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下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考试要点一、积累与语言运用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 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三单元:1、体会名篇课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名人伟人的人格可贵、精神闪光之处。
11、《邓稼先》:(1)诗文的作用;(2)议的手法。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过渡段的作用;(2)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
13、《音乐巨人贝多芬》:(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15、《孙权劝学》:(1)人物的性格;(2)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体现。
第四单元:1、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质;2、结合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与实写相结合。16、《社戏》:(1)融情入景;对比手法;用词的准确生动。
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的手法;(2)动与静、虚与实、有声与无声、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艺术魅力;(3)阳刚之美,生机蓬勃,对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产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题。20、《口技》:(1)辨析时间词、象声词;(2)层次清楚,首尾呼应;(3)正面侧面相结合。
第五单元:快速阅读法。(P189)第六单元: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动物的描写之中,让动物也散发人性的光芒,体现作者的思想主题倾向(动物小说即人类小说、社会小说)。
26、《珍珠鸟》:(1)散文化的语言,意味隽永,舒缓轻灵;(2)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3)卒章显志,拓展主题。27、《斑羚飞渡》:(1)自然环境描写(彩虹、伤心崖)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第一人称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28、《华南虎》:(1)诗歌意象的含义:囚笼、面孔眼睛、带血的趾爪、血的沟壑、“观众”、“我”、“华南虎”;(2)融入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29、《马》:(1)对比描写;(2)多角度思维。
30、《狼》:(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题思想。四、写作与表达。
1、本册重要主题:成长、偶像崇拜现象的讨论、人与动物或我与动物。2、方法:积累素材,多作练笔;学习佳作,讲究方法;注意审题,谋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纲; 写好开头,首尾呼应;注意书写,逐渐提高。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xkb1.com攒cuán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菜畦cài qí 桑葚sāng shèn 轻捷qīng jié蟋蟀xī shuài 臃肿yōng zhǒng 脑髓nǎo suǐ 相宜xiāng yí 书塾shū shú方正fāng zhèng 博学bó xué 蝉蜕chán tuì 人迹罕至rén jì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衣襟 Yī jīn 肿胀 zhǒng zhàng 花圃huā pǔ骊歌 lí gē 叮嘱dīng zhǔ 恐惧 kǒng jù 再接再厉 zài jiē zài lì 学识渊博xué shí yuān bó 人迹罕至 rén jìhǎn zhì 讪笑shàn xiào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嫉妒 jí dù 丑陋 chǒu lòu 来势汹汹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忧郁yōu yù 瞬息shun xī 伫立。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
2016年最新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这里装不下,百度文库有。
网页链接1. 《春》 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 的 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
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
3.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
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7)[徐]慢慢地。
(8)[唳]鸟鸣。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 5.“匪”通“非”非常,很 6.“知”通“智”聪明 7.“乌”通“无”没有 8.“裁”通“才”仅仅 9.“反”通“返”返回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助词,的。其,它的。
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
(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
(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人生寓言》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10《十则》: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论语》十则P43(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8)[吾]人称代词,我。
(9)[日]每天。(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P44(1)[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
(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殆]有害。P45(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知,通“智”。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5)[弘毅]刚强,勇毅。
(6)[凋]凋谢。(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春》:(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
4.帮我总结一下七年上人教版语文的知识点,有加分
七上语文知识点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3、《生命 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7)[徐]慢慢地。
(8)[唳]鸟鸣。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3.“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4.“不”通“否”表示否定的疑问 5.“匪”通“非”非常,很 6.“知”通“智”聪明 7.“乌”通“无”没有 8.“裁”通“才”仅仅 9.“反”通“返”返回童趣一、主要实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助词,的。其,它的。
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
(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
(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介词,被。) 6、《理想》:(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7、《短文两篇》: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人生寓言》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9、《我的信念》: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竟然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10《十则》: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论语》十则P43(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时常的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8)[吾]人称代词,我。
(9)[日]每天。(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P44(1)[信]真诚,诚实。
(2)[传]老师传授的知识。(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
(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殆]有害。P45(1)[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现在山东泗水)人。
(2)[女]同“汝”,人称代词,你。(3)[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知,通“智”。
(4)[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5)[弘毅]刚强,勇毅。
(6)[凋]凋谢。(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1、《春》:(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
5.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文学教授。
曾用笔名北新、磅家新。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荚冬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3、《短文两篇》①《蝉》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当代诗人.著有诗集:《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 7、《短文两篇》 ①《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中国作家之一。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思想》及《从你美丽的流域》。
②《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著作有《故国梦重回》、《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波兰著名科学荚冬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自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论语》 孔丘,字仲尼。年龄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荚冬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年龄》。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 孔子世家》。
整理《诗》《书》,删修《年龄》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3000人、贤士72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怀孤独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显冬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战士。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12、《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3、《夏感》作者: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等。 14、《秋天》选自《预言》。
