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2.初二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内生殖器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4.七年级下学期生物书知识点概括(全部)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二、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磷:缺乏导致厌食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2、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
5.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激素调节的总结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还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分泌促进淋巴细胞发育的物质,在人体抵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不分泌激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具有促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胰岛—-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性腺—-分泌性激素,促进男性或女性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6.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知识点
1.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一样合理的饮食,应当是每天均衡的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每日早中晚餐按30%40%30%比例进食,并按时进餐。
2.
3.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七下书上有。
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