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的地理位置,详细描述一下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
以龙门山一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米以上。
最低的东部接近长江三峡处,海拔仅70余米,与贡嘎山相差7400米以上。地表起伏之悬殊,在中国仅西藏、新疆可比。
四川盆地底部地区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
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
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 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
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
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
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川西北高原地区 川西北高原地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
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
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
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同纬度地区高1℃。一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19℃;七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
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4500℃,以北锐减至2000℃。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
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
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 四川主要河流水系 岷江水系:全长735公里的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之一。她从仙境般的阿坝州走来,向物产丰饶的成都平原而去,一路穿山越岭,奔向大海。
她孕育了古。
2.四川的地理资料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位于东经97°22’—110°10’,北纬26°03’—34°20’,面积为56.7万平方千米。地处长江上游,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气候各地有明显差异,川西高原的气候垂直分布现象明显,“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气温-9.3°C,7月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汉、彝、藏、苗、回等民族。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全国首位)、猪棕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钢铁、机械、电器、井盐、化工等到工业较发达。
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长江三峡之一半,大宁河小三峡在四川境内,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东面凌云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足与安岳石刻等是著名的宗教遗存。 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红岩、白公馆、渣滓洞是现代史的重要纪念地。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重庆灯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地方文艺: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维妙维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饮食文化: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而深浓,以麻辣味为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怪味鸡块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等均为传统小吃。
3.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腹心地带和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信封盆地、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娄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因此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底部两大部分。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地表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扩展资料:
四川盆地的主要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四川盆地中植物近万种,古老而特有种之多为中国其他地区所不及。在盆地边缘山地及盆东平行岭谷尚可见水杉、银杉、鹅掌楸、檫木、三尖杉、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金钱槭、蜡梅、杜仲、红豆杉、钟萼木、福建柏、穗花杉、崖柏、木瓜红等珍稀孑遗植物与特有种。
2、动物资源
四川盆地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据统计,除鱼类外,盆地底部共有动物417种,盆地西缘、北缘和南缘山地分别为487种、317种与288种,其中经济动物均占一半以上。
3、矿产资源
四川盆地有煤、铁、天然气、石油、盐、芒硝、石膏、磷、硫、铝、金、铜、锰、石墨、汞等矿产资源,其中天然气、芒硝为全中国之冠,并有中国重要的锶矿。川东北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之一,川中和南充等地盐岩矿储量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川盆地
4.四川地形
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铁路是四川沟通省内外运输的大动脉。
目前,四川省铁路已形成包括宝鸡-成都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和4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宝成复线电气化铁路连接陇海线,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连接,是四川与湖北间的重要通道。 成渝铁路沟通巴蜀,同是也是四川通往贵州及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成昆铁路南接南昆线,是成都至北海、至海边最近的铁路线。正在修建的内江至昆明、遂宁至重庆、达州至万州铁路,将继续完善四川与邻省市的铁路交通状况。
全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 主要的公路干线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陇公路、川陕公路、川渝公路、川云东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
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
它全长340。 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
此外,成都—都江堰、成都—绵阳、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内江—自贡—宜宾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四川的航空事业发展很快,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
全国民用航空机场已发展到6个(成都、泸州、宜宾、达川、西昌、南充)。目前使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线140多条,可以直飞国内外众多城市。
四川是全国水运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江横贯全省,是水路运输的干线,并与岷江、金沙江等支线沟通,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 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长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
其中,金沙江新市镇以下,岷江乐山以下,嘉陵江阆中以下常年可通轮船,乐山、宜宾、泸州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
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桔、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中药材驰名中外;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信息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和劳务市场、资金和金融市场以及各种物资市场、服务市场、旅游休闲娱乐市场也相应建立。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之后,四川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实施《四川省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
在深化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指引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收购与兼并正逐步推行。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商业、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条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创造了条件。 四川是一个综合科技力量较强的省份。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小学等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川剧、歌剧、杂技、曲艺享誉国内外。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遍布全川。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产业兴旺发达。
医疗机构也基本能满足人民的健康需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并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四川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历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许多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 有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四川境内的风景:“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
