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80亿,卧龙电驱,登顶全球第一!

%title插图%num

机器人时代”真的来了!

2025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商场里出现了一批“新员工”——它们不是发放传单的大学生,而是能够自主导航、精准避障、提供指引的人形机器人

这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跃,也悄然推开了人形机器人相关厂商的大门。

从上游的零部件,到中游的本体制造,再到下游应用——整条产业链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批关键技术企业和配套供应商纷纷受益。

%title插图%num

就拿上游核心零部件来说,卧龙电驱、汇川技术、鸣志电器等企业都凭借技术积累与客户资源,在这场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分到了一杯羹。

而这其中,制造电机卧龙电驱表现尤为引人瞩目。

短短几年间,公司营收规模已从2020年的125.6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62.47亿元。

8月12日发布的2025年中报更是令人振奋:卧龙电驱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达5.37亿元——仅半年时间,就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盈利。

%title插图%num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在一众“龙凤”之中突出重围的呢?

首先,精准并购。

与大多数同行不同的是,卧龙电驱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并不在于自身研发。

2020-2025年上半年,卧龙电驱的研发费用率始终没有超过4%,反而另外两项费用率相对更高,甚至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率高达8.14%、销售费用率也直逼7%。

%title插图%num

这就有些奇怪了,作为一家制造业公司,卧龙电驱怎么不把大部分钱投在研发上呢?

因为它并不盲目砸钱研发,而是注重获取技术的性价比。

自成立以来,公司没少并购海外企业。2011-2020年,卧龙电驱收购了欧洲三大电机制造商之一奥地利ATB集团97.94%股权、意大利SIR机器人应用公司、意大利OLI集团等等。

公司凭借收购掌握了不少电机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如特大功率电机、钻井平台电机、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

%title插图%num

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并实现协同效应,本身就需要投入。这个过程涉及整合被收购企业、统一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协同等,会产生大量的咨询、管理、重组费用。

所以这部分价值可能未完全体现在“研发费用”中,而是体现在了“管理费用”中。如此一来,卧龙电驱的研发费用率偏低便说得通了。

而更能体现其聪明之处的是,通过收购,卧龙电驱同时承接了这些品牌的全球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这不仅帮助卧龙电驱提升了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也使其成功打入了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为其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机及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卧龙电驱已经用“买买买”把其电机版图从浙江扩张到了五大洲。在中国、越南、英国等地拥有40多个制造工厂和5个技术中心,公司防爆电机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其次,三手抓,三手都硬。

放眼整个境内市场,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卧龙电驱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同一套底层电机技术可复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关节和eVTOL飞行器等多个场景,因此卧龙电驱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了最大化,快速打入不同市场。

人形机器人方面,卧龙电驱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紧密。

公司通过金石投资,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14%的股份,2024年底与智元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2025年上半年,与云深处科技在四足机器人方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title插图%num

低空经济方面,公司已形成覆盖小、中、大功率等级电机产品及民航适航标准的布局。

卧龙电驱与沃飞长空、时的科技、中国商飞等国内主流eVTOL整机厂商均开展了技术合作或成为其供应商。

其中,2024年卧龙电驱与中国商飞携手,研发了国内首台百千瓦级航空电动力系统,不仅实现了8kW/kg的功率密度,更在电磁兼容性、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指标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

%title插图%num

新能源汽车方面,公司基本实现了从高端到中低端市场的覆盖。

2020年,卧龙电驱与德国采埃孚股份公司合资成立“卧龙采埃孚汽车电机有限公司”。卧龙电驱出资3.05亿元,在塞尔维亚设立工厂。

目前,卧龙采埃孚已打入奔驰、宝马等国际大牌;国内小鹏、吉利等品牌也纷纷向其抛来了橄榄枝。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分公司已经累计实现了营业收入19.4亿元。

这种“一基多翼”的战略,使卧龙电驱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当然,也没有哪家企业的发展会一帆风顺。

除了以上三个热门领域,卧龙电驱还曾尝试接着拓宽布局,剑指光伏、储能氢能等新方向。

但数据显示,2024年,除了龙能电力略有盈利,其储能、氢能等子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储氢业务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28.14%降到了21.15%。

于是,2025年初公司做出果断决定——“甩包袱”。1月,卧龙电驱以7.2亿元出售了多家新能源子公司股权。

效果很快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同比增长超过了100%。

%title插图%num

最后,总结一下。

卧龙电驱一边用“并购”快速拿下核心技术,把钱花在刀刃上;一边坚持“复用”自己的电机老本行,在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车这几个大领域里反复变现技术积累。

这种“把钱花在整合上、把根扎在电机上”的策略,让它从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长成了一家既懂技术、更懂市场的全球化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