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党伟业中的知识点

1.建党伟业的主要内容

该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

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

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2.电影建党伟业中一些关键人物的背景资料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蔡和森 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法国勤工俭学组织者、实践者之一。

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张国焘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从搞学生运动到搞工农运动,亲力亲为,勇于负责,但从未当上一把手,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他有8万多人,毛泽东仅不足一万人马,便想争夺中央领导权,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继而对党的批评心怀不满,屡屡拒绝挽救,最后竟然于1938年4月私逃叛党投靠国民党,上演了一幕“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的丑剧。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3.《建党伟业》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建党伟业》由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乱象纷纭电影《建党伟业》开篇所表现的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时代。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帝制回潮,换了三任大总统,爆发了四场内战,造就了一大批大大小小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军阀。

在此期间,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与掠夺依旧,劳苦大众的贫穷蒙昧依旧,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陈旧腐朽依旧,而长期的军阀混战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机极度加剧,战祸频仍,民不聊生。许多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既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张勋、曹琨、吴佩孚等乱世枭雄,也不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蔡锷、廖仲恺、于右任这样的仁人志士,以及梁启超、康有为、蒋百里、陈其美、蒋介石、陶成章等风云人物。

这些人物交织、碰撞,组成了《建党伟业》的第一个乐章。民国肇造,乱象纷纭,一个“乱”字准确地描述和概括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状况,同时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复杂时代背景。

在这一单元中担纲主演的主要是周润发、赵本山、刘德华、张震、张涵予、范伟、冯巩、吕良伟、柳云龙、黄剑涛、郭晓东、聂远、郭涛、马少骅等实力派明星。第二单元:上下求索辛亥革命之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使得两千年来一直被尊奉的旧理念旧思想逐渐开始受到当时的中国知识阶层的质疑,在此基础上,一些知名学者和青年学生开始对洋务运动乃至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进行反思,一场救国思想和救国理论的大碰撞由此发端。

辛亥革命后无休止的分裂和内战,没能让中国人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在当时的中国,皇冠落地之后,中国向何处去,仍然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度,然而却没能形成一个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现代化政党,没有现代化政党政治的共和制度实际上徒具共和之形,而无共和之实,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帝制到共和的过渡,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始终在探索,接受了近代化思想和理念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们也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顽固守旧的人依然抱残守缺,锐意革新的人们却在阔步进取,由改革文风到变革体制,由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到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探索,大浪淘沙,一群怀揣以天下为己任理想的先进分子逐渐站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他们当中,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辜鸿铭、杨昌济这样的知名学者,也有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蔡畅、向警予、邓中夏、邓恩铭、蔡和森这样的青年学生,正是这样一群人,领导了中国第一次有工人阶级参加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也正是这样一群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先声。在这一单元中,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发生在1919年的中国五四运动是两个关键性的节点,前者使得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后者则令这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为更多的中国知识精英所关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组织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张勋复辟之后,旧的学说和理论开始受到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质疑,一场信仰危机随之爆发;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更是令辛亥革命的元勋们曾经寄以厚望的西方价值体系在国人心中彻底破产,然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却令人们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怀揣救国理想的人们以热切期盼的目光,开始关注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开始关注俄国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开始关注指导其获得成功的先进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理想主义者们逐渐意识到,旧有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用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来领导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求共和的事业。在这一单元中担纲主演的主要是冯远征、张嘉译、李雪健、陈道明、吴彦祖、刘佩奇、王学圻、梁家辉、张家辉等实力派中年演员。

第三单元:热血青春公元1921年的7月,一个名叫“中国共产党”的新型政党在上海悄然成立,当时这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只有57名党员,这个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共只有13名代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这个政党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九十年的历史,六十年的执政经验,拥有八千万党员,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的执政党。

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建党伟业》所表现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代,各种思想理念频繁碰撞激烈交锋。

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他们对单纯的物质追求嗤之以鼻,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对。

4.《建党伟业》中提到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建党伟业》中提到过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

《建党伟业》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以豪华全明星阵容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往事。全片重点讲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三大历史事件,2011年6月15日起全国公映。

影片《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主演:刘烨、冯远征、等。

于2011年6月15日上映。先后获得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的优秀故事影片提名奖。

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优秀故事影片奖。第三届英国(伦敦)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特别奖。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