但秀、幽、险、奇其实只是四川风景的一个侧面,峨眉山、青城山、剑门、九寨沟也只是四川众多美景的一小部分。 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处:九寨沟一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一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一乐山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的有4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汉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黄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5座:成都市、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乐山市、祟州市;国家4A级旅游区有9处: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
5.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四川大致可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区,以及西部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区。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包含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跨中国地势第一及第二阶梯,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省最高点是川西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6.四川的地理位置条件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
扩展资料:
四川省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2、水文
四川河流众多,以长江水系为主。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3、气候特征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川
7.四川省凉山州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 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 成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
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盆周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发育典型,盆地内部冰川谷和岗垄比比皆是,均属难得的科考旅游景观。
地貌形态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既有多级剥夷面、多级阶地(如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宽谷河段可见到4~6级阶地),也存在层状喀斯特溶洞(如雷波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及屡见不鲜的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观(如在木里海拔3000~3800米地带的典型的云杉、冷杉树林里随处可见古红壤)。这种多元性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捉供了优越条件。
大雪山脉南支 西昌青山机场 境内有属大雪山脉南支的锦屏山、牦牛山、鲁南山、小相岭、黄茅埂等山,多数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木里西部与甘孜州稻城交界的恰朗多吉峰海拔为5958米,为全州最高点。
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海拔仅为325水,是全州最低点。高山深谷的相对高差达5633米。
气候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如开展旅游活动,无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湘、赣、浙南、闽北等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黔西地区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
在我国北纬30o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开展冬季阳光沐浴度假旅游具有优越条件,是国内开展阳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 矿产贤源 凉山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矿产贤源丰富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是建设综合性、集团性大型钢铁、有色金属、稀土、贵重金属等原材料基地的最佳地区。
现已探明矿种82种,有相当储量的达59种,大型、特大型砂床30处,中型63处。其中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13.73亿吨,富铁矿保有储量4985.8万吨,铜矿保有金属量135.17万吨,铅矿保有金属量78.85万吨,锌矿保有金属量267.04万吨,锡矿金属储量4万吨,轻稀土保有稀土氧化物总量103.06万吨,分别居全省储量一、二位。
此外,岩盐、磷、煤,石灰岩、白云岩、铝土、硅石、金属镁等矿产也具有相当储量。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名目多、分布广。
全州各门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其中,植物类4000余种,动物类1200余种,微生物类近千种。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资源占优势。
森林面积3000余万亩,占全省的30%;草地面积3000多万亩,而且牧草产量高、草质优,仅草本类优良饲料就有上百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500余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有甘蔗适种地3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最高可达10吨以上,比国内单产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内江老产区高3%。州西南部具有种植烤烟的良好气候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
蚕茧一年可养四季,蚕茧个大质优,茧丝洁白,弹性好,单粒丝长1200米。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的优势。
石榴、苹果、脐橙、枇杷、桂圆、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质量好、产量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全国著名农学家卢良恕赞誉这里“不是海南、胜似海南”。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全州河流水能总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千瓦,占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在凉山州境内可建100–1000万千瓦大型电站8座,规划装机容量高达2500万千瓦以上。
气候资源 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如开展旅游活动,无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
8.关于四川所有的地理信息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其中居住着汉族、彝族、藏族、回族、羌族等民族。
省会成都。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省鸟:红腹锦鸡 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642万。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
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
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降水量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
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
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
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铁路是四川沟通省内外运输的大动脉。
目前,四川省铁路已形成包括宝鸡-成都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和4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宝成复线电气化铁路连接陇海线,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连接,是四川与湖北间的重要通道。成渝铁路沟通巴蜀,同是也是四川通往贵州及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成昆铁路南接南昆线,是成都至北海、至海边最近的铁路线。正在修建的内江至昆明、遂宁至重庆、达州至万州、达州至巴中铁路将继续完善四川与邻省市的铁路交通状况。
全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主要的公路干线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陇公路、川陕公路、川渝公路、川云东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
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
它全长340.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此外,成都——都江堰、成都——绵阳、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内江——自贡——宜宾、达州——重庆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四川的航空事业发展很快,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全国民用航空机场已发展到8个(成都、绵阳、泸州、宜宾、达州、西昌、南充、广元)。
目前使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线140多条,可以直飞国内外众多城市。 四川是全国水运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江横贯全省,是水路运输的干线,并与岷江、金沙江等支线沟通,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
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长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镇以下,岷江乐山以下,嘉陵江阆中以下常年可通轮船,乐山、宜宾、泸州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
9.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有用的话给个最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