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的有关知识
燕子(Swallow)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一般在4~7月从海岛回归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
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
草枯稚驴吼:百度百科-燕子
2.燕子的知识
金丝燕大都分布在印度、东南亚、马来群岛,营群栖生活。产于马来西亚沙涝越的方尾金丝燕,仅在尼亚海滨的一个大崖洞里就有 200万只以上,可算是金丝燕数量最大的集居点。
中国西部、西南部以至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均产有短嘴金丝燕,但它们不出产可供食用的燕窝。198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海南岛的大洲岛上采到爪哇金丝燕的一个亚种,即C.fucipha□a□ermani,可生产食用燕窝,但数量有限,而且由于历年采窝,现在最大群体仅有60~70只。
金丝燕是雨燕目雨燕科的 1属。这属鸟类跗全裸或几乎完全裸出,尾羽的羽干不裸出。大致分15种。一般都是轻捷的小鸟,比家燕小,体质也较轻。雌雄相似。嘴细弱,向下弯曲;翅膀尖长;脚短而细弱,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羽色上体呈褐至黑色,带金丝光泽,下体灰白或纯白。有回声定位能力,能在全黑的洞穴中任意疾飞。嘴里能分泌出一种富力粘性的唾液,把筑巢的材料(如藻类、苔藓、水草等)粘结在一起。褐腰金丝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和方尾金丝燕用以造巢的唾液一经风吹就凝固起来,形成半透明的胶质物,即名贵的滋补食品燕窝。燕窝分白燕窝、毛燕窝、血燕窝、燕根等。白燕窝是金丝燕初次做的窝,质纯而洁白。为燕窝中的上品。
3.告诉我关于燕子的知识,
关于燕子飞行速度的报道:飞得最快的鸟是尾部有脊骨的褐雨燕,1942年苏联报导为170.98千米/小时.而1934年,在印度东北卡查山地区一次3.22千米的飞行中,用秒表测出这种褐雨燕的时速高达276.47-353.23千米之间.由以上报道可计算出雨燕的最低速度是每秒47米,最高速度可达每秒98米.还有介绍说,每当燕子长途迁徙,往往成千上万,合群飞行,每天至少可飞140公里.北京常见的雨燕,样子虽然很像家燕,但比家燕大,翅膀更尖长,尾巴却短得多,飞行速度惊人,每小时可达110公里!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燕子春来何处,秋天又飞向何方?鸟类学家研究查明,燕子越冬期间,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远达澳洲北部.每年2月初它们飞返我国广东,3月初至福建、江西,中旬就到了长江下游,4月初飞抵黄河流域,北京可以在4月底前见到燕子.秋燕南飞,一般始于8月,终于10月.动物学家统计:老燕回旧巢率为47.4%,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然能每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4.有关燕子的知识
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燕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昆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除最寒冷地区和极偏远岛屿外,世界性分布。温带种为远距离迁徙候鸟。家燕的喉和额棕色,头蓝色,叉尾,迁徙范围几遍世界;美国亚种称仓燕,在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石燕属筑长颈瓶形泥巢。燕子也是诸多文艺形式表现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