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的含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2.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生命线;
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3.什么是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堆积的。心理学研究已发现,优生和差生的知识组织存在明显差异。优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点按层次排列,而且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具有结构层次性。而差生头脑中的知识则水平排列,是零散和孤立的。结构化对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结构的方式进行储存时,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效率。 [1]
当代心理学研究非常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的多少及其性质和组织结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有实现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之后才能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口。
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是什么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 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 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3. 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4. 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岁至成人)。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
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1. 服从与惩罚定向;2. 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3. 人际和谐与一致 ,即好孩子定向;4.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即法律与秩序定向)和后习俗水平(5. 社会契约定向;6. 普遍伦理原则 即 原则与良心定向)。 ,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 也宣称逻辑与道德发展贯穿各建构的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经验重于道德环境。
5.图式理论对语文知识结构化具有哪些理论指导意义呢
首先,语文知识可以被浓缩成框架。
图式理论认为,框架是事物的组织、结构,也是图式。它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
指向性是指构成图式框架的元素是各种变量,这些变量为学生理解课文确定了目标。例如,说明文中概括结构图式的框架:(1)每个段落中含主要思想;(2)大多数语句都是为主要思想提供证据;(3)含有表达定义、原理、法则的句子。
若学生掌握了这种图式框架,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分辨出课文的某个段落属于这种图式。开放性是指图式可以吸收或同化课文信息,只要图式对课文来说是合适的,那么,课文所提供的重要信息就会被图式所吸收。
图式在不断地吸收课文的重要信息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正国为框架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浓缩成框架,不就突出重点、展示核心了吗?。
6.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您好知识对人的重要性有:扩宽眼界、提高修养、修身养性等。
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有深度,有的有宽度,有的有深度没宽度,有的有宽度没深度,甚至有的没宽度没深度。人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受知识结构的影响。
你的知识结构是怎么样的就决定你是怎么样的人,干脆来说就你爱读什么书,你读的书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当然也不能这么绝对,你是什么人也有先天环境的引导。
不过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你后天的知识结构组成。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无论你想拥有的是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英语能力还是理财能力等等,只有掌握了如何学习的能力,才是高效进步的核心技能。
而学习力,就是你掌控生活的能力。它教你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让你在面对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时,把握住自己的确定性。
而你的生活,自然也就可以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了。我们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在完成了理论上的培训后还必须学那么多的东西,学习各种特别工作占了我们工作生涯的多么大的一部份,在各行各业中,对人们的了解,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对特殊情况的了解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知道并使用末充分利用的机器或懂得能被更好地利用的某人的技能,或了解供应中断时能提取的储备,对社会来讲与了解更好的可选择的技术同样有用。总而言之,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想要走怎样的人生道路,知识都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知识,就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勇气,有了知识,别人才会对你肃然起敬,所以要加大对知识的获取力度,多学多看,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