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又关于热胀冷缩的科学小品文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注:水在4摄氏度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摄氏度以下会冷胀热缩。)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解决一些困难。
学生观察实验
实验1
观察铜球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用细线吊起的一个铜球,动画背景是一个铁圈,一个酒精灯和一盆冷水。学生首先选用一个恰好能套过铜球的金属圈来确定铜球的大小,然后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其通过金属圈,接着放在冷水中降温,再通过金属圈来确定铜球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实验2
用气球套住瓶口,观察瓶子受热、受冷时气球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瓶口套有气球的空气瓶,动画的背景是两个分别成有冷水、热水的器皿。学生将空气瓶先放在热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然后放在冷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
3.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形成解释
(1)通过实验1,得出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实验2,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所有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自主归纳
(1)提问: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空气)、固体(铜)也有这种性质,你能把这种性质用一句话说出来吗?
(2)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应用迁移
(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思考1 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烫就恢复原状?
思考2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思考3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天绷得比较紧?
思考4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2)解析参考:
这四个思考题都是从日常生活事例中引入认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呈现,都用了视频片段来展示,使问题清楚明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也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思考,参考1和参考3的参考答案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原因,而且给出了实际数字,比如气体在温度升高1℃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1/273,每百米的电线,在温度每增加1℃的情况下,大约会伸长1.5毫米等,不仅将具体数值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扩展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在思考2的参考答案中,列举了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的历史史实,警戒学生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 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到冰,密度就
只有0.9。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
另外还有: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锑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它总共有四个“孩子”,人们见到次数最多是老大,名字叫“灰锑”。它还有三个小“弟弟”,依次是黄色的黄锑、黑色的黑锑和容易爆炸锑。
不过,这三个小弟弟的化学“性格”都不稳定。黄锑比较喜欢低温,温度一超过摄氏零下八十度,它就不能活下去,于是变成了黑锑。而黑锑只要一加热就会变成人们常见的灰锑。至于爆炸锑,更是不得了,只要你用一个硬东西碰一碰它,就会“火冒三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很快变成灰锑。
锑有一个反常的脾气——热缩冷胀。大家知道,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然而,液态的锑在冷却凝固时,体积反而更大了。
过去,人们利用锑的这个怪脾气,制成了铅字。在溶化了的铅字合金中加入一些液态的锑,然而把混合起来的熔液倒入铜模里冷却凝固,固态的铅字合金的体积就会增大一些,从而使每一个细小的笔划都十分清晰地凸现出来。不仅如此,加入锑后,还能使铅字合金更加坚硬、耐磨。
2.求一篇介绍热胀冷缩的小论文
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1]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
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注:水在4摄氏度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摄氏度以下会冷胀热缩。)
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这是由於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解决一些困难。 学生观察实验 实验1 观察铜球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用细线吊起的一个铜球,动画背景是一个铁圈,一个酒精灯和一盆冷水。
学生首先选用一个恰好能套过铜球的金属圈来确定铜球的大小,然后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其通过金属圈,接着放在冷水中降温,再通过金属圈来确定铜球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实验2 用气球套住瓶口,观察瓶子受热、受冷时气球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瓶口套有气球的空气瓶,动画的背景是两个分别成有冷水、热水的器皿。学生将空气瓶先放在热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然后放在冷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
3.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形成解释 (1)通过实验1,得出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实验2,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所有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自主归纳 (1)提问: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空气)、固体(铜)也有这种性质,你能把这种性质用一句话说出来吗? (2)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应用迁移 (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思考1 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烫就恢复原状? 思考2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思考3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天绷得比较紧? 思考4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2)解析参考: 这四个思考题都是从日常生活事例中引入认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呈现,都用了视频片段来展示,使问题清楚明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也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思考,参考1和参考3的参考答案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原因,而且给出了实际数字,比如气体在温度升高1℃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1/273,每百米的电线,在温度每增加1℃的情况下,大约会伸长1.5毫米等,不仅将具体数值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扩展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
