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的是第5套人民币知识

1.第五套人民币知识

人民币防伪标志特征

我国当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币用纸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币用的纸张,是特制的纸张,一般叫做钞票用纸。这种纸张,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纸的质地高超。制造这种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绒,比一般的造纸原料贵重得多。造纸原料配方,有着严格的固定比例。造出来的纸,质地光洁细腻,坚韧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着钞票在空中抖动,或者两手拿着钞票的两端一松一紧地拉动,或者用手指轻弹纸的表面,都会发出清凌明脆的声音来。而普通印刷纸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麦杆、破布等,纸的质地绵软粗糙,韧性和张力不足,极易拉断。如果在空中抖动,它的声音发闷。

②无荧光反应。这种纸张所选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净清洁,不含杂质,白度很高,不添加荧光增白剂,呈自然的洁白色。如果在紫外线的光照下,没有的荧光反应。而普通的印刷纸,一般都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会发出明亮的蓝白荧光来。

③水印。人民币的钞票用纸,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术。第三套人民币元券以上的钞票纸内,都有五角星图案的满版水印。其中10元券钞票纸内采用的是天安门图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币钞票用纸,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图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钞票,用的是古钱图案满版水印。

④安全线。人民币的部分钞票用纸,在造纸过程中采取了设置安全线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钞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设置了安全线。这些钞票日常将它平视时,是看不见安全线的。如果将这些钞票迎光透视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钞票纸内有一条立体感明显的暗色安全线,在票面的表层即可用手触摸到,线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别是流通过一个时期的钞票,此特征更为明显。

(2)人民币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币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与市场上卖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这种油墨的原材料构成比较复杂,其中颜料、填充料、干燥剂等都是特殊制造的。各种原材料的调制和配伍,都有专门技术。针对不同的印刷设备,油墨的调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币是在凹印机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着力强的凹印油墨。这样印出来的钞票画面,油墨在纸上的堆积层比较厚,立体感强,用手触摸可有突出的感觉。在钞票的不同部位还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强了钞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币上使用的防伪油墨,大体有凹印油墨、荧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种。

(3)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币票面的设计,采用民族特色图案衬托主景,花符对称,正背面对应,阴阳光线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错落有致,多种防伪措施和标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写银行行名,使伪造者难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币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进的机器雕刻与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技术。机雕的底纹、团花、网状线,极其精细,仿制的难度极大。手工雕刻的每一个图景、图形,都是由美术专家绘制,雕刻师高手精心雕刻的,它们体现了美术家、雕刻师们各自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这种个人的艺术风格是无法以假乱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点线排列的,疏密相间,景物的深浅,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特征。如用放大镜观察,很容易与假钞票相区分。

③人民币印刷的多色接线技术。人民币票面各种图案、图形上的线条,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线段上显示了不同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线段间的衔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种颜色自然地渐变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没有重叠、缺口、漏白、错位现象,没有生硬的感觉。这种在一条线上色彩的变换,是用先进的接线技术印刷的。一般的假钞,就算是有的线条对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对接完好,也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办法,则色彩变换的过渡,就会很不自然,能较容易发现。

④票面底纹的彩虹印刷技术。票面主图的背景部位由各种细线条组成的图案,叫做底纹。底纹由直线、斜线、波纹线等构成,线条分布均匀,有一定的规律性。底纹的颜色是由多种颜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种或几种颜色逐渐地自然地过渡到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由于底纹色彩的面积比较大,多种颜色的变换,可以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币的各种票券都使用了这种特殊印刷技术,使不法分子难以造假。

图示——/showthread.php?t=42284&goto=nextnewest

2.第五套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防伪标志特征 我国当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币用纸的防假特征。

印制人民币用的纸张,是特制的纸张,一般叫做钞票用纸。这种纸张,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纸的质地高超。制造这种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绒,比一般的造纸原料贵重得多。

造纸原料配方,有着严格的固定比例。造出来的纸,质地光洁细腻,坚韧耐折,挺括平整。

如果用手拿着钞票在空中抖动,或者两手拿着钞票的两端一松一紧地拉动,或者用手指轻弹纸的表面,都会发出清凌明脆的声音来。而普通印刷纸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麦杆、破布等,纸的质地绵软粗糙,韧性和张力不足,极易拉断。

如果在空中抖动,它的声音发闷。 ②无荧光反应。

这种纸张所选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净清洁,不含杂质,白度很高,不添加荧光增白剂,呈自然的洁白色。如果在紫外线的光照下,没有的荧光反应。

而普通的印刷纸,一般都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会发出明亮的蓝白荧光来。 ③水印。

人民币的钞票用纸,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术。第三套人民币元券以上的钞票纸内,都有五角星图案的满版水印。

其中10元券钞票纸内采用的是天安门图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币钞票用纸,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图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钞票,用的是古钱图案满版水印。