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散文:《画梦录》,诗集《预言》《夜晚和白天的歌》等。
15、古代诗歌五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 ①《观沧海》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庙号太祖。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④《西江月》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代表作有《稼轩是非句》。 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16、《化石吟》张锋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怀孤独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本文先通过几个疑问句启发人们和作者一起往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往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7、《看云识天气》本文是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
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先容孤。
6.七年级上册复习重点
科学第三章 第一、二节知识要点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是圆形的证据: ①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 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 ③ 我们在地球上走不到“天涯海角” ④ 登高望远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纬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还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⑴地球是斜着身体绕太阳转的。
⑵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角 ⑶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轴线。是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固定轴线。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最北端的叫北极,最南端的叫南极 ⑸经纬线不是真正的线,可以有无数条 ⑹从北极上看(经线) (纬线) (赤道) 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南北向)半圈,等长(2万公里) 纬线:与赤道平行,圆,不等长(赤道最长)东西向 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北极,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在同一条经线,没有东西的差别,只有正北和正南;在同一条纬线,没有南北的差别,只有正东和正西。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是20°W和160°E. 地图 地图上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地距离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
定向法的三种形式: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也不同。
一般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0 000)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图(小于1:100 000),则反之。 第三节 太阳和月球 太阳和地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重要的近邻。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由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多的是太阳活动峰年,相反的叫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从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风(在日冕层)的增强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太阳风还会影响电磁场(干扰地磁场) 在观测太阳时,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的四百分之一。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是地球的十一分之三,太阳的四百分之一,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低,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意的是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古老火山爆发形成的。
月球与地球的差别 ①月球上无大气,小天体撞击,形成环形山 ②月球引力小 ③昼夜温差达300℃ 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①古代用阴历 ②潮汐是月亮对地球的引力 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 月球上黑色的天空,一直亮着星星。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万户”1959年,科学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
7.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哪个版本呢?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整理 冰心诗四首 中心思想: 《母亲》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
《纸船》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成功的花儿》告诉人们成功之花来之不易,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更要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只有付出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愿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全诗讴歌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1、《冰心》《纸船》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
《母亲》一诗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在感情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2、《纸船》这首诗中谈,c到“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我”希望它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 “我”希望它能流到母亲的身边,然而这又不太可能,所以诗中说是流到了母亲的梦里。这样不但符合情理,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3、《成功的花》中作者用明艳的花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用“明艳的花”比喻人们事业成功和荣誉的夺目。这样写,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全然不同于空洞乏味的说教,将人生哲理用艺术形式来表现,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人领悟到奋斗者和牺牲者的伟大。
4、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5、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三节诗之间从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写“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1、哈尔威是怎么样一个船长? 哈尔威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船长,技术高超,办事谨慎,善于调查,用于决断;沉着指挥,细致周到;一心为人,无私忘我,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
2、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然。
这句话是说当时天气很黑,海上弥漫着夜雾,“玛丽”号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幽魂,又像是一座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
3、“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说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一共有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怎样理解? 他已经为自己作好了打算,与“诺曼底”号共存亡。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4、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船长在关键时刻的言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夸张的写法,具体、形象、生动、深刻) 5、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这句话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纷纷逃生的混乱场面。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
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海里”。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的写法。“屹立”……“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雕像”,歌颂船长形象的高大,品德的高尚。
用动词“凝视”——聚集、集中全部注意力看。在这里表达出人们对船长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
课文中的句子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引人深思。虽然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人深渊,但是他那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格,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怀念。
7、”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作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什么表达方式?怎样理解? 这是文章结尾的议论,点明并深化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
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
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活着固然重要,可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8、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是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