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有哪些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以及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在反射是光路是 可逆的。
3、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折射: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才可能发生折射。当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是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疏大密小)
3、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是时会出现全反射现象。
(以上尽限于初中)
这一部分重点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画光路图和解释相关现象。
2.初二物理关于光的知识点,反射和折射的
[光的反射]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1878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3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4 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 光速:3*100000千米/秒。 在水中传播速度是这速度的四分之三 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6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7 法线:经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线。8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9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0 光路是可逆的。11 漫反射:如果镜面是凹凸不平的,那么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 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如果镜面是光滑的,则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12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13 平面镜成像四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3 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的连 线与镜面垂直。14 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
最关键是光路图法。15 球面镜:利用球面的一部分进行反射的镜。
16 凹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凸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进行反射的球面镜。
17 球面镜的作用: 凹镜对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另外放在焦点的光源发出 的光经凹镜反射后,能平行射出。
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 能够扩大视野。18 凹镜的焦点: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反射以后所会聚的点叫焦点。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2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3当光由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当光由水或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4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5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6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7 光心:通过它后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的点叫光心。8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 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9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10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平 行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 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11 照相机的原理: u>2f f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2 幻灯机的原理: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3 放大镜的原理: u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 照相机的结构: 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15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 能形成在光屏上。
16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 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16 显微镜的镜筒上有一目镜,和一个物镜。
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18 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17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18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3.初二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总结
4.光的反射
(1)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方向后的光线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
射现象.
(2)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ON是法线;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
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即∠AON为入射角;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叫反射角,即
∠BON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
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平时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这些物体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的缘故.
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比较光滑的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5.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
的距离相等.
此规律可理解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以镜面对称,根据此特点可以画出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
虚象。.
(2)平面镜的应用,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6.球面镜
(1)凹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镜.
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
太阳灶、太阳炉、汽车头灯及探照灯的反射面都是凹镜的重要应用.
(2)凸镜 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镜.
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一个虚焦点.
汽车上的观后镜:及马路交叉路口处安装的都是凸镜,可用来扩大视野.
7.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击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
光的折射.
(2)如图2所示,AO是由空气中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MMˊ是水面,NNˊ是法线,OB
即为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与AO相比,OB的传播方向已发生了改变.AO与的ON夹角叫
入射角,折射光线OB与法线ONˊ的夹角叫折射角.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
或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人在水面外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原物体靠近水面(现得比较浅);人在
水中斜看水面外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物体的实际位置高.这都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8.透镜
(1)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的透明体,即为透镜.
(2)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两个实焦点.
(3)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两个虚焦点.
9.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通过凸透镜,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实像在透镜另一侧,位于f
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2)当f2f的范围内.幻灯
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3)当u
镜这个规律的应用.
4.光的折射重点
四、光的折射
①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②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③注意:一般情况下,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④光的折射定律(Refraction Law):
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e.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⑤光路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⑥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折射定律分三点:A. 三线共面;B. 两线分居;C. 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a. 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b.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⑦光的折射中的几个物理名词: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折射光线(OB):
法线:(M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γ):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界面 (PQ) :
⑧光的折射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海市蜃楼等。
5.教学目标编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教学目标编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在现行的新课改的实施下,一般要求教师制定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在编写三维教学目标 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设计目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学习目标。
第二、目标设计应重点突出。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对一节课中的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效果。
第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有层次和顺序的,应按照层次之间的关系设计教学目标。
第四、教学目标编写要联系实际,切实可行,切忌空泛和漫无边际。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应注意多样化。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应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 第三、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一定要克服“老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
第四、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应注意让学生去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陈述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应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的培养。 (二).《光的反射》一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