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产品热销美国、欧洲、日本市场的先进企业,倍思奇创新在人体工学和智能家居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从初创到全球化,倍思奇创新短短数年间就赢得了全球 4400 万用户的青睐。那么倍思奇创新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出海赛道上脱颖而出的?背后沉淀了哪些实战经验与方法?进入 AI 时代,他们又进行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
8 月 27 日,在以 “企业出海” 为主题的飞书先进生产力峰会上,倍思奇创新流程 & IT VP 黄丽娟以《技术普惠,让 AI 真能用的新三样》为题,分享了倍思奇创新在 AI 落地过程中的实践思考与行动路径。黄丽娟表示:“在技术普及的时代,飞书让更多企业享受 AI 红利”。
▲倍思奇创新 流程 & IT VP 黄丽娟
数据驱动是“AI 融合”的根基,飞书则是数据驱动生态的核心基建
黄丽娟指出:“智能化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而 AI 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正为企业带来弯道超车的关键机遇。” 她透露,倍思奇创新 2025-2027 数智化规划已将 “AI 融合” 定为核心战略,通过系统集成与全面打通,实现业务与数据的高效整合与互联。公司将在内部建立统一的沟通机制与数据基础,全面提升运营协同效率。
谈及飞书在倍思奇创新数字化架构中的作用,黄丽娟表示:“飞书既是流量入口,也是数字化核心底座。员工日常的消息沟通、待办处理和工作台访问均以飞书为载体;同时,依托飞书开放平台与集成能力,我们将业务、流程、数据和异常情况都打通到用户前端,真正让员工和组织活跃起来。”
有新思维、新路径、新动能的企业,在 AI 时代才能走得更远
现场,黄丽娟总结了让 AI “真能用” 的 “新三样”。“新” 体现在 “思维” 之新、“路径” 之新、“动能” 之新。
她指出,新思维意味着 AI 落地不只是具体场景的项目实施,更是对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的重塑。在技术日趋平等的今天,业务人员使用 AI 技术和编程解决自身问题的门槛大幅降低,能够自主应对简单的需求,实现 “人人皆可成为程序员、数据分析师与 AI 使用者”。
新路径的核心,是为员工提供简单易用的应用场景与工具,让大家切身体验到 AI 的价值,从而激发使用意愿,最终完成从 “用起来” 到 “离不开” 的转变。黄丽娟举例说:“比如飞书的知识问答和智能会议纪要,这些工具上手容易,也获得了员工的广泛认可。”
新动能则体现在从 “业务驱动” 转向 “技术驱动” 的组织变革。AI 的本质是一场技术驱动的组织转型,需要 “自上而下躬身入局 + 自下而上创新涌现” 双向发力。她提到:“我们 CEO 对 AI 的理解和实践给予了大力支持。前段时间,公司对所有高管、总监及业务负责人进行了培训与考试,连 CEO 也必须参加。” 而针对自下而上创新中的 “容错” 问题,黄丽娟强调,创新不可能完美,应包容试错。例如,VOC 标签准确率达到 85% 就已可接受,关键是以开放态度鼓励团队勇于尝试。
据悉,自去年 7 月起,倍思奇创新在 “新三样” 思路的指引下,一方面完善组织机制,另一方面加速推动场景落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将成功落地 50 个智能体(agent),并培养出 150 名业务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