加速融化对暖流的影响);尔尔尼诺现象(又叫南方涛动,起发生对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影响及其原因分析);地质构造(随着近年的地震频发,火山活跃,特别是年前的欧洲冰岛火山堆欧洲航空的影响、会考到行星构造地质学、世界火山地震带)
中国地理部分:城市选址问题包括产业、生态、文化综合布局及原因分析问题;主要山脉及其走向对当地气候、植被、农林业发展的影响;长江水文特征、“三峡”相关知识点,主要大河的自然特征;至于国内知识个人希望同学多去关注城乡规划知识点,可能会考到选址问题。
其他的,可以再交流
加油啊 你行的 。
叙阳
6.人教版地理初二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提纲形的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
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
7.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本记忆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1.1 人类认识的宇宙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2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并准备移民的是火星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 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4) 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5)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5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 开发宇宙(1) 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2) 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3) 矿产资源(月岩中有 )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度的)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4) 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2 地球的公转(1)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4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5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最北——北回归线——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最南——南回归线——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在赤道上——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公转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5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 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2 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3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 从立体几何学来说——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1 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2 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东西十二区、东八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个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区只有一个,就是在当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8.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弟弟~~~动动手自己找吧,那样记得会很清楚!
我马上都大学毕业了,初中的课本讲的哪些知识点都忘了,高中的还能告诉你!
岛屿记住:格陵兰岛 库页岛 苏门答腊岛 南岛北岛 日本群岛 大不列颠岛
海湾:波斯湾 孟加拉湾 墨西哥湾 中国的渤海湾,北部湾
山脉: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中国的祁连山 昆仑山 阿尔泰山 横断山脉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
其他的知识点你记些海峡的名字: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白令海峡
还有苏伊士运河跟巴拿马运河一定要记住!
别的一时想不起来了!
9.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归纳
版本不同,不一样的。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