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以内数的认识
原发布者:风清气正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重点难点1、万以内数的读写。2、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3、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4、整百整十的加减。5、如何估算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上个星期天,实验学校的同学来到了北京,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北京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师适时小结: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1、初步感知。(1)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一]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2)出示一堆方块(100
2.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做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编码。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习读写万以上的数。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大数,或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体会十万、一百万等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
可以让学生大量搜集有关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读数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信息。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重点。
2、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建立“万”、“亿”的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角逐计数器帮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体会万以上记数单位的意义,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四)、课时安排:10课时。
3.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
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是小学阶段对整数认识的终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读写;万以上数大小的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整亿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字编码。
信息窗解读信息窗1图书知多少一、情境图解读本情境图上半部分呈现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内外景观,小学生的话表述了该图书馆的藏书册数;下半部分呈现的是国内外四家知名图书馆截至2002年底的藏书册数。这些信息启发学生提出“十万是多少”“大数怎样读”等数学问题。
二、知识点简析本信息窗共安排了两个红点和一个绿点,包含的知识点有:(1)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2)结合“十万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入对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
(3)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与探索万以上数的读法。三、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4.万以上数的认识
总体构想一、教科书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基础探究——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探究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模块二:深化探究——探究万以上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深入探究大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的区别和联系。模块三:应用探究——解决实际性或拓展性的问题。
二、数学阅读出示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阅读资料,学生通过读一读、写一写、估一估、找一找等活动,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数学实践将编码作为一次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编码与大数的联系和区别。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探究万以上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3.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改写的简洁性;了解“四舍五入”法,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并进一步感受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5.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捷性和唯一性,认识数字编码与大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流程第一节 教科书教学设计模块一 基础探究探究活动一:探究计数单位。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学校是一个读书氛围很浓的学校,相信同学们都很爱读书。我们的阅览室里有好多好多书。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比我们的阅览室更大的图书馆,你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片信息,初步感知“十万”。课件出示其他图书馆的资料,给学生的读数设置障碍,让学生产生质疑。
生:数太大了,读不出来。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1.感知十万。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十万是多少呢?生自主交流,讨论。
(可以借助订书钉、绿豆、纸张、小正方体等等)全班汇报交流。生:我认为十万是……2.自主探究新的计数单位。
借助计数器探究新的计数单位。(1)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十一万、二十万、五十万等,为后面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打下伏笔。
(2)让学生继续拨,找到更大的计数单位。汇报交流。
3.感知一亿。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亿,让学生跟随情境感知一亿的大小。
探究活动二:探究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一、探究数位顺序表。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初步感知。填一填→找一找→分一分1.填数位顺序表。
师:同学们你能帮老师完成空白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吗?生自主填,师巡视。2.找规律。
师:通过填写数位顺序表,你能发现什么?生先自主思考,再组内交流发现,最后汇报展示。3.分级。
师:为了便于读数、写数,请你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名称,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级?生尝试分级,师最后总结订正。师: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见解和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经过人们的长期使用验证,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我们一般是这样来分级的: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组,叫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你能接着往下说吗?二、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课件出示十进制计数法。(拓展二进制、五进制等计数法)模块二 深化探究探究活动一:探究万以上数的读、写。
一、探究万以上数的读法。1.尝试读万以上的数。
谈话: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大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课件出示几个大数:4086000、5094600、21600900、119000000。
师:谁会正确读出这几个大数呢?生尝试读。2.总结读万以上数的方法。
先从右至左分级(四个一级),再从右往左一级一级的读。3.巩固读法。
100008070、140009008怎么读呢?二、探究万以上数的写法。1.尝试写万以上的数。
谈话:我们学习了万以上数的读法,那么你现在会写出来吗?课件出示情境图。师:横线上的数怎么写呢?生尝试自己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写万以上数的方法。小结: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
注意一级里面位数不够时用0补完整。3.巩固写法。
课本练习1。探究活动二:探究万以上数的比较。
课件出示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三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统计表。谈话:通过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例:中国的陆地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人口确实最多的。
师: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先看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肯定大,位数少的肯定小;位数如果相同,再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就小,如果相同数位上的数也相同,那么就比较下一位,直到能比较出来为止。
探究活动三:探究万以上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一、万以上数的改写。
1.初步认知改写。谈话: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我国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分别是多少吗?你能把他们写出来吗?在写的过程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吗?生:数很大,0很多,写起来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捷一点的方法来表示呢?生自主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发现。9600000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可以将它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960万。
1300000000个级和万级上都是0,所以可以将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