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桥的知识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桥可以打横搭着谷河或者海峡两边,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槛过下面的河或者路,让下面交通畅通无阻。 “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参见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长放在河面,可以连着两边岸,即独木桥。
启闭式桥梁给大船通过的空间。另有文学作品,电影,体操术语和滑板术语等以此为名。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 地域性。
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
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
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二) 多种多样性。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
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联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
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
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
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有着“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四) 群众公益性。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
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
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
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
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
在人为桥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自然现象的影响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如浙江天台山横跨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 “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
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
2.谁知道有关桥的知识或文化
一、关于桥的知识
1.桥梁分类
梁桥:梁式又称梁柱式,是在水中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而成桥,有单跨多跨之分。
浮桥:用舟或其他浮物作中间桥脚的桥梁。
吊桥:故事设置在城壕上的桥,现在为悬素桥和斜拉桥的统称。
拱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立交桥:线路(如公路、铁路等)交叉时,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建造的桥梁。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者又称跨线桥,在地下穿过者又称地道桥。
2.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
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如曲线的柔和多变;
其次,我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又增加了环境的美;
第三,我国古代上有桥屋、亭、阁、栏杆以及牌坊等。
二.桥话
1.桥与山水山水本身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桥与园林园林里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桥的历史故事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
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2.立交桥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北京市兴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桥是位于昌平路上的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成建于1966年。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复兴门桥。
四元桥位于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京顺路与四环路交叉处,是四层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桥,共有大小桥梁26座,总长度2.6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立交桥。玉蜓桥位于南二环路与东浦路交叉处,是三层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桥。
3.建造海底隧道耗资巨大,施工期长,因而人们更多地选择了跨海大桥。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跨海大桥已达三十多座。位于波斯湾上的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搭桥全长25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意大利墨西拿大桥把状似皮靴的本土与状似足球的西西里岛连为一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跨度虽然只有1560米,但它却是一座架在欧、亚两洲上的洲际桥梁。
有人的地方就有山水,也就有桥,中国桥文化与中国的山水文化一样,是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桥诞生于氏族公社时期,距今已有4000至6000年历史。东汉时期,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浮桥四种桥梁体系。隋唐-宋时期,古代桥梁建筑技术达到巅峰,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将前人的造桥技术进行全面总结,初步形成各种桥型的设计、施工规范、十九世纪后期,以砖木为主要材料的古代桥梁被现代化大桥代替,立交桥、跨海、钢架大桥呈现出现代文明特征。
3.关于桥的文学资料
断桥[1],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上还流传着许仙和白娘子的动人爱情故事,也因为这个故事让断桥成为西湖上最著名的桥。
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个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点遭遇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个小牧童所救。
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白娘子终于化做人形,经观音大士指点,来到杭州西湖寻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
清明佳节,烟雨蒙蒙,观音大士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在杭州西湖的断桥上,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结为夫妻。在经历水漫金山之后,又是在断桥邂逅重逢,再续前缘。
4.桥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时石桥,建筑宏伟,设计别致,构造精美,久享盛名,不仅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有些还是世界桥梁工程上的首创。
其中尤以河北赵州桥、福建洛阳桥、广东湘子桥等三座古桥最著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著名大石拱桥,是全世界敝肩拱桥的首创。隋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年一605年)李春创建。
单孔,全长50.82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4小拱,减轻重量,节省材料,便于排洪,增加美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20里同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故名。
我国著名的梁架式古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至嘉枯四年(1059)由郡守蔡襄主持修建。
全长540米,48孔,每孔有花岗石柱7根,每根长11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原有挟栏500个,石狮28只、石亭7所、石塔9座。
现仅存石塔3座,亭1所。 湘子桥:又称广济桥,现叫跃进桥。
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我国唯一特殊构造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世界上开关活动式桥梁的先导。
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经洪水、台风、地震和兵火摧毁,重建重修达十余次。原桥全长517.95米,东西两端共有24个桥墩,除两端第一孔为石拱桥外,都是A字形木架梁木面桥。
中间近百米处,以18只棱形木船搭成浮桥相连,船上铺木板为桥面,可开可合。每座桥墩上均建有楼阁。
桥西端宫殿式城楼现辟为工人文化宫。 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此桥在明代曾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毁)。
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但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
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将其置于桥上。民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
一、关于桥的知识 1.桥梁分类 梁桥:梁式又称梁柱式,是在水中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而成桥,有单跨多跨之分。 浮桥:用舟或其他浮物作中间桥脚的桥梁。
吊桥:故事设置在城壕上的桥,现在为悬素桥和斜拉桥的统称。 拱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立交桥:线路(如公路、铁路等)交叉时,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建造的桥梁。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者又称跨线桥,在地下穿过者又称地道桥。
2.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 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如曲线的柔和多变; 其次,我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又增加了环境的美; 第三,我国古代上有桥屋、亭、阁、栏杆以及牌坊等。 二.桥话 1.桥与山水山水本身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
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桥与园林园林里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
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
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
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
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桥的历史故事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 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
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2.立交桥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北京市兴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桥是位于昌平路上的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成建于1966年。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
5.有关桥一些方面的文学知识
△qiáo
(桥)
①qiáo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索~。天~。黄河大~。长江大~。立体交叉~。
②姓。
桥梁qiáoliáng:①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②比喻能起联系作用使彼此相通:友谊桥梁;书信是我俩联系的桥梁。
桥牌qiáopái:体育活动项目,是扑克牌游戏的一种。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名>;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史记•秦本纪》
