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知识的教案

1.急求二年级上册的健康教育教案

经过数星期的电脑输入整理,共计30万字左右的小学健康教育全册教案(苏少版)1-6年级12册整册健康教育教案现在整理完毕,提供给多彩教育网的vip会员下载。

各册下载的网址如下: 健康教育一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一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一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二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二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三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二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四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五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三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六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七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四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八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五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九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五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十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十一册教案(苏少版) 健康教育六年级下册教案健康教育第十二册教案(苏少版) 整理的健康教育的部分目录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2、用积极的心态迎接中学生活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1、学习和休息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0、红十字会组织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9、吃的科学(二)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8、吃的科学(一)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7、电磁辐射的危害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6、青少年性知识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5、认识艾滋病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4、血液的自述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3、人体的温度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2、预防肝炎病 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绿化与健康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2、关心气象信息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1、正确对待残疾人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0、预防肺结核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9、毒品的危害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8、烟酒对人的危害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7、预防烫伤和烧伤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6、预防疥疮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5、预防狂犬病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4、毒蛇咬伤的防和治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3、预防血吸虫病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2、游泳的卫生与安全 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讲究仪表美 …………………………………… ……………………………………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2、过个愉快而有意义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1、面对挫折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0、预防“空调病”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9、正确使用电扇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8、痱子和疖子的防治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7、预防便秘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6、迷恋电子游戏害处多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5、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4、喝水的学问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3、防止成胖墩儿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2、保护耳朵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红眼病的预防和护理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2、怎样过个愉快的寒假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1、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0、坚持冬季长跑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9、防治冻疮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8、皮肤的自述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7、预防贫血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6、吃东西逗笑有危险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5、住楼房的安全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4、预防沙眼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3、迷了眼睛怎么办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2、预防细菌性痢疾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不乱吃零食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2、夏季午睡好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1、选择坚强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0、交通安全要牢记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9、交通标志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8、消灭苍蝇和蚊子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7、消灭老鼠害人精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6、膨化食品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5、健康与游戏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4、养成“四勤”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3、注意饮水卫生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2、预防龋齿 二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1、预防腮腺炎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2、不放烟花和鞭炮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1、冬季锻炼身体好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10、预防流行性感冒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9、团结互助爱集体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8、学习保护自己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7、睡眠好身体好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6、吃饭要细嚼慢咽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5、一日三餐 c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4、预防蛔虫病 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3、换牙的卫。

2.有关肝炎病的知识

一、危害与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可能半数以上世界人口曾受感染,每年发生5千万例新感染,每年1百万人死亡。约世界人口的5%为慢性HBsAg携带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可分为:高流行区(>8%)、中流行(2%-7%)、低流行区(<2%)。中国是高流行区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概况是:抗HBc及/或抗HBs阳性者约为60%;非感染人群占26%;慢性乙型肝炎达2%;HBsAg阳性的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10%;HBsAg阴性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为2%。由此可见,我国乙肝流行状况是十分严峻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各种急性、慢性乙肝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常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HBsAg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性的强弱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HBeAg 、HBV-DAN,此二项阳性者传染性强。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等传染。由于病人或携带者血液中HBV含量较高,而在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中含量很微,因此HBV以血液传播为主。

在我国HB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围产期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其中有些传播途径是重叠的,实际都可能与血液暴露有关。

粪便中不含有HBV或HBsAg,故不可能经粪-口途径传播。另外,蚊、臭虫等吸血昆虫在HBV传播中的作用尚无确实的证据。

对乙肝病毒无抵抗力、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感染多与血液传染有关,也与日常生活暴露有关。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母亲是HBV感染者的婴儿、HBV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吸毒者、性传播疾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监狱犯人、部分医护人员等。

二、病因与临床

众所周知,乙肝的致病原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

HBV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清除反应。而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同,从而病程发展也不同。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并清除之,这就导致了急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这就是慢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病毒与人类和平共处”,这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3.求一篇小学传染病及预防知识的说课稿,急用,谢谢谢谢

说课:传染病及其预防 邯郸市第六中学 张建敏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的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理念: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2、教学重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3、教学难点:1、传染病的概念。2、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了初步合作探究的能力,因而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布置学生:1.与家人共同完成教材68页的表格①(见附录)。

2.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非典”、艾滋病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分别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表达交流、归纳概括→分析资料、讨论探究→运用知识、关注社会→畅谈收获、自我总结→拓展延伸、巩固升华。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非典”纪实影片来导入新课(播放);影片里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以下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 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使学生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接着展示几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传染病的三种类型(即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分析资料、讨论探究: 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之后,急切想知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教材69页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来讨论探究:传染病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在此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分析时间,并深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讨论 。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流感是如何传染的,给学生播放动画(课件),最后通过班级交流探究结果,由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点拨、补充。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些常见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提示下,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并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使学生明白,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4、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近年来我国的传染病流行形势极其严峻,如“非典”、禽流感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⑴ 禽流感:简单介绍禽流感,(因近期流行,学生很熟悉)让学生说出防治方法。

然后再出示相关防治图片。⑵ “非典”: “非典”曾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分析“非典”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评价。⑶ 艾滋病: 艾滋病做为世纪顽症,因为其传播途径较为复杂,,目前科学界对它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它对人类危害极其严重。

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我国和世界的高度关注。因此给学生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十分必要。

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十分。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