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题怎么答启示类的题
对于平时做练习: 1.选择题。
平时做历史选择题,是开卷有益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在某个知识点不会时去查书。
做选择题,要一个一个题的一个一个选项,整个句子各个历史名词细细的抠,细细思考。遇到模棱两可的或者不熟,忘了的题中的关键词时务必去查书。
学历史,做历史题需要的不是做题量而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做题的目的是查漏补缺。
你做这些题的目的就是巩固课本知识。要注意细节,一点都不能含糊。
做题的过程,遇到拿不准的名词,你上课本上查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做的历史题很多,却拿不了好成绩,平时一个劲的背知识点。
正确的做法是在做题的过程中随时查书,你查书的过程就是巩固记忆。历史学习需要零碎时间。
而做题过程好好利用,像我以上说的,你就不用在课外再花时间背了。必须注意的是,1.做题要注意细节,每个题的每个细节都别放过。
其实老师讲课时也是这样。遇到不懂的,课上如果你来不及,就把疑问记下来,课下务必弄懂。
2.遇到不懂的去查书。不到万不得已别去问别人或问老师。
你自己在课本上搜索的过程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同时自己查书记得牢,你在查某某题某个知识点的同时在课本上查,你同时可以发现课本其他知识点和这个知识点的联系。3.坚持“钻牛角尖”。
钻牛角尖你可以锻炼思维缜密度,即使花费时间大你也能提高严谨度,思维判断能力,辨析能力,而历史卷子选择题很大程度上是一堆差不多的选项。钻牛角尖很多时候你最后是能得到正确解释的。
其实大多数时候人们把追求严谨叫做‘钻牛角尖”是不合理的。严谨是有用的。
4.平时听到和自己历史课有关的内容注意聆听,多加思考。5.上历史课时要大胆思考,大胆疑问,自己寻求解释,实在想不通可以问老师。
(不过如果你想些太“课外”的,太和课内无关的,就是浪费时间了。你要思考各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
历史题主要就是考他们各知识点的联系。6.务必坚持思考。
坚持做到:如果自己不理解书中某些内容,坚持不背,直到搞明白。其实,你思考这书上内容的过程就是巩固记忆。
你这个思维过程是活的,而死记硬背是死的,2者哪个记得牢,不言自明。2.笔答题。
笔答题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在平时不用做笔答题。
因为这些题考的范围很大,一道题要答多个点,即使历史很好的学生也很难保证满分。所以你平时对于这些大题,你先看它题干然后抄答案。
也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像做选择题一样,不放过细节。这样起到巩固记忆作用。
平时做题不要追求量。学校老师带着大家做题够量了。
你需要的是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追求数量。它和数学不一样。
数学需要技巧,历史不一样,历史需要精准度。死抠透了之后你会发现历史就那么点玩意。
我说的做题方法,别以为轻松。比普通学生做一套题的速度慢不少。
因为你即使历史好,你也会常遇到拿不准的。需要常思考,常查课本。
这样做题虽然慢,但是掌握知识牢固,不用像普通同学那样题海战术加死记硬背。学历史需要理解,这你应该明白,历史考试注重精准和分析能力。
平时对题中各知识点间联系的思考是锻炼分析能力,巩固知识的根本方式。3.必不可少的是你需要记忆。
不可能有光靠做题就记住所有知识点的。不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以看历史课本的形式巩固。
以看故事书的态度看,别想着背。你必须放下对历史的排斥,不要想到令人紧张的背诵。
以享受的态度看课本,就当看着玩,即使你不喜欢历史,你也要装喜欢,这样才能认同历史课。4.其实学生讨厌历史是因为繁琐的细节,大量的背诵。
我教你的方法能让你摆脱这些困扰。切记,你做我让你做得这些事时不要想着非得背下来,这样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记住了。
等你历史成绩提高了后你可以考虑背下来。我这些都是亲身经历。
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你的思维能力还会提高。等你历史提高到新高度后你可以不做老师留的历史作业了。
我现在老师发的题让做,我不做而是等到老师第二天讲时他讲第一题我做第2题,第三题的同时听第一题。这个是比较累的,还得给自己不熟的知识点做记号,还得思考题目。
不过我现在能做到。因为我思维锻炼到这程度了。
不过最好还是谦虚,做一个虚心的人,认真听课是对于初级阶段(刚采用此方法的人)还是谦虚,注意细节。对于历史考试。
你做选择题时用排除法,务必要节省时间,这时候不能钻牛角尖。做大题,你尽量多写点。
写多了不扣分。我的历史学习方法是经过我实践的了,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地理。
需要注意的是你做我告诉你的这些事时,把查到的知识点,自己的思考心得写到题边。多动笔。
我在课下没有用时间看那些我做题时记到旁边的内容。做的题够多,来回做,我不用复习。
你如果觉得你需要的话,你平时翻翻你做过的题也行,整理个错题本也行。
2.【历史】历史大题中,如何回答启示和认识
启示是从材料中体现的对我们做事的建议,认识是对材料本质和表象的看法。
比如:罗斯福新政
认识是这次新政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虽然建立在维护资本主义基础上,但还是一定程度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缓和矛盾。
启示是我国以后在经济方面不能过于依赖市场自己调节,也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如果在考场上,你实在不放心,时间又足够,可以把对材料的看法,和从中体味出的对我们有利的道理等等你觉得有关的都写上去,写多了,老师总不会扣分吧,这样就有双保险~我就经常这样,效果不错,写这么多答案,总会写到点重点吧~】
3.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
近几年高考中,启示类问题频频出现,研究这类问题的特征以及解答技巧,既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也是教育功能的展示,让人们从中有所领悟。
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一、由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2006年全国Ⅰ卷37题(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考生从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的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007年江苏卷37题.读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王安石《临川集》)、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结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这道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经验或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完善和规范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观念等。
二、通过历史知识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认识或预测2007年江苏卷29题,由汉、唐时期中日友好交往到19世纪60年代后,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再到近。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4.你对中华历史的启发(认识)
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中国,其他三个均全部被消灭,今天的印度不是古印度,今天的伊拉克不是古巴比伦,今天的埃及不是古埃及。
夭折的文明,一切都面目全非。 只有古老的中国,文化未变,种族未变,疆土未变,完整无损地保留了远古的一切,像一块完整的活化石。
这就是奇迹,是全人类文明中仅有的奇迹。这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繁衍的强大生命力。
作为一个地球人,我们当为这个奇迹而震撼。 更神奇的是,这个古老的巨人周期性的崛起,在经历了春秋、唐、宋、清这四个黄金时代后,如今,正迎来第五个黄金时代,她将又一次成为全人类的经济文化中心。
我辈幸运,可以目睹这个时代的到来。
5.七下历史关于启示类的题怎么答
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启示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要求学生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来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启示类主观题是历史学科中最能体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原则的题型,它虽然所占分值不大,但是非常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考试方向,很有生命力。1、“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回答“启示”,就答“经验与教训”。
2、谈“认识”,有如下几情况:(1)对问题的总体掌握,实际就是对教材知识、所给材料的高度概括;(2)对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5)经验教训、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