在思考2的参考答案中,列举了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的历史史实,警戒学生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
例外的有一种 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
而到冰,密度就 只有0.9。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
另外还有: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锑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它总共有四个“孩子”,人们见到次数最多是老大,名字叫“灰锑”。它还有三个小“弟弟”,依次是黄色的黄锑、黑色的黑锑和容易爆炸锑。
不过,这三个小弟弟的化学“性格”都不稳定。黄锑比较喜欢低温,温度一超过摄氏零下八十度,它就不能活下去,于是变成了黑锑。
而黑锑只要一加热就会变成人们常见的灰锑。至于爆炸锑,更是不得了,只要你用一个硬东西碰一碰它,就会“火冒三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很快变成灰锑。
锑有一个反常的脾气——热缩冷胀。大家知道,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然而,液态的锑在冷却凝固时,体积反而更大了。
过去,人们利用锑的这个怪脾气,制成了铅字。在溶化了的铅字合金中加入一些液态的锑,然而把混合起来的熔液倒入铜模里冷却凝固,固态的铅字合金的体积就会增大一些,从而使每一个细小的笔划都十分清晰地凸现出来。
不仅如此,加入锑后,还能使铅字合金更加坚硬、耐磨。
3.求一篇介绍热胀冷缩的小论文
热胀冷缩[1]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注:水在4摄氏度以上会热胀冷缩而在4摄氏度以下会冷胀热缩。)
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这是由於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解决一些困难。
学生观察实验
实验1
观察铜球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用细线吊起的一个铜球,动画背景是一个铁圈,一个酒精灯和一盆冷水。学生首先选用一个恰好能套过铜球的金属圈来确定铜球的大小,然后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其通过金属圈,接着放在冷水中降温,再通过金属圈来确定铜球受冷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实验2
用气球套住瓶口,观察瓶子受热、受冷时气球的体积变化。
动画描述:动画主体是一个瓶口套有气球的空气瓶,动画的背景是两个分别成有冷水、热水的器皿。学生将空气瓶先放在热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然后放在冷水器皿中,观察气球的体积变化。
3.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形成解释
(1)通过实验1,得出铜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实验2,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测出所有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自主归纳
(1)提问: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空气)、固体(铜)也有这种性质,你能把这种性质用一句话说出来吗?
(2)归纳得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应用迁移
(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思考1 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烫就恢复原状?
思考2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思考3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天绷得比较紧?
思考4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2)解析参考:
这四个思考题都是从日常生活事例中引入认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了学习的印象。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呈现,都用了视频片段来展示,使问题清楚明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也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思考,参考1和参考3的参考答案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原因,而且给出了实际数字,比如气体在温度升高1℃的时候,体积就要膨胀1/273,每百米的电线,在温度每增加1℃的情况下,大约会伸长1.5毫米等,不仅将具体数值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扩展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在思考2的参考答案中,列举了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的历史史实,警戒学生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训,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自然界的物质绝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种 是水。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胀,是“热缩冷胀”了。而到冰,密度就
只有0.9。这意味着,冰将会浮在水面。
另外还有: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锑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它总共有四个“孩子”,人们见到次数最多是老大,名字叫“灰锑”。它还有三个小“弟弟”,依次是黄色的黄锑、黑色的黑锑和容易爆炸锑。
不过,这三个小弟弟的化学“性格”都不稳定。黄锑比较喜欢低温,温度一超过摄氏零下八十度,它就不能活下去,于是变成了黑锑。而黑锑只要一加热就会变成人们常见的灰锑。至于爆炸锑,更是不得了,只要你用一个硬东西碰一碰它,就会“火冒三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很快变成灰锑。
锑有一个反常的脾气——热缩冷胀。大家知道,一般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然而,液态的锑在冷却凝固时哗矗糕匪蕹睹革色宫姬,体积反而更大了。
过去,人们利用锑的这个怪脾气,制成了铅字。在溶化了的铅字合金中加入一些液态的锑,然而把混合起来的熔液倒入铜模里冷却凝固,固态的铅字合金的体积就会增大一些,从而使每一个细小的笔划都十分清晰地凸现出来。不仅如此,加入锑后,还能使铅字合金更加坚硬、耐磨。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33813
4.关于热胀冷缩的诗 故事 笑话
1.老师让学生举一个生活中的关于热胀冷缩的例子,小明举手回答说:“暑假长,寒假短。”
2.热量能使许多东西膨胀,”一位物理教师说,“你们哪一位能再举些例子?” “我来,老师!”班级上一个男孩子马上站起来说:“夏季的白天要比冬季的白天长得多。”
3.
