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1.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4. 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6. 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 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8. 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13.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17. 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19. 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2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23. 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25.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27. 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 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29.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31.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3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3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7. 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39.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 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41.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农奴制。
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3.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44.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有: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45.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46.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7.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9.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是:巴黎公社。
50. 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5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52.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53. 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54. 三国协约指的是:英、法、俄;英国是核心。55.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半岛。
5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5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5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9.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0. 被称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并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英国的达尔文。61.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62. 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伏尔泰。63.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4.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2.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1.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4. 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6. 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7. 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8. 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真理的是:麦哲伦船队。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
1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6的光荣革命。13.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15. 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17. 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19. 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华盛顿。
20.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2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权宣言》。
2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23. 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领导人:罗伯斯比尔)。25.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帝国)的是:拿破仑。
26. 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27. 17世纪中叶以后,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英国。
28. 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29.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31. 工业革命最先发生的国家是:英国。
32. 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是:棉纺织业。3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火车。3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6.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是: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37. 被称为“发明大王”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的是:美国的爱迪生;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
38.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39. 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
40. 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41.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封建农奴制。
42.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3.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幕府的封建统治。
44.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有: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45. 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46.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7.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9.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是:巴黎公社。
50. 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5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
52.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53. 三国同盟指的是: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54. 三国协约指的是:英、法、俄;英国是核心。55.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的是:巴尔干半岛。
5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 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5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5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9.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60. 被称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并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英国的达尔文。61. 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62. 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是伏尔泰。63.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
64.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3.中考历史什么最常考
从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来看,基础题所占比例较大,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大部分基础知识来源于课本。因此,复习的第一步要以课本为主,打牢基础,决不能舍本求末。那么,在复习中怎样掌握基础知识呢?
1.熟悉课本,善于读书。读书也要讲究技巧,而不是走马观花似的瞧。具体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其次要注意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课后的思考题应如何回答?做到知道哪些问题在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例如: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个子目录,这三个子目录概括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三个子目录,这一课的内容就大体掌握了,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就会迅速快捷地定位于此。
2.重视课堂45分钟。做到认真听课,关注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被反复考查的重点,有些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精心揣摩出来的,决不能放过。此外,同学们应抽时间理解记忆基本知识点,这样可以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
构建知识体系
开卷考试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占了25分(满分40分),如果心中的知识是一盘散沙,想在中考中具有应变能力,那是天方夜谭。因此,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第二步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重新组合教材,“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一)理清线索。如: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1865年美国内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这就是“横”的联系。再如:中国近代史中,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就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如下: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2)义和团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
(二)善于比较。如:比较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改革;将19世纪末出现的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联系,从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较,明白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此外,还有以时间为基点的知识串联,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的年代分别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总之,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前后相承的,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实质的理解。
解题训练
近年的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教材和中考试题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考核,从这几年的试题内容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向研究型、开放型转变。在2007年的中考历史评卷中发现,有些同学不会阅读,不会审题,不会识图,语言表达能力差,失分较多。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做典型试题,如近年的中考题,熟悉一下题型。解题时,必须要读懂题意,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理清题目考查的是哪一阶段的知识点。如选择题可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极为有效。问答题是一种多功能的题型,中考历史问答题在朝开放性方向发展,难度略有偏高。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理清考查的知识点,审出“题眼”,即原因、标志及意义之类的关键词语;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啰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4.中考必考的一些知识点(生物、地理、历史等)
这么着吧 内容确实不少 我给你发个地址过去 你看打开看就可以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BD%AD%C1%D6%C7%E5/blog/category/%D6%D0%BF%BC%D7%A2%D2%E2 举个例子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