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微课知识点

1.如何制作小学音乐微课ppt课件

一、微课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

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三、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2、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

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3、微课教学效果 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四、PPT设计1、内容设计 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

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D:布置反思2、版面设计 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

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

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3、美学设计 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

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五、录制与剪修1、录制要点 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

2.微课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哪些

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学生的演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了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3.微课对教小学音乐教育教育有哪些促进作用

1、微课组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音乐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着眼于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运用于对某一个音乐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剖析。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使得音乐微课视频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如唱歌、器乐、视唱、欣赏、乐理、创作、舞蹈等,均可作为微课视频的题材。

4.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贯穿音乐知识点

音乐理论基础简称”乐理”,包括读谱记谱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乐理知识形象的认识犹如数学课的公式,语文课的词语,英语课中的词汇,能让学生更好的识谱,更好的理解音乐,也是培养音乐素养的最重要环节。

乐理知识尽管重要,然而在小学阶段普及乐理知识又会枯燥,有些学生未必能理解,如何有趣的教授乐理知识这里主要讲中高段如何教授就十分的重要。

一 歌唱课结合乐理知识的讲解:

乐理知识如果单独的讲解太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不高,要通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提及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这首歌曲学生多比较容易学唱熟悉,这首歌曲有个重点就是讲解“上滑音”和“波音”,我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唱做对比,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好像多了个尾巴”,我马上讲解这种向上甩的感觉在音乐中是用一个记号来表示的。这样很自然的讲解到上滑音,学生学唱音乐掌握了特点也特别容易。波音的教学我也用了类似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并演唱。这样在无形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两个乐理知识,以后遇到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

二、运用体态律动做小指挥家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想让他们端端正正坐着听讲,他们会觉得“累、没意思”。我在授课时适当地加以律动。如讲解拍子、拍号时,可向学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让学生也当“小小指挥家”使学生深刻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在讲解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友谊的回声》这可的时候,其中的教学目标是力度记号的认识。 F与p的教学,我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山顶上做我的回声,在尝试以后总结,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比原声弱”的特点,这是教授乐理知识强弱就非常的简单和容易理解。

接着,我们再次演唱回声表示“f、mp、p”让同学真切可言地懂得其含义。通过这样动与静的结合,当场听讲、当场练习,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趣味”,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善于总结,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总结

一个单元上完以后,最好能把其中的重要乐理知识复习总结一下,总结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回忆自己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有个更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分类,把音符和音乐记号分开,以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出份小样的试卷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四 把知识形象化。

1、可以采用比喻的说法、演示对比的方法帮助理解。如四分音八分音符的写法,八分音乐下的减时线想象成小划轮,它越多速度就越快。

2、调动新授知识与学生的原认知的相互联系。如四年级学习变音记号时,我首先想到了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由我的亲自演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优美与独特的同时,我顺带的告诉了学生这首歌为什么独特的原因,是因为它运用了大量的变音记号,于是学生很容易就认识了升号、降号、还原记号等,并又通过他们熟悉的歌曲听辩巩固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效果。

3、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来巩固乐理知识的学习。如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内容时,我就采用了默写、听写、听辩老师的节奏,说音符的方法;学生说音符的符和组合,学生用节奏拍出等多样化的方式给予学生巩固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及时的给予奖励。

终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乐理知识教授既不能太枯燥又不能不教授,教师要多研究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很轻松能掌握好。

5.音乐的基础知识

复调音乐的写法大致分为三类:(1)用对比的方法所写的复调音

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其特征是两个旋律在节奏和音调上都不相同;(2)用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其特征是主题在不同声部、不同时间以各种不同高度追奏;(3)用衬托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或“衬腔式复调”)。其特征是副旋律与主旋律保持共同的骨干音,并加以装饰、变形,进行中与主旋律时分时合。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极常见。

欧洲传统的复调技术原则(对比原则、模仿原则、转位原则等)在15、16世纪便已形成,在其后所经历的漫长历史中,复调音乐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其艺术风格的变化,而复调的基本构成规律本身,可以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参考资料:/ys/fdyy.htm

6.音乐的基本知识

原发布者:liyuanyou66

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第一章 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字母体系:CDEFGAB唱名体系:1234567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如:升C或#C降C或bC

7.微课对教小学音乐教育教育有哪些促进作用

1、微课组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音乐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着眼于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运用于对某一个音乐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剖析。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使得音乐微课视频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如唱歌、器乐、视唱、欣赏、乐理、创作、舞蹈等,均可作为微课视频的题材。

8.音乐的基本知识

买了书你不见得马上就可以看懂,最好是学一样乐器。从每一个音符开始学起。首推吉他,因为便宜 好上手。

其实多听 多看 多想 你就应该知道一般的音乐形式。

比如 信乐团 五月天的 摇滚。

周杰伦 tank 胡言冰 [Rnb]

庞龙 刀郎 的抒情歌曲

当然了,摇滚里面也分很多的摇滚形式 慢摇 朋克 等等

Rnb 这几年又出来中国风 等等

这些先不去考虑 其他的音乐也是一样。

不能一气的学习所有的音乐知识,刚开始你会觉得混乱。

爱什么类型的音乐就从那个类型学起。因为自己的积极性 自己的热爱 你会更加的努力。如果先从书开始的话 多半都会因为枯燥而放弃。

既然没有悬赏 我就说这么多了。

9.音乐知识的重点有哪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音乐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音乐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 掌握音乐学的基本理论; 2. 掌握音乐的分析方法; 3.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 4. 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工作能力。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