④安全线。人民币的部分钞票用纸,在造纸过程中采取了设置安全线的措施。

如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钞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设置了安全线。这些钞票日常将它平视时,是看不见安全线的。

如果将这些钞票迎光透视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钞票纸内有一条立体感明显的暗色安全线,在票面的表层即可用手触摸到,线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别是流通过一个时期的钞票,此特征更为明显。 (2)人民币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

印制人民币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与市场上卖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这种油墨的原材料构成比较复杂,其中颜料、填充料、干燥剂等都是特殊制造的。

各种原材料的调制和配伍,都有专门技术。针对不同的印刷设备,油墨的调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比如第三套人民币是在凹印机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着力强的凹印油墨。这样印出来的钞票画面,油墨在纸上的堆积层比较厚,立体感强,用手触摸可有突出的感觉。

在钞票的不同部位还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强了钞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币上使用的防伪油墨,大体有凹印油墨、荧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种。

(3)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币票面的设计,采用民族特色图案衬托主景,花符对称,正背面对应,阴阳光线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错落有致,多种防伪措施和标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写银行行名,使伪造者难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币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进的机器雕刻与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技术。机雕的底纹、团花、网状线,极其精细,仿制的难度极大。

手工雕刻的每一个图景、图形,都是由美术专家绘制,雕刻师高手精心雕刻的,它们体现了美术家、雕刻师们各自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这种个人的艺术风格是无法以假乱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点线排列的,疏密相间,景物的深浅,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特征。

如用放大镜观察,很容易与假钞票相区分。 ③人民币印刷的多色接线技术。

人民币票面各种图案、图形上的线条,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线段上显示了不同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线段间的衔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种颜色自然地渐变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没有重叠、缺口、漏白、错位现象,没有生硬的感觉。这种在一条线上色彩的变换,是用先进的接线技术印刷的。

一般的假钞,就算是有的线条对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对接完好,也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办法,则色彩变换的过渡,就会很不自然,能较容易发现。

④票面底纹的彩虹印刷技术。票面主图的背景部位由各种细线条组成的图案,叫做底纹。

底纹由直线、斜线、波纹线等构成,线条分布均匀,有一定的规律性。底纹的颜色是由多种颜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种或几种颜色逐渐地自然地过渡到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

由于底纹色彩的面积比较大,多种颜色的变换,可以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币的各种票券都使用了这种特殊印刷技术,使不法分子难以造假。

图示——/showthread.php?t=42284&goto=nextnewest。

3.第五套人民币的常识

以100元为例:

一、票面特征

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为“100”、面额“壹佰元”和椭圆形花卉图案。票面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票面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票面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图案,左侧为人民大会堂内圆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设计特点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将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与我国传统手工绘制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钞票的设计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特点是:

1、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额数字,既便于群众识别,又增强防伪功能;

2、取消了传统设计中以花边、花球为框的设计形式,整个票面呈开放式结构,增加了防伪设计空间;

3、背面主景设计采取组合风景方式、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相结合的技艺,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图案花边设计既保持了货币的传统风格和特点,又具有防伪功能;

4、票面简洁、线条清晰、色彩亮丽;

5、增加了机读技术,便于现代化机具清分处理。

三、防伪特征(见图)

1、固定人象水印。位于票面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上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透视,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头像。票面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票面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票面正面左下角“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票面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票面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4.我们现在用的是第几套人民币

我国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现在流通的是第四、五套人民币,前三套已经正式退出流通市场。

我国的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它统一了各解放区革命政权发行的货币,取代了国民党政权发行的货币,停止了金银和各种外币的流通使用,使统一的货币占领了全国市场。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到1998年12月31日宣布停止流通。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了人民币硬币,自此新中国货币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应有作用。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其券别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齐全,设计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开发出来的第一套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从1987年4月27日开始陆续发行,并增加了50和100元两种大面额币种,这对于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方便流通,提高效率等发挥了显著作用。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和5角、1角硬币八个券种。为调整人民币流通结构,完善币制,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票面的券种。

第五套人民币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具有较鲜明民族特色的货币。与前四套相比,新版人民币是首次完全由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它在设计上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它的主景人像、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便于群众识别;它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人民币的发行历来坚持以下三大发行原则。其内容是:

(1)集中统一发行原则。集中是指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 — 国务院。统一是指国家授权人民银行统一垄断货币发行。除人民银行外,任何地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行货币或发行变相货币。

(2)计划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发行。具体由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3)经济发行原则。或称信用发行原则,是财政发行的对称。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而进行货币发行。这种发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增加货币投放,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不会引起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

与经济发行相对的是财政发行,即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超过经济发展需要的过量货币发行。这种发行的方式主要是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借款,或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公债、国库券等,其结果是货币发行出去后收不回来,最后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为避免财政发行,保证经济发行,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第二十九条规定:“财政部门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