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口腔专业的见解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 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25%~1%普鲁卡因。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 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2.关于口腔健康的知识
如何选择牙膏 要选择牙膏首先要知道牙膏并不是健康牙齿的法宝,它只是刷牙的辅助用品,具有磨擦作用和去除菌斑,清洁抛光牙面,使口腔清爽的作用。
目前我国使用的牙膏分为普通牙膏,氟化物牙膏和药物牙膏三大类。普通牙膏的主要成份包括磨擦剂、洁净剂、润湿剂、防腐剂、芳香剂,具有一般牙膏共有的作用,如果牙齿健康情况较好,选择普通牙膏即可。
但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发现了氟化物可以防龋的作用,并且多年实践证明,氟化物与牙齿接触后,使牙齿组织中易被酸溶解的氢氧磷灰石形成不易溶的氟磷灰石,从而提高了牙齿的抗腐蚀能力。有研究证明,常用这种牙膏,龋齿发病率降低40%左右。
氟化物有氟化钠,氟化钾、氟化亚锡及单氟磷酸钠。但要知道氟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人体吸收过多会引起氟中毒,国家规定,加氟牙膏游离氟应在400-1200Pm之间,特别注意,3-4岁前的儿童不宜使用,因为1/8-1/4的牙膏可能被他们吞入胃中。
药物牙膏则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加一定药物,刷牙时牙膏到达牙齿表面或牙齿周围环境中,通过药物的作用,减少牙菌斑,从而起到防龋病和牙周病的作用。 目前,药物牙膏极受人们的青睐,而且利用牙膏来推广具有预防功效或治疗功效的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但是药物牙膏也有其不利方面,首先,牙膏在口内不能保持太长时间,即被漱出,使药物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而且专用药品剂量还必须避免刺激口内软组织,因而不能提高到足够的有效浓度,牙膏本身的作用,常被口内污物所阻或受形态特征限制,因而难以达到真正发病的区域。其二,牙膏中的药品,常因放置时间久而发生其它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药效,有效药物又常因带有异味而不宜于放入牙膏中,此外还有药物耐药性的问题,这些因素都表明药物牙膏不宜长期使用一种,药物牙膏是一种良好的设想,但要真正达到预防口腔病的效果还有待于作一些深入研究。
因此,面对众多的牙膏品种,首先要了解各种牙膏的性能,不盲目轻信产品说明,最好找口腔专业医生咨询,以根据自己口腔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牙膏。 选择正确的刷牙方法 牙医提醒人们,刷牙要在吃过饭的3分钟内进行。
每天三次以上,避免细菌在牙齿表面沉积,防止龋齿。 晚上睡觉前,刷一遍牙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清除当日三餐积存于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污垢。
否则,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口腔内滋生细菌,污物与唾液的钙盐沉积,就会形成牙菌斑及牙石,更易发生龋齿及牙周病。 每颗牙有五个面。
即颊、舌、咬合及两个邻面,这五个面都能刷到很不容易,正确的方法是上下颤动扫刷。 将牙刷倾斜45度,压于牙面与牙龈之间,刷毛尽量进入龈沟和牙缝间,然后顺着牙缝竖刷并轻轻旋转刷头,用力不要过大,按顺序每个牙齿都要刷到,每次刷三分钟。
刷牙齿的外侧:正确的刷牙动作配合适当的角度,清洁上下牙齿的外侧,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每个都位可重复刷6~8次。 刷牙齿的内侧:刷牙齿的内侧时,仍按照顺着牙缝竖刷并轻轻旋转的原则进行,不要只重视刷牙齿的外侧,不重视牙齿内侧的清洁。
刷牙齿的咀嚼面:用适当的力量,按前后方向刷上下牙齿的咀嚼面。 最后,最好能够连脸颊内侧和舌头也尽可能地轻轻刷一下。
营养与牙齿的关系 常常有人问口腔科医生:“吃哪些东西对牙齿有益”,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目前还不能解释清楚。 大家知道人体的健康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
牙齿是人体的一部分,所以牙齿的健康与发育也和营养密切的关系。 当胎儿还寄生在母体里的时候,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都是从母亲的身体里得来的,所以,初生儿的健康,和母体的营养吸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婴儿出生以后除哺乳期外就不再依靠母体来供给,他所需要的营养是直接由饮食中取得。在婴儿乳牙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儿童恒牙的生长发育期内,如果发生营养不足,就会直接在牙齿上留下发育不良和不健康的病症,可以影响牙齿的结构、形态和长出时间,以及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
如乳牙硬组织在胚胎时期就开始钙化,恒牙除第一恒磨牙的牙尖外,其余都是出生以后陆续钙化的,母体在怀孕期间或婴儿在出生时期,缺乏钙质,就会影响牙齿硬组织的钙化程度。牙齿发育和钙化的良好与否对牙病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另外,和牙齿健康有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中的肉、蛋、乳、青菜、水果和鱼肝油都是这些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例如鱼肝油,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难生素A和D,它能帮助钙质在身体里吸收,促使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减少牙病发生的机会。食入一定量的“氟素”可以增加牙齿对龋病的防御能力。
如缺乏给维生素C,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 食物本身的局部作用对牙齿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等,有清洁牙齿的功能。
要鼓励儿童吃一定量的粗粮,因粗粮中维生素、钙、磷的含量比精制的食品高。还要教育儿童不要有偏食的习惯,因偏食容易造成食物营养的不下衡,对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牙齿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3.需写一篇对口腔专业的见解,600字请高手帮忙
