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将财务知识与人力资源知识结合
做HR不一定要了解财务所有的核算的,需要了解三点就行了!:
一、财务报表主要结构板块(包括财务部的分工)
二、财务几个主要结构的勾稽关系
三、与人力资源组织结构设置、薪酬成本之间的关系
懂财务 主要是为了 1、定编制(比如根据制造成本定编制等) 2、控制薪酬成本总量 3、独立的核算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和产出
但是财务和人力资源有些核算方式不一样的,比如 人力资源会很多地方用到核算机会成本。
慢慢了解吧 祝成为一个专业的HR
2.人力资源和财务的关系
看你考证是为什么,如果仅仅是考一张人力资源助理什么的证,那就恐怕意义不大,很多学生理论的东西背一背考了证,其实对工作没有什么用的。
如果是为了真正了解掌握一些与财务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做好财务工作,从帮助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
讲到两者关系,财务的概念和人力资源的概念都很大,两者之间关系是肯定的,但具体的联系看具体情况了,相关度有高有低~~
刚工作不久的话,接触到的两者联系大多在于人力成本方面的,比如你了解养老金等社会保险收缴、工资、绩效考核等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工作,对财务来说就是日常直接衔接工作,当然是有用有帮助的
3.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知识:
①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
在新形势下,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理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提高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②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是高级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利用财务报告等信息资料,结合企业管理中的落后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③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38项企业快进准则、38项审计准则),会计人员应该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日趋简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例如关于资产减值的问题,新的会计标准规定了8项资产减值准备。一个企业的资产项目,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如果发生了减值,就要提取减值准备。但如何判断企业的某项具体资产减值了多少,统一的会计标准只能规定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判断哪项资产发生了减值,应提取多少减值准备。除了对于资产减值项目需要职业判断外,对于收入和预计负债项目等,有时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实的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④财务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⑤内部控制能力
近几年,国际国内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如货币资金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控制规范、工程项目控制规范等,对企业建立内部规范控制体系进行规范和指导。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内部控制的驾驭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把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控制住。
⑥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的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除应当熟悉掌握国内的会计法规外,还应熟悉国际会计标准。
4.HR应了解哪些相关财务知识
三张表是核心 三张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经营活动都可以反映在财务的三张报表中,这是一切的基础,如何从这三张表中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在这里就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数字背后的东西。
1.利润表:利润是被什么所决定的 一个点:销售收入,要明白销售收入在什么时候开始计算决定了利润的多少。 二变量:成本和费用,哪项属于成本,哪项属于费用。
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三利润:为何HR为业务部门辛苦做的净利润指标,在业务老大面前一文不值呢?因为HR没有搞清楚真实的利润从何而来,被什么所决定。
2.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这个类型很多,不同的公司,资产组成也是不同的,所以首先你要明白哪些是资产。 负债:负债是资金结构,意味着经营风险,但也说明企业在快速发展,因为恰当的举债会产生杠杆效应,这时HR要应势而动,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股东价值最大的化体现,也是HR理解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所在。其实上市公司是否增发股票、央企的EVA考核都与此有关。
轻资产公司:HR经常可能听到轻资产公司,就是指无形资产要远大于有形资产的公司(专利等),而这又与企业的研发构成息息相关。 3.现金流量表:抓住每个”来源分析“ 如何避免现金流断裂,是业务与财务最关心问题。
HR的每一笔投入产出(ROI),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印证;同时也是HR数据量化,提升自身价值的起点。 一般投资机构更加看重现金流量表(因为作假难度高啊),现金流量表也被誉为企业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志。
关键要抓住每一种现金来源,因为这些都代表了现金提供方对你企业运行的态度,也进一步表征了你的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 成本费用与税务 所有HR分清分清楚:成本和费用的关系。
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结转的,费用是当期发生的,两者不是一回事(所以个人借款挂账的情况,其实是对公司资源的占用) 税务实际上是非常专业的知识。 很多财务人员都不见得懂多少,但是很多HR可能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我们工资都要交税嘛。
就比如:年终奖个税筹划和高管个税筹划是HR部门创造价值的途径之一,而股权激励的纳税筹划又是HR制定长期激励计划时绕不过去的坎。 学习税务的小技巧:查查公司的综合税负,再问问别人家的,有了比较再问原因,多少就能心中有数了。
当然和税务局相关人员多打打交道也是个办法,但人家能主动和你说多少就不好说了,嘿嘿。 必懂知识 1、货币资金: 我们不仅要看余额,还要看发生额,每个月现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对HR来了解业务是至关重要的。
2、应付职工薪酬: 这时归口到HR部门最大的开支。老板经常要求HR部门要“降本提效”,即HR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
3、固定资产: 大家别看固定资产金额比较大,其实不要太放在眼里,只要让管理部门做好登记,不要让资产闲置浪费就行了。这个比较简单吧。
4、预算管理: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业务报费用合不合理其实财务很难把关,如果没有预算,一切就会一团乱,所以我们HR一定要做好预算的口子,有预算就有了依据,无形中就多了一道关口。 5、内部控制: 内控的核心就规范化、流程化,一切都要按制度来。
这个我们HR最擅长。 但是实际上在应用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分工要科学,一人为私,两人为公,部门之间,要能通力合作又要相互牵制。
这才是内部控制的最佳状态。 总结 1、只会花钱的HR是很难获得老板信任的,高段位的HR会给老板明确地分析出花钱和挣钱的关系,把人力资源工作从成本表做向利润表。
2、每一家公司都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部每一个元素都互相联系,了解必要的财务知识,并由此判断公司接下来可能的业务进展策略,是HR获得业务部门的认同,以及深刻理解老板的决策处境并与之同频的关键一步。 3、在公司发生战略调整的时候,不懂得财务与业务的HR是很难给出切合公司实际的方案的,而HR对业务的理解加深一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就提高一分,对于公司的价值贡献就大一分,今后在市场中也就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