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极的地理知识
北极 (Arctic) 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的洋流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
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极的水文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通常所见的绝大多数冰山指的是那些从陆缘冰架或大陆冰盖崩落下来的直径大于5米的巨大冰体。大型的桌状冰山的厚度一般可达200~300米,平均寿命长达4年。
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特别巨大的冰山,长数十公里,像一片白色的陆地横亘在暗灰的海面上。 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1912年世界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就撞上了一座从北冰洋漂出的冰山而沉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著名的“冰海沉船”惨剧。[编辑本段]北冰洋表层环流 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
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公里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立方公里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公里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立方公里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公里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
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北冰洋的岛屿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
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隐性地壳组成的。而北冰洋(大洋性地壳)年龄则年轻得多,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
阿拉斯加低平海岸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
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
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格陵兰岛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
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所谓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
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运行的山谷或低地中静静地推挤着、摩擦着、移动着。它们缓缓地,但却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后惊天动地般地崩落入海中。
冰盖移动,最后崩。
2.地理知识(北极)
1、实际上,很久以前,北极地区曾经生存过一种企鹅,只是现在灭绝了。这种企鹅,人称“北极大企鹅”,身高60厘米,头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着夜礼服的外国绅士。它们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海流地区,以及所有北极和亚北极的岛屿上。最多时,数量曾达几百万只。
大约1000年前,北欧海盗发现了大企鹅。从此,大企鹅的厄运来临。特别是16世纪后,北极探险热兴起,大企鹅成了探险家、航海者及土著居民竞相捕杀的对象。长时间的狂捕滥杀,导致北极大企鹅彻底灭绝。
2、
3.企鹅和北极熊生长在哪
=这地理作业,所谓言之有理即可,如果你上面给的就是题目的全部?那,如下是我的回答
北极熊,生长在北极,因为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主,所以应回答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寒带地区,依据——因为它叫北极熊
企鹅,以生长在南极居多,此外,难道我会告诉你,除了南极大陆外也有企鹅这一情况麽?因为企鹅是鸟类,所以少数还留有迁徙的习性,所以为何它们不被指定命名为南极企鹅的原因。
以上依据有些扯,具体和动物的古期的迁移有关。
我可以知道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吗?因为那样的话,回答起来的详细程度会很不同
4.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
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北极的代表自然就是北极熊了。但是,如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考虑,人们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狼群的捕获目标是驯鹿和麝牛等北极最大的食草动物,那么还要北极熊干什么?是的,如果仅从陆地上来看,北极熊的存在的确有点多余,这种庞然大物也在草原上迎来逝去,不仅会对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驯鹿和麝牛等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而且也会与狼群争食,使狼群陷入饥饿的境地。