口腔护理始于唐代,《医说》中提出“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数千年来,从古至今,人们从不同角度及不同方面对口腔疾病进行了研究、观察,开发了许多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口腔护理的历史 口腔护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口疮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 ”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失常有关。
之后的许多著作,又相继阐明了口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施护的法则。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
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明确地指出口疮之病因在于心脾热盛。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口病》中指出口疮反复发作的特点及其调护方法,曰:“凡患口疮及齿病者,禁油面酒酱酸酢咸腻乾枣。差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寻乎再发,发即难差,蔷薇根、角蒿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
宋代《圣济总录*口舌生疮》说:“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 ”、“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
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疮有实有虚。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口齿》门“附录”载: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用圣汤;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宜用中汤。 ”指出了口疮实证、虚证的不同治法。
张景岳详述了口疮的证治;明代龚廷贤的论点虽与张景岳相似,但辨证用药自有其特色。清代张璐和罗国纲等对口疮各抒己见〔1~4〕。
历代医家对口疮的认识不断发展,治疗护理经验也不断丰富。 2 口腔护理的现代研究 祖国医学对口腔颊腭、唇舌、齿龈等处发生粘膜损害为特征的口腔疾病称为口疮。
口疮之证包括了西医的多种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白塞氏综合征、创伤性口腔粘膜损害、结核性口腔粘膜溃疡、感染性疾病伴发的口腔溃疡、各种内科疾病并发的口腔溃疡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发生的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口腔疾病是口腔科医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且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列为研究课题。 著名教授樊明文等〔5〕曾对口腔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和治疗等诸问题进行了论述。
而口腔护理技术由传统的医护一家(即诊断、治疗和护理均由医生一人承担)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吉林医科大学编写的《护理知识》〔6〕中论述了“人的口腔里经常存有大量的细菌,人在患病时由于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少,常可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分解、发酵、产酸的作用增强,因而不仅容易引起牙周病、腮腺炎等,而且可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致口腔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明确地指出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童雅培等〔7〕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病人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
楼静霞〔8〕除论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介绍口腔护理的用物、用法外,还提出了常规用口腔护理的药液,如芳香含漱剂、1∶5000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朵贝尔氏液、盐水、0。 25%~1%普鲁卡因。
焦吉芝等〔9〕论述了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王明珠等〔10〕论述了口腔的解剖学基础、口腔的组成以及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杜治政〔11〕论述了口腔的清洁卫生护理关系到病人的心身健康,口腔卫生护理除保持口腔的一般卫生外,更多的要求是针对口腔疾病而采取的护理手段。 3 口腔护理的进展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但口疮病人常用护理药物均不很理想,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差,因而中药漱口液应运而生,如陈俊〔12〕提出中药漱口水对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朱肾杰〔13〕论述金蒲散含漱剂治疗复发性口疮;王亚楠〔14〕论述丁香漱口液的临床应用等同类研究。
但上述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方式和表达形式上,且迄今尚未研制出效果甚佳的中药漱口液投放市场。口疮灵漱口液〔15〕根据近代药理研究,结合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理论之精华,选用传统验方的组方法度,自定合成方,一改传统丸、散剂型,严格操作而制成,临床应用245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4.关于口腔的健康知识
怎样预防龋齿?
