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榜的变化,往往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商业模式更迭。
最近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有一个震惊到市场的变化: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身价已经超越了马云。
由于连日来的股价飙升,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身家达到279亿美元,高出马云8亿美元。
排名上,王宁是77位,马云是81位,和王宁同归属于“制造业”的比亚迪王传福,则是86位。
一个卖玩偶的87年创业者,超越曾经的互联网巨头。
对中国的商业生态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首先要强调,王宁的财富超越马云,不是说泡泡玛特已经超越阿里了,目前泡泡玛特的市值是4326.96亿港元,远低于阿里巴巴的2897.83亿美元。
但王宁的股权占比是48.7%,而马云在阿里的股份已经稀释到了6.6%,而且还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控制权。
这样一来,王宁的纸面财富,就超越了马云,且成为了河南省最年轻的首富。
说到王宁的财富爆炸,可能不少大龄朋友会感到意外:
什么!卖玩具娃娃也能赚那么多?
没错,泡泡玛特这家以盲盒玩具起家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潮流玩具的领军企业。
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实现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预计全年营收将不低于300亿元。
公司股价也从年初的88港元涨到了330港元左右,涨幅高达270%。
玩具娃娃谁都买过,中国的很多县乡都有一把玩具厂,但为什么只有泡泡玛特做成了?
这就要说到王宁的独特创业经历,以及对消费市场的独到洞察。
和很多80后企业家不一样,王宁一不是富二代,二没有背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
他的父母在新乡市获嘉县做杂货买卖,王宁从小看店,也养成了独立的习惯,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创业,搞足球培训班,到了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也是在校园里做生意。
先是倒腾MV光盘,而后在学校附近的商业街卖创意小商品,毕业之后又去新浪打工,有了互联网和资本的思维。
2010年,王宁创立了“泡泡玛特”,主要售卖各种潮流百货,比如玩具、小饰品、玩偶等。
到这里似乎还平平无奇,因为开这种店的人实在太多了。
但短短2年后,王宁就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线。
2012年8月,王宁得到天使投资人麦刚的200万元投资,有了这笔投资后,王宁想到了转变,他发现日本潮流玩具Sonny Angel深受年轻人的欢迎,而后又接受投资人的意见,专注于潮流玩具。
渐渐地,他发现 “收藏类玩具市场”虽然小众,但复购率很高,而且年轻人很爱“盲盒”这一物种。
于是,他从一个单纯的玩具零售公司,转型成包含艺术家收割机、IP孵化、盲盒、潮流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之后,就开始挖掘全球优质设计师,将目标锁定“未被充分商业化,但有粉丝基础的小众艺术家”,通过他们设计出一款又一款深受年轻人的玩具。
尤其是近两年被炒疯掉的LABUBU,全球很多明星都在抢,市场二手价一度被炒到原价的50倍以上,比茅台还疯狂。
100元的盲盒,成本仅30元,毛利率高达70%,这种高附加值的商业模式让泡泡玛特在消费市场中独树一帜。
而且泡泡玛特的全球化战略也在加速推进,目前海外门店已超140家,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想象力十足。
02
毫无疑问,王宁在创业之前,阿里就已经是中国的电商NO1。
可以说2007年以后,中国的新兴经济,大多是靠互联网去孵化催生的。
但不得不承认,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来到迷茫期。
尤其是阿里,一度挣扎过,困惑过。
2020年,阿里遭遇滑铁卢,之后公司组织架构遭遇多次大的变动。
与此同时,拼多多的崛起,也对阿里构成了巨大挑战,尤其拼多多的低价战略,迫使阿里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多次调整。
阿里尝试过新零售,尝试过电商会员,但都没有太大的起色,直到前年马云露面给到新的方向——AI。
2025财年Q3,阿里巴巴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489.45亿元,同比增长显著,这就得益于阿里云在AI领域表现亮眼。
当然,单独一个AI还不足以支撑阿里复兴的野望,今年,阿里斥重金在外卖、零售上和美团碰撞。
尤其是淘宝闪购,日订单量一度超越美团,8月的单量已经非常接近美团了。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因为本次补贴大战前,美团与饿了么的份额为4比1!
尽管两家都在抢外卖生意,但不得不说的是:
相对于王宁的泡泡玛特,外卖和线上零售,是一个苦生意。
一是毛利率低:美团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37.45%,京东刚进场只有15.89%。
外卖大战后,各家的外卖利润都在缩减,根据2025年二季度的美团财报,其经调整溢利净额为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了89.0%!
现在补贴大战还在持续,美团已经发出预警——三季度毛利还会承压。
二是需要对接的业务多:泡泡玛特虽然市值很高,但产业链很清晰,链路很短——工厂,销售、设计。
但外卖需要沟通大量商家,头部品牌,要地推,要根据不同城市搭建不同供应链,还要和骑手协商劳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庞大组织力才能做好的业务。
三是用户群体不一样:淘宝补贴多了,用户就去淘宝,美团补贴多,用户立马去美团,都是冲着低价去的,而不是冲着平台去的,没有什么品牌忠诚度。
但泡泡玛特不一样,199也好1999也好,喜欢的人是省吃俭用、一掷千金的买,价格敏感的用户很少。
不得不说,泡泡玛特的这种生意,很多互联网企业都羡慕。
03
王宁超越马云,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商业趋势的一个变化。
首先,是消费观的转变。
年轻一代消费者,不仅仅看质量看服务,更注重情感价值和个性化体验,传统的标准化产品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泡泡玛特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
凭借对Z世代孤独感的精准捕捉,王宁短短15年就创造了一个市值超过4000亿港元的潮玩帝国,超越了已经创业30多年的河南前首富秦英林,还有互联网企业的代表马云。
这个变化很有象征意义,因为秦英林的牧原股份是养猪龙头企业,可以影响数亿人的餐桌,代表着基本生存需要,马云的淘宝也是基于传统的吃喝拉撒消费,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而泡泡玛特卖的是潮玩,代表着审美和精神满足。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无比需要审美,无比在乎精神满足。
《经济学人》就说了:“几十年来,零售潮流一直从海外涌入中国,那些日子或许正在终结。”
这正说明我们的商业社会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从生存消费到精神满足,从世界工厂到文化输出。
那些看似没有实用价值的玩具,背后是名人效应,是高端设计,以及高品质制造,从而才能让LABUBU具有“社交价值”和“情绪价值”。
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过去谈股市,老百姓谈的是茅台,是中国平安,现在呢?是泡泡玛特,是“寒王”(寒武纪)。
高毛利率的盲盒经济和高技术门槛的芯片产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商业创新路径,但这两个路径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中国的商业生态,正在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变,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互联网的增长是规模的增长,是资源整合的驱动,而泡泡玛特是新价值的创造,它通过敏锐地捕捉消费者情感需求、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设计)、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化,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研究近些年的财富榜变化就会发现,80后、90后小伙越来越多,这种财富格局的变化,在提醒所有企业家和投资者:
没有一劳永逸,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不断进化,才能生存下去。
正如王宁所说:“我们之前一直说要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我们还在这条路上在努力。”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泡泡玛特,也适用于所有在商业世界中奋斗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