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函数知识的调查问卷

1.【急】如何用excel统计调查问卷资料

问卷的题目多吗?多选还是单选

设计统计问卷:

1、在第一行b列输入 =countif(b$5:b$200,”=a”)

下一行b列输入 =countif(b$5:b$200,”=b”)

下一行b列输入 =countif(b$5:b$200,”=c”)

下一行b列输入 =countif(b$5:b$200,”=d”)

然后把公式向右边填充

2、第5行设置标题: 回答序号 题号1 题号2 题号3 题号4 题号5……

3、回答序号可以填充序列,题号下输入回答的结果

2.写一篇调查人们对于数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分析数学和哪些学科有联系

高中数学的调查报告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紧张的讨论和制订过程中,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主要行业对高中数学课程和内容的需求,以便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我们在大学的理、工、文、农(含林医)、经济等专业和社会生活中理、工、文、农(含林医)、经济等行业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理科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科的工程、机械、电工、无线电、文科的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农科的农业、林业、渔业、地理,以及经济学等专业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见附录一。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提问、资料搜集等形式进行。

二、调查结论

1.对数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从卫星到核电站,从天气预报到家居生活,高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高质量、高效率等特点,无不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来实现的。产品、工程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经济和科技中的预测和管理,信息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经济决策等,无不需要数学的应用。另外,数学文化、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处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对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使用情况的调查。

经常用到: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幂函数,指数函数,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解任意三角形,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曲线与方程,直线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及排列数公式,组合及组合数公式,概率的意义,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发生的概率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期望值、方差,抽样方法,正态分布,线性回归,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的意义,初等函数的求导,函数的最大与最小值,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图形的面积计算,图形的体积。

有时用到:映射,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数学归纳法,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圆的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平面及其基本性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用空间向量处理几何问题,总体分布的估计,复合函数的求导,微分的运算,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公式,积分的其它应用,解指数不等式,复数的向量表示。

偶尔用到:解无理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棱柱,球,椭圆极其标准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项式定理,复数的运算。

基本不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棱锥,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

3.对是否可以列入新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 认为可以列入的有:估算,算法,向量与变换,行列式,矩阵的代数运算(以二维为主),逻辑量词,离散数学初步,数列的递推,条件概率,概率密度,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值与方差,区间估计,相关系数,二项分布,探究性问题,用图形计算器解决问题,用计算机探究问题,数学建模。

认为不可以列入的有:迭代法解方程,矩阵与几何变换,复数的指数形式,复数与三角变换,回归函数,复合函数的积分,分步积分。

3.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课堂教学关系的调查研究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方捷山(摘要)经过对榜头中心的9000名1—至6年级学生及350名教师进行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关系密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正比;各年龄段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教学态度一、问题的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

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倡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浓厚的兴趣、欲望,进而全身心地参与探索、研究等学习活动的全进程。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当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选择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课堂教学关系”这一课题研究。

本研究考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二、研究方法1、调查时间:2004年6月至2004年11月。

2、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榜头中心一至六年级1000名学生,50名教师。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本研究对榜头中心20所小学的师生进行了调查,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20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92份。

三、现状与分析(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存在显著差异。表一: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结果调查表调查内容 选项与数据分析你对数学学习 很感兴趣 有点兴趣 没有兴趣 208份占21% 356份占36% 428份占43%多么触目惊心的百分率!多么让人深思的事实!无独有偶,《江苏教育研究》2001年11月刊载的一则调查数据:某研究机构曾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

这一惊人数据警示我们,作为自然科学的支撑学科——数学,它应该呈现给学生的巨大魅力已丧失殆尽!(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教师关系密切。表二: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关系调查表教学态度 上课形式 和蔼 散慢 粗暴 灌输式 互动式 自学式喜欢 88.7% 17.2% 0% 15.7% 72.3% 18.4%较喜欢 9.1% 23.6% 4.1% 28.1% 19.6% 21.5%不喜欢 2.2% 59.2% 95.9% 56.2% 8.1% 60.1%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正比,民主型的教师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欢。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教法单一、枯燥学生学而无味,影响学习兴趣;教师放任自流的“自学式”教学使60.1%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多数学生的兴趣。(三)、各年龄段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表三:各年龄段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情况调查表学习内容 计算 概念定义 综合应用题 几何图形一年级 70% 5% 10% 15%二年级 67% 3.6% 13.4% 16%三年级 57.8% 4% 14.6% 23.6%四年级 41% 4.7% 27.8% 26.5%五年级 32% 5.6% 32.8% 29.6%六年级 23.2% 4% 39.5% 33.3%从上表可以看出: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中的计算等过程感到新颖有趣,但还不去注意学习的内容和结果。

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开始追求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调查表明,从中年级起,学生就更加喜欢比较新颖、需要开动脑筋、有挑战性的学习作业。

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愿意去解答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而不愿演算算式题。学生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定义不感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对学习越感兴趣,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生活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知识较感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还在初步发展中,这正验证了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由于数学学科更多地涉及到抽象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它的不利之处,但是,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注意数学的趣味性,多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4.如何用Excel来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1、问卷的设计格式: 问卷收集以后,很多老师都是自己拿个计算器,一张白纸,进行统计。

涉及的问卷人数少,还可以,如果工作量大,就很费劲了。如果使用EXCEL,那么如何设计行和列的内容呢?何老师经过工作实践,提供了如下表格模式,是比较容易进行求和、统计和分析,也便于看出每个题目的学员的认知情况: 使用图表表示可以让结果更加直观: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2”到最后的“6”,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制作好的图形如下:2、是否性别不同,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一样呢?存在性别的差异呢?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性别”栏的三角箭头,选择“男”,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根据性别-男性的得出的分析图形: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1”到最后的“4”,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如下图:3、是否因为部门不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同呢?存在部门的差异吗?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部门”栏旁边的三角箭头,选择“营销”,然后,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营销部门对第一题的看法是什么呢?使用图形进行显示: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求和”后面的第一个问题的数据行,也就是“1、2、3”)——>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如下图:。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