1、每天至少彻底刷牙两次,最好是在早晨和睡前各一次。
2、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3、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把牙刷不易刷到的邻面牙菌斑清除干净。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奶糖、巧克力、甜点心和冰激凌等甜而粘的食物,少喝甜饮料,并尽量在正餐前后进食,吃完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5、定期(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维护。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牙齿矫正问题,请点击“口腔专家曹医生”,进行询问!
5.口腔常识中怎么正确认识牙周病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
也就是因为牙周病 比较常见,所以人们对牙周病重视程度就目前认识情况来 看是不够的。如果请全口无牙者回忆牙周病患病全过程的话不难发现,开始于牙周病的刷牙出血或自发性牙龈出血 已经被很多人不当一回事了,认为刷牙出血或牙龈出血是常见现象,不认为牙龈炎症期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表现,并 且不加控制地任其发展,其结果是导致由牙龈炎症发展成为牙周组织炎症。
认识到牙周病需要治疗是因为牙齿肿痛 或牙齿松动后确实难以控制住的牙齿疼痛或无法忍受牙齿松动后引起的咀嚼障碍的时候。有些人对牙周炎认识不足 程度令人咋舌,认为松动后牙齿不经过治疗企图达到不治而愈的想法显得有些幼稚,他们认为“上火”了牙齿松动,一 旦“解火”了,牙齿就牢固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一旦他们从X 线片上获知牙槽骨吸收等病变后,方知病变已达到如此严 重的程度。实际上牙周病是炎症性病变,根据其发生发展速度又 可分为慢性和亚急性两型,但以慢性牙周病多见。
根据牙 周病变破坏情况可分为早期牙周病和晚期牙周病。按照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牙周病属于炎症性病变,是因为牙周病具 有一般炎症特点(如炎症性肿胀、牙周组织盲袋内溢脓、牙槽骨组织炎症性吸收等),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机体炎症。
急性炎症时红、肿、热、痛表现相当明显,控制病变的有效药物是抗生素类药物,广谱类抗生素同抗厌氧菌类药物联合 使用效果明显,可以使炎症、肿胀消退,牙周组织功能恢复。多次反复发生的牙周组织病变常可引起牙周组织结构性改 变,比较明显的改变是牙龈萎缩,牙间隙出现较大缝隙,牙齿开始松动移位,一般牙齿松动与牙槽骨吸收成正比,吸收 越多松动越明显。
虽然牙周炎症肿胀、溢脓等症状控制有效果,但牙齿松动情况不会有改善,也就是说牙齿松动度取 决于牙槽骨对牙根包围的高度,牙槽骨吸收越多,牙根被包围的就越少,这样的牙齿越松动,牙缝隙也越大。慢性牙周 病变可迁延数年,其发病呈阶段性发作,身体抵抗力强、口腔卫生好时,慢性牙周炎情况比较稳定,炎症相对较轻,仅 仅是刷牙时有出血现象。
除了食物嵌塞症状外,牙齿可以承受普通食物咀嚼压力。一般认为,缓解期和炎症期是交 替出现的,缓解期是人体抵抗力与牙齿致病菌之间处于平衡状态或可以是抗生素抑制住牙周致病菌的结果;若人体 抵抗力下降或曾被抑制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时则可导致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牙周病复发。
交替期间长’短、复 发症状轻重程度除了与牙周损害程度相关外,还与身体状况影响因素有关。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牙周炎因此 而复发,可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发生和牙槽骨吸收,促使牙周袋越来越深。
一颗牙齿周围可形成深浅不一、形态不一的 牙周袋,这种牙周袋的形成标志着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如果将牙龈组织切开进行坏死组织搔刮,可以看到牙根被 肉芽组织包围,原来坚硬的牙槽骨变成了松软的肉芽组织。
如果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全部被肉芽组织代替,结果是牙齿 移位或脱落。慢性牙周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变发展缓慢,从病变开 始到病变后期都是炎症性反应过程,病变最终会破坏咀嚼 器官。
从健康角度来看,咀嚼器官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的问题,直接影响消化吸收。咀 嚼器官的破坏也就是损害了人体健康。
