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年月日知识点:一年有12个月。
大月有7个: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中相邻的两个大月是7月和8月。小月有4个:4月、6月、9月、11月。
特殊的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平年上半年有181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平年第一季度(1-3月)有90天,闰年第一季度有91天,第二季度(4-6月)有91天,第三季度(7-9月)有92天,第四季度(10-12月)有92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2049年10月1日正好建国一百周年。1月1日是元旦,3月3日爱耳日,3月5日学雷锋,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4日(或5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6月6日爱眼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9月20日爱牙日,10月1日国庆节,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25日圣诞节。
我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爸爸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妈妈的生日是()月()日,在第()季度。
2.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数学年月日口诀:口诀1: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口诀2:一,三,五,七,八,十,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三十日;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月八后双;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你知道这些节日吗?
元旦: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 妇女节:4月8日
劳动节:5月1日; 儿童节:6月1日; 党的生日:7月1日
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
3.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 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
4、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
4.小学3年级年月日的题目
(1)平年全年有( 365 )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
(2)平年二月有( 28 )天,闰年二月有( 29 )天。(3)一年有(12)个月。
(4)一月份有(31)天。(5)三月份有(31)天。
(6)四月份有(30)天。(7)五月份有(31)天。
(8)六月份有(30)天。(9)七月份有(31)天。
(10)八月份有(31)天。(11)九月份有(30)天。
(12)十月份有(31)天。(13)十一月份有(30)天。
(14)十二月份有(31)天。(15)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16)1988年是(闰)年。全部是手打出来的,严禁复制!!!!!!!!!!。
5.小学3年级年月日的题目
年月日习题
1.填空.
(1)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5)一般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年是( )年,1996年是( )年,2700年是( )年,3200年是( )年.
(6)1992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年里,除二月外,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2)199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 )
(3)每年都是365天.( )
(4)199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
(5)平年上半年有181天.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年的二月是28天.
①平 ②闰 ③每
(2)下列年分中( )是平年.
①1988 ②1600 ③1994
(3)今年是2000年,胡月10岁了,她( )年出生的.
①1990年 ②1989年 ③1991年
4.换算.
5分=( )秒 60个月=( )年
3年=( )个月 4分58秒=( )秒
120分=( )小时 10800秒=( )小时
12日=( )小时 3小时30分=( )分
280分=( )小时( )分50小时=( )天( )小时
1、通常每( )年有1个闰年,1940年是( )年,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2、“六一”儿童节在第( )季度,教师节在第(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个星期余( )天,闰年全年有( )个星期余( )天。
4、一年有( )个月,今年的二月有( )天,上半年有( )天,下半年有( )天。
5、每年的三月份有( )天,七月份有( )天,八月份有( )天,十一月份有( )天。
6、( )月是大月,都是( )天,( )月是小月,都是( )天。
7、一年有( )个季度,每个季度有( )个月,七月、八月、九月是第( )季度。
8、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第( )季度的天数和第( )季度的天数相同,都是( )天。
9、一个月中最多有( )个星期一,最少有( )个星期一。
10、2002年、1995年、2100年、1800年、1990年、1998年、2000年(圈出闰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年( )月( )日成立,到今年成立了( )周年。
6.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
“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
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
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
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
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
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
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
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
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
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
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
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
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
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
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
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