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关于山地车的知识,请高手分享一点
Cross Country(XC):越野自行车。
这样的山地车通常是使用80-100mm的减震前叉或者后减震,并且重量合适。为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车架和配件通常使用重量轻的材料制造。
所以XC自行车也通常比其他自行车要脆弱。前后的减震器使用气压为介质,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重量。
一些型号的XC自行车没有减震,而是使用硬叉,在尽可能轻量的情况下,也更加依赖车手的技术来对抗复杂的地形。XC自行车的重量通常是9公斤至14公斤。
XC骑行是最普遍的一种自行车骑行运动。典型的XC地形一般被认为是爬山多于下山,并且不包括任何的特技。
2.汽车变速器知识
D) 手动变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轿车手动变速器大多为四挡或五挡有级式齿轮传动变速器,并且通常带同步器,换挡方便,噪音小。手动变速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驾驶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换挡前应将离合器踩到底,操纵变速杆时动作要轻快、准确、柔和,不可用力过猛,也不要硬拉硬推,使齿轮发响;以免变速器操纵机构受损。行驶中,不要长时间将手放在变速杆上,否则会造成变速器换挡拔叉过早磨损。挂倒挡时要在汽车停止状态下进行,有些车还需要压缩倒挡弹簧或提起倒挡提纽;同样在倒车后,要使车辆前进,也应先将车停稳。
运行中换挡必须选好换挡时机。增挡前,应首先进行汽车加速,当车速升高到一定值时,及时挂入高速挡;降挡时,当车速降到一定值时,方可挂入低速挡。在确保发动机动力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高速挡,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和降低油耗。
严禁在空挡熄火状态下强行挂挡起动发动机,或在车速太低时挂入高速挡以及车速过高时换到低速挡,以免损坏变速器内运动组件和发动机。
3.变速自行车的原理
自行车上的物理学知识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自行车部件: 1、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
车架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男式车架和女式车架。 车架一般采用普通碳素铜管经过焊接、组合而成。
为了减轻管重量,提高强度,较高档的自行车采用低合金钢管制造。为了减少快速行驶的阻力,有的自行车还采用流线型的钢管。
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骑车技能而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车架部件制造精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乘骑的安全、平稳、和轻快。一般辐条是等径的,为了减轻重力,也有制成两端大、中间小的变径辐条,还有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将辐条制成扁流线型 2、外胎:分软边胎和硬边胎两种。
软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着地面积比较大,能适宜多种道路行驶。硬边胎自重轻,着地面积小适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具有阻力小,行驶轻快等优点。
外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山地自行车的外胎宽度特别宽,花纹较深也是适应越野山地用。
3、脚蹬部件:脚蹬部件装配在中轴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个将平动力转化为转动力的装置,自行车骑行时,脚踏力首先传递给脚蹬部件,,然后由脚蹬轴转动曲柄,中轴,链条飞轮,使后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因此脚蹬部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骑车人的放脚位置是否合适,自行车的驱动能否顺利进行。
脚踏:可分为整体式脚踏和组合式脚踏。无论什么款式的脚踏都必须有脚踏面,必须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选用橡胶、塑料或金属材料制造。
脚踏必须转动灵活。 4、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
转动车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 5、链条:链条又称车链、滚子链,安装在连轮和飞轮上。
其作用是将脚踏力由曲柄、链轮传递到飞轮和后轮上,带动自行车前进。 链轮:用高强度钢材制成,保证其达到需要的拉力。
6、飞轮:飞轮以内螺纹旋拧固定在后轴的右端,与链轮保持同一平面,并通过链条与链轮相连接,构成自行车的驱动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单级飞轮和多级飞轮两大类。
单级飞轮又称为单链轮片飞轮,主要由外套、平挡和芯子、千斤、千斤簧、垫圈、丝挡几钢球等零件组成。 其单级飞轮工作原理: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
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和外套都不旋转,但后轮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带动芯子和千斤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产生相对滑动,由此将芯子压缩到芯子的槽口内,千斤又压缩了千斤簧。当千斤齿顶滑到飞轮内齿顶端时,千斤簧被压缩得最多,再稍微向前滑一点,千斤被千斤簧弹到齿根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芯子转动加快,千斤也很快在各个飞轮内齿上滑动,发出“嗒嗒”的声音。当反向踏动脚踏时,外套反向转动,会加速千斤的滑动,使“嗒嗒”声响得更急促。
多级飞轮是自行车变速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多级飞轮是在单级飞轮的基础上,增加几片飞轮片,与中轴上的链轮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传递比,从而改变了自行车的速度。
4.自行车的知识
自行车(bicycle) 人力脚踏驱动的两轮车 。
又称脚踏车 、单车 。无噪声、无污染、自重轻、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维修方便,广泛用于交通代步、运载货物、体育锻炼和竞赛等。
自行车的发展沿革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
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 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子,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像一个玩具俱似的.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而且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出门骑一会儿就累得满身大汗。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总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继续想办法加以改进。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1818年,在德国有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他每天从村东的这一片树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树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车子上,走走停停,随心所欲,不是很潇洒吗?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
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对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德莱斯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
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喜欢自己创作的这架”可爱的小马崽”。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弄到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