全口牙缺失了使用牙床吃,为了充饥咽下去的食物进入胃里加重了胃肠负担, 由于食物不能得到充分消化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 因此,人们要充分了解牙周病的本质,看透牙周病的严重性是相 当重要的。
总之,正确认识牙周病就是要知道其破坏性和不可复 性,也就是牙槽骨吸收不可能生长出新骨质。牙周病的复 发性特点提示牙周病治疗仅有控制症状的可能性,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尚无根治性治疗措施,所以牙周病是慢性病可 以迁延几十年。
牙周病虽是炎症性病变,是可控可治性病变,但也是折磨人的病变。
6.口腔卫生习惯对人类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牙齿和口腔与整个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关系。
口腔常见病有:龋齿、急性牙龈炎、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及复发性口疮等。
据报道,不洁的口腔中含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大量繁殖后,便会形成慢性感染灶,通过血液传播可引起风湿热、慢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由于口腔位于呼吸道、消化道的上方,因而口腔感染后还易导致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胃炎、肠炎、肠结核等。口腔通过鼻后道、咽鼓管与鼻腔、中耳相通,因此,口腔炎症还可殃及鼻腔与中耳。
新的研究证实,口腔感染还能诱发糖尿病。当口腔中的病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会使机体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变得不敏感,致使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口腔卫生关系胎儿健康,牙病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7.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口腔溃疡呢
1、口腔溃疡不等于上火一旦我们发生口腔溃疡,第一联想到的就是;上火了。
有些人可能追查是不是最近吃太多的辣火锅,青菜吃得不够,水喝得少,或者熬夜打牌等,这些情形,总是被认为是火气大的原因,也是生口疮的原因。医生观点:从临床角度来讲,口腔溃疡与上火相关性不是十分明确,因为给患者使用清热解毒的药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轻症患者,一般局部应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药膜、药膏如西瓜霜、意可贴、珍珠粉,或者短期全身用药。重症患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全身治疗,一般一个疗程为3个月。
2、口腔溃疡不等于维生素缺乏发生口腔溃疡,很多人认为自己摄入维生素不够,一般医生也会给患者补充维生素B2进行治疗。 医生观点:其实,在城市里,正常的饮食是不会出现口腔溃疡的。
除非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刚做过肠道的手术、胃溃疡等患者。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正常饮食才会需要补充维生素。
当精神紧张、焦虑而导致身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这时诱发的口腔溃疡单用维生素B2治疗无济于事。 3、复发性口腔溃疡不等于癌变征兆口腔经常发生溃疡,很多人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医生观点:口腔溃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会演变为癌症的溃疡,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另一类是与癌变有关的溃疡,包括溃疡型白斑和红斑。一般可以完全自愈,过段时间又复发,这类溃疡发生癌变的机会极少,相反对于长期不能愈合(超过2-3周)的口腔溃疡,特别是伴有红色或白色改变的溃疡,要注意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应及时到口腔专科医院诊治。
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卫生,只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远离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