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中有包含什么物理知识吗
扬汤止沸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汤:开水。
反复从锅中舀起开水又倒回去,试图制止水的沸腾。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
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抱雪向火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向火:指烤火。
抱着雪烤火,当然不会暖和。比喻所做的事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费力也不会有好结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向火的目的是人体取暖,即吸收热量。而抱着雪向火,雪不仅会从火源处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中吸收热量。
这样人体不仅不能吸收热量,反而要释放出热量。事以愿违,南辕北辙。
镜花水月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镜中花朵,水中月亮。①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景象。
②也比喻诗文中空灵的意境。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
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和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一叶障目 《汉语成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
比喻目光短浅,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睛里去,因此,人眼不能看到远处的物体。
2.蕴含化学知识的成语有哪些
1、刀耕火耨 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飞秒检测 形容非常快速准确的检测,相当于用一台照相机来拍照,获得全部分子影像。
3、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4、炉火纯青 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5、石破天惊 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6、水火不容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7、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 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8、百炼成钢 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9、水滴石穿 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10、沙里淘金 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1、青出于蓝 “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2、灵丹妙药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 “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
13、信口雌黄 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3.表示科学知识的成语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 A、物理类 一、光学类 1、光的直线传播类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 ②高瞻远瞩 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 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 2、光的反射类 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 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 ③海底捞月一场空 ④刀光剑影 、浮光掠影、珠光宝气 ⑤波光粼粼 3、光的折射类 ①星光摇曳 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③潭清疑水浅 4、色彩反差类 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 ②红花绿叶 ③万绿丛中一点红 二、热学类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 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 ⑤炉火纯青 三、声音类 1、振动产生声音 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②掩耳盗铃 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 ④一个巴掌拍不响 ⑤鸣锣开道 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 ⑦振振有词 2、音调类 厉声疾色 、呼啸而来、尖声尖气 3、音色类 闻其声知其人 4、声音响度类: ①声音很响: 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 ②声音很小: 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 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 6、乐音与成语: 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7、噪声与成语: 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 四、运动和静止类: 1、相对静止类: 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 2、相对运动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 3、速度快; ①迅雷不及掩耳 ②雷厉风行 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 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 ⑥急如星火 ⑦脱缰之马 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 ⑨归心似箭 五、力学类 1、压力压强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 ③坐如针毡 ④如履薄冰 ⑤入木三分 2、浮力类: 冰山一角 3、重力重心类: ① 头重脚轻 ②轻重倒置 ③落叶归根 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合力类: 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 ②众人划桨 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④九牛二虎之力 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 ⑥积羽沉舟 ⑦寡不敌众 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 5、力很大: ①疾风知草劲 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③滴水穿石 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6、力很小类: 强驽之末、螳臂挡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 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③以卵击石 ④互相促进 六、物质特性、特点类: 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 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 ③血浓于水 ④沉甸甸 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七、扩散类: ①入木三分 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③泌人心脾 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 ⑤墙内开花墙外香 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八、效率类: 1、提高效率类: ①磨刀不误砍柴功 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 ⑤惩一儆百 2、效率很低类: ①事倍功半 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 ③人财两空 ④赔了夫人又折兵 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⑥肉包子打狗 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 ①无米之炊 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B生物类 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条件反射类: 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 心灵感应 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 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 C、哲学类 1、方法不对: 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 2、方法对; 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 3、辨证类: 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 ========================================================= 关于科学奉献精神的 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突飞猛进;永不言弃。
4.关于电学的知识
电学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有时也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有些教材中为24伏,但通常情况下指天气晴朗时不高于36伏,阴雨天时不高于12伏);⑤工业电压380伏.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