洛水桥边春日斜。――刘禹锡《浪淘沙》
长虹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
桥边红药。――宋•姜夔《扬州慢》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器物上的横杆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又如:鞍桥
木名
桥<;动>; 架桥,修桥
△jiāo
1.桔槔。井上汲水工具。或指桔槔上的衡木。
2.通”憍”。骄傲。参见”桥泄”。
△jiǎo
1.山行用具。《史记•河渠书》:”﹝禹﹞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桥,近遥反。一作’檋’。檋,直辕车也。”一说即轿。
2.通”矫”。矫正。
3.通”矫”。伪,虚假。参见”桥言”。
4.通”挢”。翘起;伸出。
5.劲疾。
6.有关桥的知识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
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特点: 1.地域性 2.种类多样 3.多功能 4.群众公益性 桥的种类: 1.(按材料分)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 艺术品类-纸桥 2.(按结构及外观分)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四种基本类型 其他造型: 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桥的艺术和文学: 山水自然美,向为我国文学家和艺术家情有独钟。正如明代大艺术家董昌其所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为诗为境。”
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长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桥梁本身也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桥梁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原来就摇曳着艺术的风采。
故英国李约瑟先生说:“没有中国桥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我国桥梁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造型风格和装饰工艺。
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上。而江南水乡的一些小梁细桥,则更使人联想到“小桥 流水 人家”的诗情画意。
桥梁装饰,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算很发达,主要体现在石构桥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们易于驻足观瞻的地方。如常见的有螭龙、凤、狮、象、犀牛,并间有兔、猴、马、狗、云朵、莲花、芳草等图案。
也有少数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赵县永通桥山花墙上浮雕的河神头像,赵州桥栏板上浮雕的螭龙和望柱上的狮首像, 北京卢沟桥望柱上的石狮子等等。
这些石雕,工艺精细,并往往还与民间风情、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蛟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从而形成我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我国“桥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小商桥)。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我国十大名桥 (1)卢沟桥(2)广济桥(3)五亭桥(4)赵州桥(5)安平桥(6)十字桥(7)风雨桥(8)铁索桥(9)五音桥(10)宝带桥 歇后语: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
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
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
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
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
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
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
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
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
7.学完关于桥方面(如桥的文学、桥的知识、桥的制作和一些简介)的东
问题: 1:桥的诗句 2:桥的谚语 3:桥的俗语 4:桥的成语 5:桥的种类 6:桥的新词 7:世界名桥 1:桥的诗句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洛桥 (唐 李益 )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桥的谚语 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3:桥的俗语 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桥归桥,路归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桥。 4:桥的成语: [桥归桥,路归路 ] 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过河拆桥]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舌桥不下] 解释: 形容惊讶的神态。 [遇水迭桥] 解释: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
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5:桥的种类 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 6:桥的新词 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 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 文化桥梁: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 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连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语言桥:语言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语言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语言! 健康桥:健康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健康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健康! 职业桥:职业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职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职业! 医桥:医桥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医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医学! 农桥:衣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农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农业! 7:世界名桥 第一名:明石海峡桥(日本) 第二名:大带桥(丹麦) 第三名:亨伯桥(英国) 第四名: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中国) 第五名:青马大桥 (中国香港) 第六名:费雷泽诺桥(美国) 第七名:金门大桥 (美国) 第八名:梅克金海峡桥 (美国) 第九名:南备赞濑户大桥 (日本) 第十名:博斯鲁斯二桥(土耳其)。
8.桥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时石桥,建筑宏伟,设计别致,构造精美,久享盛名,不仅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有些还是世界桥梁工程上的首创。
其中尤以河北赵州桥、福建洛阳桥、广东湘子桥等三座古桥最著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著名大石拱桥,是全世界敝肩拱桥的首创。隋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年一605年)李春创建。
单孔,全长50.82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4小拱,减轻重量,节省材料,便于排洪,增加美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北20里同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故名。
我国著名的梁架式古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至嘉枯四年(1059)由郡守蔡襄主持修建。
全长540米,48孔,每孔有花岗石柱7根,每根长11米,宽60厘米,高50厘米。原有挟栏500个,石狮28只、石亭7所、石塔9座。
现仅存石塔3座,亭1所。 湘子桥:又称广济桥,现叫跃进桥。
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我国唯一特殊构造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世界上开关活动式桥梁的先导。
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经洪水、台风、地震和兵火摧毁,重建重修达十余次。原桥全长517.95米,东西两端共有24个桥墩,除两端第一孔为石拱桥外,都是A字形木架梁木面桥。
中间近百米处,以18只棱形木船搭成浮桥相连,船上铺木板为桥面,可开可合。每座桥墩上均建有楼阁。
桥西端宫殿式城楼现辟为工人文化宫。 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
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此桥在明代曾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毁)。
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但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
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将其置于桥上。民谚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场”。
一、关于桥的知识 1.桥梁分类 梁桥:梁式又称梁柱式,是在水中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而成桥,有单跨多跨之分。 浮桥:用舟或其他浮物作中间桥脚的桥梁。
吊桥:故事设置在城壕上的桥,现在为悬素桥和斜拉桥的统称。 拱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立交桥:线路(如公路、铁路等)交叉时,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建造的桥梁。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者又称跨线桥,在地下穿过者又称地道桥。
2.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 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如曲线的柔和多变; 其次,我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又增加了环境的美; 第三,我国古代上有桥屋、亭、阁、栏杆以及牌坊等。 二.桥话 1.桥与山水山水本身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
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桥与园林园林里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
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
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
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
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桥的历史故事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 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
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
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2.立交桥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北京市兴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桥是位于昌平路上的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成建于1966年。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