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未,向前跑去.这样一来,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公里,由于不小心,踩车的速度过快,撞倒了路上的一个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原本职业是马车修理匠,他们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这样除非骑车的技术特别高超,否则就抓不稳车把,会从车子上掉下来。
他们把这辆两轮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让观众大开眼界。 1869年,英国的雷诺看了法国的自行车之后,觉得车子太笨重了,开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车做得轻巧一些。
他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棒来制成车架,车子的前轮较大,后轮较小.从而使自行车自身的重量减小一些.从西夫拉克开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作的5种型式的自行车都与现代自行车的差别较大。 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的。
英国人罗松在这一年里,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看起来不够协调,不稳定。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样,就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由此可知,从18世纪末叶起,一直到20世纪初期,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大约200年的时光,有许多人为之奋斗不息,才演变成现在这种骑行自如的样式。
自行车的主要组成 ①车体部分,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②传动部分,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③行动部分,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 ④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险叉、挡泥板、气筒等。另外,装有变。
5.山地自行车的有关知识有什么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
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
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
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四、刹车的技巧 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
(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刹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刹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刹车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刹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刹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刹车的。
(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刹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
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刹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刹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刹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刹车时,尽量使用后刹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刹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刹车力量,来作刹车的动作。
(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抛过把手。
过度的压下前刹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刹,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刹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刹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刹车锁死的现象发生。
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 ,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
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
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
6.自行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一、山地车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三、BMX攀爬车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第二节 轮胎
一、山地胎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公路胎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 车把
一、山地车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二、公路车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第四节 减震系统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第五节 变速系统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一、山地车
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
二、公路车
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7.请教变速车的原理
原发布者:11车辆1班
自行车变速原理自行车通过改变传动装置中链轮和飞轮的齿数,从而改变传动比来实现变速而改变齿数则是靠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分内变速机构和外变速机构内变速机构和外变速机构都有控制部件装在车把上,并通过钢丝绳来控制后轴的变速机构。内变速机构在后轴装的是内变速器1.外防尘盖2.左手滚珠轴承罩(组件6.4毫米滚珠)3.毂盖组件40洞(铬),包括项目编号1、2、24各一件4.棘轮掣子销5.左手低档掣子6.制动簧片7.行星传动箱8.行星小齿轮9.行星小齿轮销10.齿圈11.制动簧片12.右手齿圈掣子13.棘轮掣子销14.右手球环15.内防尘盖16.主动轮17.右手滚珠轴承罩(组件6.4毫米滚珠)18.外防尘盖19.链轮防尘盖20.链轮间隔垫圈一1.6毫米21.14~22齿链轮22.链轮间隔垫圈一1.6毫米23.链轮簧环24.润滑器25.左手车轴螺母26.钢制防松垫圈一9.5毫米槽27.圆锥防松螺母28.间隔垫圈一1.6毫米或3.2毫米或4.8毫米或6.4毫米29.左手圆锥配有防尘盖30.车轴一171.5毫米,配有中心小齿轮31.离合器32.轴键33.离合器套管34.推力环35.离合器弹簧36.离合器压紧弹簧座37.右手推挡指示杆,适用于171.5毫米车轴38.右手圆锥,配有防尘盖39.圆锥防松垫圈40.间隔垫圈一1.6毫米或3.2毫米或4.8毫米或6.4毫米41.圆锥防松螺母42.钢制防松垫圈一9.5毫米槽43.右手车轴螺母44.指示杆挡板45.制轮器控制夹46.制轮器缆索(配有缆索固定器)47.支轴夹48.滚轮增速档
8.1.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增加了一套变速系统。
普通自行车的牙盘和飞轮齿数比是固定的(也就是蹬一圈后轮转的圈数是固定的)。变速自行车有可以调节的齿数比,当遇到上坡或者不平整的路段,可以调节使骑行更加省力,(比如应用到山地车上,当前牙盘调到最小盘,后飞轮塔调到较大的齿盘,可以爬上很陡的坡);如果路段很平整或是遇到下坡,想拥有很快速度时,可以将刚才说的齿数比反过来,蹬一圈可以走很远,而普通车若想达到较高速度只能靠增加蹬的频率,到一定高频率时腿很难坚持的,并且容易脱脚(脚从踏板上滑开),有危险。
所以一般赛车常根据具体地形需要配置相符的变速系统,让骑行能很好适应各种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