今天我们在科学课上学了热胀冷缩,我灵感来了,写下了这则关于热胀冷缩的小故事:
有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孩养了一只猪和一只狗,那只猪十分骄傲,它懂得一点儿知识就会胡乱吹嘘,而那只狗却十分谦虚,虽然它知道很多知识。
猪听见主人在背科学课学到的知识:“热要胀,冷要缩。。。。。。”猪记下了这句话,
就去吹嘘,狗有些愤怒了,便问猪:“你知道为什么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猪这下可傻了眼。经过一番思索后,它忽然想起了热胀冷缩,就胡乱说道:“这个问题太幼稚了,其实夏天天气热,白天就胀长;冬天天气冷,白天就缩短。”狗听了,哈哈大笑,然后说:“这是因为夏天太阳在北回归线,冬天在南回归线,春夏在赤道。”
从此以后,猪再也不吹嘘自己了。它的改变,让许多动物都愿意和它玩了。
4.
幼儿园要求每天给刘天量体温。刘天让我给他讲水银的故事。我就给它讲了热胀冷缩的道理。有天刘天又要我讲热胀冷缩的故事。我就想给他讲讲基础物理,以弥补“道可道,非常道”传统国学的不足。跟他讲,一个东西掰成两半,然后半个再掰成两半,一直掰一直掰,掰到不能再掰了,这最小的东西是什么呀?我们就叫它原子。就像他玩的碰碰吸的钢球。
原子球是一直在动的。我拿个钢球给他比划,温度高呢,其实是球运动的快;温度低,是球运动的慢。看起来,就是热胀冷缩。
而摸温度高的东西觉得烫手,其实是小球在撞人的手,撞得疼了。
有了原子的基础后,许多问题比阴阳五行还好解释。有次,刘天要我讲电的故事,我就跟他讲。其实原子不是简单的一个球,也是可以再分的,有叫电子的小球围绕原子转。就像太阳系里,地球围太阳转。这电子围这个原子转转,围那个原子转转,沿着电线一路跑下去,就形成了电。刘天竟然回想起他看过的探月卫星的flash,说就像卫星样,绕地球转转,然后绕月亮转转。这个比喻让我都吃了一惊。
后来,我还给他比划了氧原子和氢原子像米老鼠头像一样,构成水分子。告诉他固体、液体、气体的差别在于分子间是否像两个手拉钩一样的拉住。
现在还没有讲过质子和中子,暂时估计不到这种必要。
以前看过很多科学家传记,他们小时候就开始受到科学的熏陶,父母朋友在饭桌旁谈论科学前沿,他们就在旁边听。
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甚至整个西方在现代科学上超越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基础好,我们以及我们的父母们还只会在河边玩沙子的时候,他们就在聆听科学前沿了。至于所谓素质教育,是否是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我是很怀疑有人故意夸大了其功效。
我相信30年后,我们的00后们就能够让中华再次为世界引领科学发展。
5.热胀冷缩,这四个字一共有多少画
一共39画
1、热10画;胀8画;冷7画;缩14画。
2、一共=10+8+7+14=39
扩展资料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热胀冷缩是一般物体的特性,但水(4°C以下)、锑、铋、镓和青铜等物质,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受热时收缩,遇冷时会膨胀,恰与一般物体特性相反。因此,水结冰时,冰是先在水面出现。由于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铁轨连结时须保持一定的间隙(以防止气温升高时,铁轨因受热膨胀伸长而相互推挤变形),再以鱼尾钣与螺杆将铁轨相互连结起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