然而,深思熟虑的造物主自有其天衣无缝的巧妙安排,它让北极熊生活的中心地区是在冰盖上,因为那里有大量海象和海豹之类在繁衍生息,除了为数极少的嗜杀鲸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天敌,它们那硕大肥胖的躯体又必须要有一种强大而贪食的动物去消耗,北极熊正好找到了用武之地。 于是,北极熊便在这个茫茫无边的冰雪世界里确定了自己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成了这个白色王国的主宰,不必再跑到陆地上去与可怜的狼群争食。
尽管如此,北极熊仍然是一种陆生的动物。 北极熊全身披着厚厚的白毛,甚至耳朵和脚掌亦是如此,仅鼻头有一点黑。
而且其毛的结构极其复杂,里面中空,起着极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因此,北极熊在浮冰上可以轻松自如地行走,完全不必担心北极的严寒。
北极熊的体形呈流线型,善游泳,熊掌宽大犹如双浆,因此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里,它可以用两条前腿奋力前划,后腿并在一起,掌握着前进的方向,起着舵的作用,一口气可以畅游四五十公里,也算得上游泳健将了。 其熊瓜宛如铁钩,熊牙锋利无比,它的前掌一扑,可以使人的头颅粉碎,身首分家,可谓力大无穷。
它奔跑起来,风驰电掣,时速可达60公里,但并不能持续太久,只进行短距离冲刺,所以在宽阔的陆地上,假若人和熊进行长跑比赛的话,北极熊必败无疑。 北极熊为食肉动物,主食海豹,其中主要是环海豹,因这种海豹在北极分布极广,甚至北极点都是其活动的场所。
每当春天和初夏,成群结队的海豹便躺在冰上晒太阳,北极熊则会仔细地观察猎物,然后巧妙地利用地理形势,一步一趋地向海豹靠近,当行至有效捕程之内,则犹如离弦之箭,猛冲过去,尽管海豹时刻小心谨慎,但等发现为时已晚,巨大的熊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将下来,顿时脑浆涂地。 有时,特别是冬天,北极熊又会以惊人的耐力连续几小时在冰盖的呼吸孔旁等候海豹,全神贯注,一动不动,犹如雪堆一般,并会用熊掌将鼻子遮住,以免自己的气味和呼吸声将海豹吓跑。
当千呼万唤的海豹稍一露头,“恭候”多时的北极熊便会以极快的速度,朝着海豹的头部猛击一掌,可怜的海豹尚未弄清发生了何事,便脑花四溅,一命呜呼。 这时北极熊立即将海豹狠狠地咬住,以防海豹下沉,然后用力将其从水中拖出,由于冰孔大小,往往把海豹的肋骨和骨盆挤碎,北极熊力气之大,由此也可略见一斑。
对于那些躺在浮冰上的海豹,北极熊也有一套对付的方法。它会发挥自己游泳的专长,悄无声息地从水中秘密接近海豹,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它还会推动一块浮冰作掩护。
捕到海豹后,便会美餐一顿,然后扬长而去。北极熊的聪明之处还在于,在游泳途中若遇到海豹,它会无动于衷,犹如视而不见。
这是因为它深知,在水中,它决不是海豹的对手,与其拼死拼活地决斗一场,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放海豹一马,也不消耗自己的体力。 当捕食甚丰时,北极熊便会挑肥拣瘦,专吃海豹的脂肪,其余的部分都慷慨地留给它的追随者――北极狐、白鸥等。
当找不到猎物时,它也会吃搁浅的鲸的腐肉、海草、谷燕、干果,甚至居民点的垃圾。 北极的春季(三、四月份)是北极熊的交配期,一般两周左右,有时可达1个月之久。
性成熟的雌北极熊(4龄以上)和雄北极熊(5龄以上)或许由于有缘千里来相会,或许心灵感应所致,相会之后,双方便一起漫步于晶莹剔透的冰盖上,有时,身材娇小的母熊走在前面,体格粗壮的公熊则紧随其后,相距不到两三步,有时,情之所致,双方贴得相当近。当然,有时会出现母熊对公熊不甚满意的情形,这时公熊往往会采取暴力行动,于是双方便撕打起来,但是体质羸弱弱的母熊岂是体大粗壮的公熊的对手,最后母熊不仅遍体鳞伤,而且还要委屈求全,不得不违心地当上新娘。
从某种意义上讲,雄北极熊所作所为虽有点粗暴,但对其整个种族的繁衍是极其有利的。因为交配期一过,双方便各奔东西,各自过着独身生活,而且为生活所迫,整天东奔西跑,很难有机会再相遇,而交配期稍纵即逝,若不趁此良机繁殖后代,恐怕又要推迟一年,而明年的此时能否有此机遇,还很难预料。
因此,为了保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不致灭绝,雄北极熊抓住每一个繁殖的机会实在是明智之举。 隆冬时节(12月份至翌年的1月份),母熊便在自己建造的洞穴中分娩了,一般为双胞胎,偶尔是单胎或3胎。
刚生下的熊仔光秃秃的,双眼一抹黑,双耳听不见声音,体重仅有几百克重,相当于母熊体重的1%左右。 出生之后,生长得相当快,经过3~4个月的哺乳,即可长到9~13。
5公斤,而在此之前,母熊则。
5.北极南极关于地理为什么北极和南极那么冷
北极熊如果在南极就不叫北极熊了,为什么北极熊在北极,而企鹅在南极就好比为什么你生在中国而不是生在外国。
冷是因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小,这个是最主要的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长颈龙生活在晚白垩纪,它可以长到40英尺(12米)长 体长的四分之三都摊到了它的脖子和尾巴上,它们生活在浅水区但有时候也到岸上来。在陆地上长颈龙捕捉些昆虫和小爬虫吃,而在水里则是鱼和菊石。
长颈龙游泳很慢,它们最喜欢沿着岸礁爬行,在不惊扰猎物的情况下,利用长脖子的优点远远地咬住猎物。和现代某些蜥蜴一样,长颈龙地的尾巴在被凶猛动物咬住时也可以自己断开,它们则趁机逃跑,尾巴会慢慢再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